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监控在途运营的危险品车辆,设计了一套危险品车辆在途监控预警系统.该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构架、数据库设计、通信协议设计、系统功能等内容.该系统对危险化学品状态和运输车辆本身进行监测,实现对危险品车辆的实时定位、监控预警和碰撞、倾覆、超速等的状态监测,通过监控中心对报警的车辆进行应急处理,有效地遏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危险化学品的有效管理已经成为石化企业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道难题.本文结合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工作实际,以危险化学品的科学、安全、有效管理为目的,提出建立石化企业危险化学品检测与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系统架构,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融合多种流行软硬件技术,搭建起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监控、查询和分析平台,实现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状态监测与灾害影响评价,提供危险化学品管理和事故处理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和应急方案,为企业化学危险源的监测与管理一体化建设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充分考虑海上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基于熵与耗散理论,从“人-船-货-环境”四个方面对海上危险化学品运输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提出系统安全熵概念并建立安全熵模型,用于海上危险化学品运输系统的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4.
化学品运输是一个动态运行的过程,在途中会受到很多动态危险源的影响,运输风险比较大,尤其是对危险化学品而言,一旦发生运输事故,就可能给外界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所以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工作非常重要。该文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风险和应对方式进行了一番分析,希望可以通过此次探讨,得出一些解决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特殊性,运用加权评价模型选择配送中心地址与运输方式,选择最优运输路线,形成最优配送系统,将危险化学品在配送过程中的危险性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3~2014年我国发生的562起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从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发生路段、危险化学品类别、事故致因因素、事故发生时间段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路段发生事故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54%;易燃液体化学品种类运输过程危险性较大,容易导致事故;事故致因因素的统计显示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比例高于非交通事故;每年3~8月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高发时期,每天早上8~9时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高发时间.最后,基于这些特点分析提出了减少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危险化学品公路隧道运输风险评价研究是预防和控制公路隧道内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重要方法.本文结合系统工程理论及危险源辨识方法,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危险化学品公路隧道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层次评价法的危险化学品公路隧道运输风险评价模型并开展实例研究,确定了实例的风险等级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危险化学品公路隧道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是可行、适用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危险化学品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需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种类越来越多,需求量逐年递增,由此引发的运输风险随之上升。该文主要是在对近年来危险化学品运输路线规划方法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运输业务特点以及环境敏感受体固有属性,通过搭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路线规划平台集成路线规划分析算法,进行自定义标注路线、路线规避数据集成、运输路线风险评估等功能应用,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及环境保护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对危险品应急事故做出快速反应,实现事故动态监控和实时决策,结合船舶运载危险品的特点,提出船载危险品应急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对船载危险品应急管理系统的关键模块,如化学品查询系统、反应性预测系统和应急决策生成模块设计进行介绍.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对海事危险品管理和运输起到一定的安全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们能睡个安稳觉,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这是前不久,笔者碰到公司一个管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的朋友时,喜笑颜开地对笔者说。原来中核集团郴州华湘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货运的管理,今年10月份,为笔者这位朋友所分管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队安装了G PS定位系统,实现了对危货车辆的实时监控管理。华湘化工公司是我国PV C糊树脂骨干生产厂家,拥有年产烧碱万吨、普通盐酸6万吨、高纯盐酸万吨、液氯2万吨、PV C糊树脂.5万吨的装置能力。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150多家用户,其中烧碱、液氯、盐酸属危险化学品,销售时运输…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传热学的理论,定量分析了铁水传搁过程中温降的影响因素,及各种减少铁水温降措施效果的优劣。其结论可推广至钢水传搁过程温降的分析,对生产中进一步挖潜节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冷热原油顺序输送过程的数学模型,将该过程中的水力系统视为准稳态,考察非稳态的热力系统。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热力特征方程从而求得管内非稳态的油流温度,用有限元法与有限差分法求解导热方程从而求得管外非稳态温度场。模拟冷热原油顺序输送过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周期性的冷热油顺序输送,其热力表现也呈周期性;一个输送周期中,两种油品相互取代过程的热力表现相反;交替输送冷热原油时,热油头首次到达下站进站口时的温度是该输送方式的安全临界温度,须保证其高于热油的凝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监测液态危险品船舶运输过程中液货舱液位、压力、温度和惰性气体含量等安全状态参数的实时状况,采用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基于北斗定位与短报文通信技术,实现船舶数据远程传输,并在B/S架构下开发岸基监控报警管理平台,完成液态危险品船舶远程监视报警系统的研发,最后通过实验平台和实船,对系统性能进行...  相似文献   

14.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的卷取温度精度直接影响带钢的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是保证板带质量和板形良好的关键因素。所以对热轧带钢卷取温度的控制,成为热轧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其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以国内某热轧厂经过改造后的板带层流冷却系统为背景,对如何提高层流冷却过程的卷却温度精度及钢板内外温度均匀性从控制方法上入手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原油田东濮老区进入高含水期,为解决地面集输系统能耗高、效率低、安全风险大的问题,以文卫油区为试验区块开展了高含水原油常温集输技术研究.根据地面集输系统现状,经过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形成了以"常温输送安全技术界限、纳米降凝剂和低温破乳剂处理工艺、集输管网优化工艺"为主体的中原油田东濮老区高含水原油常温集输技术系列.在文卫油区集成应用后,撤减单井加热炉67台、计量站加热炉28台,每年可减少天然气用量197.1×104 m3、创效612.2万元,有效保障了油田地面集输系统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冷热油交替输送工艺中加热方案的确定问题,建立了冷热油交替输送管道的热力、水力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和热力特征线法对非稳态热力、水力耦合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参考国内某原油管道现场实测数据对程序进行了检验。通过模拟不同加热方案的原油进站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加热方案的可行性;按对低凝原油加热时是全部加热还是油尾部分加热提出了2种加热控制方式,研究了采取不同加热控制方式时最低加热能耗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取得最佳加热方式时,对低凝油油尾部分加热所消耗的燃料油比对低凝油整体加热的要少。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选菝葜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以多糖纯度、多糖出膏率与吸附率等为指标,考察醇沉静置温度、醇沉静置时间与大孔吸附树脂型号等因素,确定菝葜多糖的最佳醇沉工艺与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得到菝葜多糖最佳醇沉工艺为取含生药1.0 g/mL的药液,加入乙醇,使乙醇体积分数达到80%,醇沉1次,室温25 ℃静置12 h,抽滤得醇沉物,70 ℃干燥;纯化工艺为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用1 BV的2.0 mg/mL(以粗多糖计)的上样液,以2 BV/h的流速上样,再用3 BV的纯水以3 BV/h的流速进行洗脱。结果表明该优选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菝葜多糖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8.
本概要介绍了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获取高风温技术的应用现状、技术特点及预热的理论基础,探讨了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因素及程度,进而阐明推广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获取高风温的预热技术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风温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干热岩钻探关键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岩资源是一种储量巨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开采干热岩资源的方法是钻开储层、建立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干热岩地层通常为火成岩,研磨性强、可钻性差,温度高于200℃,对钻探工艺、设备、材料要求极高。本文在分析干热岩高温钻探特点和难点的基础上,介绍了高温钻井液、井下钻具、高温井控、火山岩压裂、分布式测温等关键技术及其进展,提出了中国干热岩高温钻探技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中加热时机的经济比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是原油输送领域的新工艺,其中确定经济加热方案是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立了冷热油交替输送管道的水力、热力计算模型,用有限容积法和热力特征线法对非稳态热力、水力耦合问题进行求解,并用国内某原油管道现场实测数据对程序进行了检验。基于加热能耗最小,建立了加热方式经济比选的计算模型。数值模拟了不同的加热方案,计算了低凝油不同加热时机的加热能耗。结果表明:对低凝油油尾提前适当时间加热可大大节省加热能耗;加热能耗随加热时机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最佳加热时机约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