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20年来,委托-代理理论试图对科层内的激励问题进行描述,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委托-代理理论很少涉及科层内部组织问题,更没有涉及科层边界确定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对委托人和代理人不同行为方式的比较,讨论了科层的边界及激励问题;将委托人收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证明了科层中当代理人不存在败德行为时,委托人的最优策略为拓展科层边界,即雇佣更多的生产人员;当代理人存在败德行为时,由于委托人的有限监督程度,委托人的最优策略是雇佣经营人员对生产人员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经营者寻租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托-代理关系一直是契约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莫里斯、霍姆斯特等人已经建立了委托-代理理论的正式模型来分析这种关系,以此理论为基础,结合寻租理论,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在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经营者)寻租行为的动因及其它,结论是①在完全信息的条件征,代理人寻租的最优选择取决于委托人监督的概率;②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代理人寻租是对委托人采取策略的最佳反应,认为完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治理结构、建立事前监督和事后处罚机制、通过制定各种代理人的薪酬计划及激励制度等来治理代理人的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本身存在诸多信息不对称、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委托代理双方必须考虑风险的控制和利益的平衡.基于委托人拟支付代理人的工资总额按代理人的名义产出确定,引进奖惩机制遏制代理人的败德行为,运用博弈论中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非对称信息下委托-代理模型.并得出给定条件下的最优合同.  相似文献   

4.
针对第三方物流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传统的双边委托代理模型值得借鉴.然而,传统的双边委托代理模型中的单一委托人和单一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过于简化,对现实的解释力不强.实际上,第三方物流中委托代理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是多个委托人和单个代理人的问题,运用共同代理理论将对解释和解决第三方物流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委托一代理理论试图对科层内的激励问题进行描述,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委托一代理理论很少涉及科层内部组织问题,更没有涉及科层边界确定问题。基于委托一代理理论,通过对委托人和代理人不同行为方式的比较,讨论了科层的边界及激励问题;将委托人收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证明了科层中当代理人不存在败德行为时,委托人的最优策略为拓展科层边界。即雇佣更多的生产人员;当代理人存在败德行为时,由于委托人的有限监督程度,委托人的最优策略是雇佣圣搴苦人箭奸砖产人箭排轩峙謦.  相似文献   

6.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制企业是代理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代理理论角度出发,讨论了股份制企业委托人-代理人的优化协议问题,并利用规划论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两类优化协议模型.进一步地对这两类模型中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冲突问题进行了分析,举例说明了模型的结果及其经济意义,从而提供了在一定条件下解决委托人-代理人之间冲突的有效方法.文中还对股份制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探讨,为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中存在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基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制既是必要的、有效的,又存在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同的矛盾.西方管理学家对委托人目标和代理人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简要介绍了这一理论,并从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培育企业文化和建设规范运行的市场4个方面,论述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改善委托-代理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委托-代理理论中的监督问题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理论,然后从委托人的角度出发,对委托-代理模型中的监督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委托人为了获得更多有关代理人的信息所需花费的最优监督成本,并通过实例加以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非理性投资者行为的IPO抑价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行为金融学中有关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观点,对中国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中国IPO抑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假定发行公司以筹集资金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作为代理人持有股票,并在上市后把IPO股票转售给非理性的中小投资者,以攫取他们的消费者剩余,达到目的.通过模型化该过程,发现中国的IPO高抑价与中国存在众多的非理性中小投资者有直接的关系,是他们导致了抑价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10.
政府集中采购的委托-代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实中政府集中采购委托代理关系,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模型,分析了对称信息条件下政府集中采购委托代理关系中最优风险分担条件,即:代理人行为透明、可观测;代理人属于风险规避型,委托人属于风险中性。基于此条件,从机构设立、监管以及人员激励三个方面提出了政府集中采购委托代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EMH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的套利者假说入手,从套利者的力量和动机两方面,对EMH提出了质疑,并且在假设套利者力量足够的前提下,用博弈模型对套利者的行为进行分析,证实了缺乏约束的套利者行为会使市场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在行为金融的假设框架下,基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认知分布和不确定风险厌恶特征,提出了刻画证券投资收益的非理性认知期望收益和非线性认知期望收益模型,研究了投资者的非理性特征对认知期望收益的影响。结果为,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中,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认知和投资者对不确定投资的风险厌恶,投资者对证券投资收益的测算,不是传统金融理论所刻画的理性期望收益(基于历史数据决定或由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决定),而是由投资者的一些非理性特征来决定。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导致风险的发生。传统金融理论对此的分析解释面临较大的局限性,而现代行为金融学以全新的视角,从过度自信、羊群行为、时间偏好、过度反应等方面可以对我国上市公司兼并重组风险进行较好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分析,指出投资者不同的情绪就会导致不同的认知收益,即使是同一只股票,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对未来认知收益的概率分布也会不一样。信息论中香农的信息熵有时可以看作是不确定性的测度。基于香农的信息熵,对投资者对未来认知收益分布的不确定进行测度就得到投资者的认知风险。一旦知道投资者的认知概率分布,就可以计算出认知风险。一般而言,不同的投资者会有不同的认知概率,因此不同的投资者就会有不同的认知风险,不同的投资者就会有不同的估价和不同的投资决策。从而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测度非理性投资者的认知风险的框架。基于这个框架可以来解释金融市场的一些异象和非理性投资者对股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行为金融理论是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金融学说,目前这一学说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热门领域。在综合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行为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联系与区别入手,对该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往往呈现出对本土市场股票的偏好,这一欠分散化投资行为的产生既有其制度方面成因也存在行为方面的因素.传统金融理论认为:资本管制、风险规避、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是投资者本土偏差行为可能的引致因素,而行为金融理论则认为熟悉、临近性、相对乐观以及语言和文化使得投资者偏好于本土股票投资.  相似文献   

17.
在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股利政策行为假说的研究及进展,并指出利用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方法重新构建财务理论(包括股利政策)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博弈的基础上 ,根据 2种投资行为的特点 ,选择了联合投资决策模型 ,并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 ,来决定投资者的最佳投资策略 ,最后就行为金融学对该模型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封闭式基金的非理性羊群效应的定量分析,探讨了自2006年以来封闭式投资基金在稳定市场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封闭式基金在面对风险时,表现出较高程度的非理性羊群效应;同时也发现,封闭式基金多样化的投资行为更有利于市场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