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侧芽中的L-瓜氨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提取方法进行优化.样品采用超声波法提取,2,4-二硝基氟苯(FDNB)柱前衍生,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L-瓜氨酸在0.98~62.50μg/mL(R2=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S/N=3)0.2440ng/mL,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1.15%(n=6,RSD=1.00%).藏红花侧芽中含有丰富的L-瓜氨酸,提取条件经优化后,测得藏红花侧芽中L-瓜氨酸的含量约为26.69mg/g.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种应用异硫氰酸苯酯将L-瓜氨酸和L-鸟氨酸柱前衍生后进行定量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结果表明,瓜氨酸在0.2~2.0 mg/mL范围内线性回归显著(R2=0.999 8),平均回收率99.87%;鸟氨酸在0.2~2.0 mg/mL范围内线性回归显著(R2=0.999 7),平均回收率100.92%.应用该方法对发酵液中L-瓜氨酸和L-鸟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能有效指导谷氨酸棒杆菌L-瓜氨酸的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3.
三类脱氢松香基手性衍生试剂的合成及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脱氢松香酸和脱氢松香胺为起始物,合成了异硫腈酸酯类、酰氯类和琥珀酰亚胺酯类共4个针对胺类消旋体拆分的手性衍生试剂.对比研究了它们与消旋体的衍生性能及在毛细管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器条件下对氨基酸消旋体的拆分能力.结果表明:17.5℃下,以5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20%CH3CN为缓冲液(pH9.5),脱氢松香异硫腈酸酯(DHA-NCS)对D,L-半胱氨酸和D,L-丙氨酸衍生后通过毛细管电泳得到了较好的拆分;25℃下,以体积比为90:10的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50 mmol/L硼砂为缓冲液(pH 9.5),酰氯、琥珀酰亚胺酯类等目标化合物可与上述氨基酸进行衍生并在HPLC条件下达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粪链球菌酶法连续生产L-瓜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合诱变菌株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 BT001进行了固定化,利用固定化细胞中精氨酸脱亚胺酶转化L-精氨酸制备L-瓜氨酸。研究了固定化载体和菌体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液pH等条件对L-瓜氨酸产量的影响;通过简易颗粒强度测定仪,评估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海藻酸钠和改性剂对颗粒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包埋载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5%,菌体量为10%,改性剂硅藻土为5%,聚二甲基硅氧烷为3%,反应液pH值为6.5,反应温度为35℃时,在改进后的填充床中进行连续反应,得到的L-瓜氨酸产量可达95.6g/(L.d),摩尔产率为95.1%,且连续反应时间可达73d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猝灭法以及紫外吸收差谱法研究了L-瓜氨酸与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pH值下的相互作用机制,初步了解到L-瓜氨酸对牛血清白蛋白有猝灭作用,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利用Stern-Volmer方程求解出的各种参数表明pH值对两者的结合能力影响较大。同步荧光分析发现L-瓜氨酸的存在没有改变牛血清白蛋白的分子构象,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6.
建立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土壤中甲醛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中甲醛经超声波水浴提取,与2,4-二硝基苯肼衍生反应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在360 nm紫外波长下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1.0-10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样品中甲醛最小检测浓度为0.2 mg/kg,添加回收率在90%-102%之间,日内与日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70%和5.08%。结论: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对土壤中甲醛含量的快速分离,并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1-苯基-3-甲基-5-吡唑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松乳菇多糖中单糖组成。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PMP衍生单糖的条件为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70°C和PMP浓度0.8 mol/L。以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为分析柱,磷酸缓冲液(0.05 mol/L,pH=6.9)-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进样量10μL,柱温20°C检测单糖组成。在此色谱条件下,各单糖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精密度高(RSD≤2.23%),重复性强(RSD≤2.11%),加标回收率为97.16%~101.68%。该方法适用于松乳菇多糖中单糖组成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HPLC法测定酒中顺、反式白藜芦醇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酒样经超滤脱气直接进样,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酒中顺、反式白藜芦醇异构体含量的新方法。色谱条件为:固定相BDS Hypersil C18柱,流动相为水-乙腈(70∶30),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306nm、288nm.顺、反式白藜芦醇的色谱峰面积分别与2.0mg/L-47.8 mg/L和2.6mg/L-52.0 mg/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成功地应用于白酒及保健酒中白藜芦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微透析液进行痕量脯氨酸的检测,研究了痕量脯氨酸柱前衍生化的方法。采用苯异硫氰酸酯PITC-乙腈溶液和三乙胺-乙腈溶液对透析液中痕量脯氨酸进行衍生化后,通过环己烷萃取,得到透析液中痕量脯氨酸衍生化的最适方法,无需后续处理可直接进样,并确定了HPLC检测条件:岛津Inertsil ODS-SP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柱温:31 ℃;流动相A:0.05 mol·L-1醋酸钠溶液;流动相B:乙腈-流动相A(1:1);洗脱条件:A:B(50:5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 μL。脯氨酸加标回收率为95.1 %~104.2 %。同时,对3种杨树质外体透析液中的脯氨酸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HPLC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衍生时的最佳衍生条件,探讨不同衍生条件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本实验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衍生试剂浓度、催化剂浓度、衍生温度和衍生时间为考察因素,确定最佳衍生条件。结果显示,A2B2C3D1为最佳衍生条件,即衍生试剂为2.0 mg/m L,催化剂浓度为20%,衍生温度为60℃,衍生时间5 min为最佳衍生条件。不同的衍生条件对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P0.05),且衍生反应的主次因素为衍生试剂浓度衍生温度催化剂浓度衍生时间。由此可知,优化后的衍生条件方法回收率高,节约时间和成本,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并比较怀地黄不同栽培品种HPLC指纹图谱,为强化怀地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与划分建立图谱标准.方法:采用HPLC,以0.4%醋酸溶液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柱温:30℃;流速:1mL/min.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栽培品种怀地黄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和聚类分析.结果:获得了HPLC优化技术条件;建立了含有18个特征指纹峰的怀地黄HPLC化学对照指纹图谱;9个农家品种划分为2大类,又可细分为4类.结论:该图谱可作为怀地黄质量控制的标准图谱,为怀地黄的质量控制、品种鉴别及划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茶碱血清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应用此法和常规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HPLC和FPIA法测定58份茶碱血清样品,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HPLC法(Y)和FPIA法(X)测定的茶碱血清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0.282 5+1.064X(r=0.988 1)。r的t检验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用HPLC法和FPIA法测定的茶碱血清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FPIA法相比,该HPLC法不仅同样具有快速、简便和准确的特点,而且检测成本较低,也可作为监测茶碱血清浓度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的测定方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豆异黄酮的测定可采用单波长法、三波长法和液相色谱法.单波长法( y=7.431 7  相似文献   

14.
沥青庚烷萃取物HPLC检测及主要成分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煤软沥青庚烷萃取物的HPLC检测方法。探讨了煤软沥青庚烷萃取物的HPLC最佳检测条件:紫外检测器、ODS色谱柱、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9:1的混合液为流动相。结合紫外光谱确定了庚烷溶物组主要成分在HPLC流出曲线中的出峰顺序。为煤焦油沥青庚烷溶组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棕榈科麒麟血竭与百合科剑叶血竭HPLC指纹图谱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建立了进口棕榈科麒麟血竭和国产百合科剑叶血竭HPCL指纹图谱,运用相对指保留指纹谱的方法,对获得的图谱进行数据化处理,得出重叠率、n强峰、特征峰群和特征指纹峰检出率等参数。从中找出不同血竭品种所含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征。结果表明,进口血竭与国产血竭的HPLC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同一品种不同产地国产血竭指纹谱极为相似,但主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所获得的木瓜饮片甲醇总提物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为改进木瓜饮片的生产方法,提高木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木瓜饮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并比较其指纹图谱.结果:4种不同的样品在组分上的差异较小,HPLC指纹图谱有27个共有峰.但不同加工方法获得的样品所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存在差异,其中鲜切饮片与鲜木瓜含量相近,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含量为0.89%.结论:鲜切饮片克服了传统加工方法的不足,更好地保存了齐墩果酸、熊果酸等药用成分,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建立白芷GC及HPLC指纹图谱,为白芷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运用HPLC及GC法对白芷药材水提液及挥发油进行指纹图谱研究,HPLC采用Diamonsil C18 (250mm×4.6mm, 5μm) 色谱柱,A相:乙腈,B相:0.2%冰醋酸溶液(三乙胺调pH5.0);柱温30℃,进样量10μL,波长245nm;流速:1mL/min。乙腈比例为0-35min:10-25,35-55min:25-58,55-70min:58-80,70-75min:80-100。GC采用HP-5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 m x 0. 25 mm x 0. 25um),采用程序升温模式,升温程序为55℃(10min)以4℃/min的速度线性升温至250℃(8min)。结果:通过建立11批白芷药材HPLC及GC指纹图谱,对白芷药材的质量进行控制,HPLC实验各批次之间相似度0.9以上,GC实验中各批次之间相似度高于0.8,各批次相似度较佳。结论:首次建立了11批白芷药材HPLC及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该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对白芷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全面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建立了一种检测头发中内源性氢化可的松含量的方法,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U)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头发样品(50 mg)经过清洗与研磨、甲醇提取和C18固相萃取后,在电喷雾(ESI)负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方式下进行定性,以外标法进行定量.方法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