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崇武是我国第一代电机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每年他都会给我寄贺卡,今年又收到了范老的贺年卡,他对2002年的到来充满喜悦,并在贺年卡上写着颂诗: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见到娄成后先生是在1949年7月我的硕士毕业考试会上.当时的考试方式是,由系主任张景钺先生组织考试委员会,自任主任,导师(罗士韦先生)不仅不能担任考试委员,而且不能列席考试.那次一共请了6位教授作委员,本系两位(吴素萱、张肇搴),化学系两位(曾昭抡、张龙翔),清华大学两位(赵以炳、娄成后).娄先生是委员中唯一的植物生理学家,所以是实际上的主考.  相似文献   

3.
续上 )三、攻读博士学位学会独立自主UMKC的硕士论文是有关大分子总能量的计划。在做研究的过程中 ,我对大规模计算机模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87年硕士毕业后 ,决定找一位理论物理学家指导做博士论文。经UMKC导师的介绍 ,我被蒙大拿州立大学 (MontanaStateUniversity)物理系教授约翰选中作为他的研究助理 ,奖学金来自于美国科学基金会。蒙大拿州立大学位于大学城波兹曼 ,该城人口大约三万。周围除有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及未开发的大片森林以外 ,一无所有。有位朋友曾半开玩笑地问我们 ,波兹曼的主要交通工…  相似文献   

4.
我们校园以南有两所高校。隔着一条城市环路,是一所理工类高校;再隔一道马路,是一所外语类高校。它们两家挨得更近,但算起来都是我们的邻居。我之所以去拜访邻里,主要是源于导师的一项动议。前天下午,我把这段时间的工作以综述形式汇报给了导师,同时写了个提要传给其他同门。我在其  相似文献   

5.
在采访李济宇(见图)前,我曾和他有过两次接触.当时他对人才培养的见解和对如今医患关系的原因分析给我留下较深印象。李目光犀利.思路清晰且擅言。1973年出生的李济宇在2000年自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后在新华医院做了4年多的普外科医生.2005年他开始做科研管理.如今为新华医院的科研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在2006年和2010年先后得到启明星计划和启明星跟踪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给你十分钟     
美国有一位被人称为“上帝的嘴巴”的预言家。有一次,这位预言大师到一所大学做讲座,休息的时候,有两位同学找到他,请他预测一下自己的命运。大师微微一笑,说:“好的,我向你们提个问题好吗?”两位同学点头说:“可以。”预言大师说:“请你们认真考虑一下,如果上帝无条件给你们十分钟时间。  相似文献   

7.
超越繁星     
谢懿 《世界科学》2011,(3):44-46
发射于2009年旨在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正在不断地超出人们的预期,那它是否即将会发现另一个地球呢?坐在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学中心(CFA)办公室接受采访时,平日里健谈的天文学家迪米塔尔·萨塞洛夫(Dimitar Sasselov)看上去很拘谨。当被问及在他所参与的美国宇航局(NASA)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所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中最衷爱哪一颗时,他犹豫不决,随后回避了整个问题。他说:"就我个人而言,我已经超越了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个,或者单  相似文献   

8.
入选2010年度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的共有32位,范同祥(上图)博士是其中之一。春节前两天为约做采访,我联系了其中几位,范同祥是最爽快给予回应的。那天在上海交通大学徐家汇校区见面,范博士专门从闵行新校区赶来.他为了这次采访做了很多准备。给我带来了大量的参考资料.这些都令我感动。那天上午我基本上是在听范博士讲他的研究工作中的有意思的故事——如何从大自然中的树木、树叶、蝴蝶等生物体的结构得到启示,进而从搞清其功能出发推动新材料的研制。  相似文献   

9.
记得那是1988年底,我正在北京一位老师处小坐,因为刚刚在他主编的一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生命与地球同源"的文章,所以我们的谈话内容自然都是围绕生命起源和"同源说"来进行的。临走时他指了指书架对我说,那里可能有一些我用得着的资料,叫我看看,觉得有用的可以拿去作为参考。我查阅着书架上的书和杂志,其中就有《世界科学》,有几本《世界科学》的封面上还盖有"请交换"的蓝色图章。我拿起来翻了翻,其中的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住我,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那么清新脱俗,让人耳目一新。有好几篇文章又正好与我当时所做的研究有关,给我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王守华 《世界科学》2004,(10):45-45
彗星理论研究先驱弗雷德·惠普尔于今年8月30日(星期一)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的一家医院辞世,享年97岁。他曾提出了著名的"彗星乃冰与尘埃冻结在一起的大团块"理论。他去世的噩耗是由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的,作为该中心的主任,他为之效力了近20个春秋。 1950年,惠普尔博士提出了他的"脏雪球"理论,用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周期彗星所受到的拉曳力似乎大于地心引力,到达目的地的时  相似文献   

11.
正华沙大学物理学系的助理教授彼得·瓦西尔切克(Piotr Wasylczyk)说:"三个伟大的导师影响了我从事科学研究的思路。"在获得了两个高等学位、完成了三个博士后研究、有过在三个国家工作的经历,最终到达了创建自己实验室的阶段后,我意识到我的三个导师传授给我的三个宝贵经验影响了我从事科学研究的思路。每个经验都适时出现在我职业生涯中,它们帮助我探究新的知识领域,并使我爱上了我的工作。回首往事,我非常感谢三位导师在我的研究生涯中所给予的支持和教诲,这些经验至今对我的研究工作和职业生涯起着指导作用。如今,当我自己成为一名导师之后,我希望  相似文献   

12.
正"我感到非常振奋……因为一个人可以把毕生精力用于提出问题。"几年前,我曾问过我的博导,为什么他会决定把他实验室里的工作职位给我。他的回答很简单。他告诉我:"因为你非常注意挖掘好的问题。"我觉得他的回答很有趣,因为我早期所接受的科学训练根本就不培养这一技能。我在萨尔瓦多大学读本科时,生物领域给我们呈现的就是一系列的已知事件,不训练学生对这些事件提出质疑。在萨尔瓦多几乎没有做研究的传统,我的教授们  相似文献   

13.
正从事技术转移工作需要多任务处理技能、沟通和谈判技能,获得的回报是可以看到科技进步造福社会。2014年,克里斯·沃尔加穆斯(Chris Wohlgamuth)在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学习的博士课程即将结束,他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了物理学学位,我可以做什么?"想到要拥有终身学术职位还须申请助研金,这使他感到失望;而且,在产业界也没有搜出什么结果。不过,沃尔加穆斯在网上偶然发现了技术转移方面的职位。  相似文献   

14.
正有谁想过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吗?我想过,但是却没有勇气去尝试。因为世上有一条看不见的规则:无论做什么,一个人,是异数;人多了,才是寻常。所有的质问,归根结底,其实是他怎么可以与我们不同?本期"传承",小编到太原市东山小窑头村,采访了古埙制作者、演奏家赵遥,听他的故事,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与众不同的意义。赵遥放弃稳定的教师工作,近乎疯狂地坚守着古老的制埙技艺,坚守祖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二十多年来,在不被理解、不被倾听、不被尊重的时候,他依旧特立独行地坚持着、守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民间艺人黄硕夫的手中,扇子成了他的名片。在一把不到巴掌大的小扇子上,桂林山水、古典美女等都能成为主角。巧用扇子做名片我给你一张我的名片,你要江山还是美人?61岁的黄硕夫一看见陌生人,便拿出自己的名片推销。从他递过来的名片袋里,一把袖珍扇藏于其中。  相似文献   

16.
孙文德 《科学之友》2000,(12):36-37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罗伯特·麦克林托克教授最近在其专著《教育的未来》中指出:因特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凡有志于获得知识的人都将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与传统实体教育不同的是,网络教育不仅可以实行远程教授,而且最显著的特色在于它的交互性。通过因特网和电子邮件,学生可以下载他所需要的各种教材和参考资料,可以选择喜欢听的课,甚至可以要求某一位教师给他补讲某一节课的内容。反过来,教师可以随时抽查某一位学生的作业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柯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住着一位名闻遐迩的书法测谎家凯斯维特先生,他操此业已40多年,能从分析一个人的书法判断其人格品质,凯斯维特受聘于20多家公司为专职顾问,他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公司聘请工作人员,他只要对申请工作者所填写的申请表格上的字迹,进行规律性分析,就能道出该申请人的诚实性、表里一致性、涵养性,或此人的性格是否适宜承担该公司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轻松一刻     
牙医的解释小杰克的妈妈打电话给孩子的牙科医生:“我不明白你是怎么收费的?”她抱怨说:“我认为他的治疗费只要10美元就可以了,而你却收了40美元。”“太太,一般是收10美元。”他赞同地说,“但是,杰克大声地喊叫了三声,把我的三位病人都吓跑了。”  相似文献   

19.
我的一个女友从美国回来了。出国前她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在哈佛读完博士之后,我们都以为她会留在美国硅谷这样的地方,要不就是在华尔街做高级金领。这是她出国之前的梦想。但她回来了。我们还以为,她回国,是想当个大公司的CEO。现在"海归"这么吃香,她一定是要有更大的发展。可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她居然跑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买了一幢临湖的房子。房子是木头搭建的,房前种了很多菜,屋后栽了很多花。她居然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新入选启明星计划的60位年轻人中 ,朱为民 ,一位在番茄品质改良中做出成绩的农学博士 ,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电话联系后 ,朱博士很爽快地同意接受采访。朱为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憨厚、实在 ,加上他 1 80米的身材、略显黝黑的皮肤 ,透露出他的乡土本质。今年 3 3岁的朱为民1 991~ 1 994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师从我国著名番茄育种专家赵有为教授从事番茄品质遗传研究 ,并获得硕士学位 ;1 994~ 1 997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师从我国著名设施园艺专家李式军教授从事设施栽培及蔬菜品质生理的研究 ,并获得博士学位 ,同年分配到上海市农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