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外交动态     
《世界知识》2021,(1):6-7
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习近平强调,5年前,各国领导人以最大的政治决心和智慧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5年来,《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习近平强调,5年前,各国领导人以最大的政治决心和智慧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5年来,《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容分析法, 剖析1997-2012年《纽约时报》、《卫报》、《澳大利亚人报》和《中国日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每年一度的缔约方大会期间关于气候变化的1549篇报道, 就其历年来的报道数量、使用的信息框架、信息源状况以及针对中国的报道数量状况进行分析, 并对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纽约时报》、《卫报》和《澳大利亚人报》针对中国的315 篇气候变化报道进行态度分析。结果表明: 1) 当有新的条约或协议出台时, 媒体会给予更多的报道; 2) 各国媒体使用的报道框架与其所属国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立场相关联; 3)《纽约时报》、《卫报》和《澳大利亚人报》对中国谈判形象的报道整体上负面, 但在国际合作和国内政策上进行了正面报道。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1月30日~12月1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会议上,历史性地通过了第一份全球性气候减排协议,即《巴黎协定》。该协定从法律约束力和内容上都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对中国而言,签署该协定既是一个新起点,也是一个新挑战。近20年来,气候变化议题已成为并将继续占据着当今国际政治议程的核心位置。国际社会已普遍认识到,气候变化引发的全球性问题只能通过  相似文献   

5.
<正>气候变化深刻影响地球生态环境,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5日深夜,《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如期达成,开启全球气候行动合作新局面。中国对《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的达成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至今,国际气候治理不断发展演变,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征程中,外交战线几代人为之不懈努力。本刊特采访了外交部负责气候变化谈判的历任代表,让我们跟随这些亲历者近距离地去观察和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现今全球中最大、最急迫的环境挑战。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子,不论是从国际义务的承担还是国内环境的改善上,都理应在法律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回应。但我国现行《环境法》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无能为力,主要表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没有反映到《环境法》立法中、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还不属于环境法的规范对象、对气候变化应对缺乏执行力。为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应当在环境法中对气候变化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7.
在21世纪,攸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全球气候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势所趋。在后京都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中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面对工业化进程中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14,(12):8-8
据《参考消息》6月7日报道。外媒援引《中国日报》6月3日的报道称,中国近期将成立中国国际卫星服务协会。俄罗斯专家在评论此消息时指出,中国此举旨在巩固自己在全球太空服务市场的地位。 俄罗斯“星星”.科研生产企业专家菲利片科夫认为,成立协会是中国为在全球太空服务市场实现新的突破作准备。  相似文献   

9.
《京都议定书》:悬念在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中国的参与问题,成为主宰后京都国际制度设计的最大悬念。备受关注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虽然姗姗来迟,却是人类社会在防范全球气候变暖国际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京都议定书》只是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第一步,后京都国际制度框架何去何从已迫在眉睫。为了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最终目标,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气候变化: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话题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环境、科技、法律等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是一种全…  相似文献   

10.
胡晨 《厦门科技》2024,(1):12-14
碳中和目标不仅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手段,也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拥有深厚的海洋碳汇研究和负排放理论基础,加之广泛的国际合作经验,为实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计划)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ONCE计划不仅直接响应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而且为中国的减排努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ONCE计划的实施,旨在提升中国在国际碳排放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海洋负排放“生态链”,推动全球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出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全球治理的海洋负排放方案,吸引和积聚全球高端人才,助力厦门建成国际海洋科学中心。  相似文献   

11.
杨志明 《甘肃科技》2005,21(8):i0004-i0005
实施可持续发展,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是全世界都在为之努力的事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甘肃在西部开发中推进“工业强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清洁发展机制是国际社会共同协作。在治理全球气候变暖上进行的一种积极探索。这次兰洽会将“循环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国际研讨暨项目推介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兰洽会13年历史上一个新突破,更是甘肃与国际社会对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由于受特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隐含着媒体的特定立场和态度,对公众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本文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从语料库的高频词、索引行、搭配词表、词簇等四个方面功能入手,结合系统功能语法的词汇分类系统和情态系统这两个维度对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新闻话语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意识形态,并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研究发现中美媒体的报道在报道角度、转述语以及报道的词汇选取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纽约时报》更加注重疫情的灾难性和给中国带来的压力,为西方受众营造了一个负面的国家形象,《中国日报》侧重于报道对肺炎疫情的治理和信心.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一份全国性的英文日报,秉承"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办报宗旨的《中国日报》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历久弥新,凭借自身独特定位和办报方略赢取了国内外读者的赞誉。《中国日报》在写作语言、目标受众、版面编排等方面都与国内的其他日报有着显著差别,因此研究其在新闻报道和新闻编辑上的特征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本文将结合《中国日报》宏观的编辑理念和印尼海啸、两会报道等文本实例,对《中国日报》新闻报道和编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科技珍闻     
《科技潮》2007,(7)
风向标应对气候变化科技“重拳出击”6月14日,科技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根据《专项行动》,我国将从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1次缔约方会议2015年11月30日在巴黎开幕,经过13天的谈判,通过了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气候协议,标志着全球将持续走向低碳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也标志着继六年前功亏一篑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联合国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努力在各国的艰难推动下取得了巨大胜利,全球气候治理的"无政府状态"结束,多边主义在巴黎迎来了光明。  相似文献   

16.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最近,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正在进一步升温。我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从"减排"和"适应"两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减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有力,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气候演变史实,综述了气候变化或气候波动主要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基本影响。中国全新世可划分为早期增暖、中期温暖、晚期转冷三个阶段,其前两个阶段的明显暖湿性质对中华民族农业文明起源有举足轻重的沃土作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演化进程与暖湿期/冷干期的更替轮回息息相关,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的秦汉、隋唐、宋元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而战事不断、社会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晚唐及明清时期气候寒冷干燥。20世纪的中国全域气温增加趋势明显,降水量增减趋势不明朗;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总体影响是“利弊共存、弊大于利”。近40年来,全国气温波动中升高、降水区域分异加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是主要特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对社会进步提出了严峻挑战,但也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良好机遇。总之,中国气候演变作用于社会发展以促进为主、阻碍为辅。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际社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达成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并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召开多次会议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立法。2010年底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气候变化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热点话题,民族生态学也在研究少数民族地方社区如何利用传统知识应对气候变化.本文通过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民族生态学田野调查方法,在乌蒙山特困区对一个苗族自然村进行了逐户访谈,分析这一传统的苗族社区对于气候变化的主观感知情况,比较对照当地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调查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传统知识.调查结果表明:(1)乌蒙山气候变化显著,当地苗族村民的气候感知与科学的气候数据资料基本吻合,可见该苗族社区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准确,故此其公众感知可以作为理解社会回应行动的出发点,这为阐明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和适应过程提供了一个传统知识的新视角;(2)中国西南气候敏感区的苗族社区,是通过其长期与环境的互动形成的传统知识,来应对气候变化对社区生存与发展的干扰.乌蒙山苗族社区形成了一套有效应对当地气候变化的粗放农业模式和生物多样性机制,继而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表明传统知识在传统社区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国际社会围绕着构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机制进行着斡旋与博弈。日本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并试图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继续保持环境气候领域的主导权。日本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既有地缘和历史的原因,更有树立环保大国形象,掌握气候外交主导权,为本国环保产业开拓市场等政治、经济方面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