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创新驱动力已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因素.基于投入-产出-载体-绩效的科技创新驱动力系统框架构建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科技创新驱动力及其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综合驱动力呈现金字塔型等级结构,存在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梯度化空间分异特征;投入、产出...  相似文献   

2.
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城市科技人才发展水平,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确定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指数的概念内涵基础上,从人才投入、人才产出和人才环境等3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青岛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16个地级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综合发展水平作为研究对象,在参考国内相关科技人力资源评价体系基础之上,立足具体地域特点,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6个城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16个城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综合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聚类分析对安徽16个地级市进行层级划分,并针对现状及为进一步提升安徽各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科技创新潜力、科技创新投入、企业创新地位、创新发展绩效等四个方面,运用20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加权指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该体系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科技创新潜力、科技创新投入、企业创新地位、创新发展绩效等四个方面,运用20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加权指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该体系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综合历史文献和河南省的基础状况,提出了评价河南省农业的8项指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把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发展状况划分为3个梯度,并对每一个梯度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河南省各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做出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从中原经济区创新驱动的内在结构出发,分析了源自中原经济区创新理念驱动力、体制驱动力、科技驱动力和协同驱动力的信息需求,并基于中原经济区创新驱动对区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供给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基于中原经济区创新驱动的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取得辽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情况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1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在辽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旨在为辽宁政府制定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支持提供依据,有利地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科学管理研究》2017,(6):102-105
从科技金融创新的三大主要内容——产品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3个视角,基于对我国传统科技金融支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梳理区块链技术运用对科技金融创新的作用机理,针对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科技金融领域所可能存在的风险与认知偏误,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监测与评价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创新能力呈现“南强北弱”的总体态势,科技创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各具特色的城市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等。建议各创新型城市将创新治理力和创新驱动力作为建设的统一、共性要求,在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方面分别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突出重点,体现不同创新能级城市的主体创新功能,进一步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7—2018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测度了11个城市的创新驱动力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将创新驱动力分解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要素配置优化,实证分析了创新驱动对江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和创新驱动力都能显著促进江西省制造业高质...  相似文献   

12.
赵睿  韦翠  傅巧灵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7):1385-1393
通过构建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对2010~2017年这一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2010~2017年的数据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该地区科技金融生态水平以京、津两市为核心呈现出“内极化”现象,具有不平衡性,主要原因在于京津两地科技金融生态发展的基础条件显著优于河北省的11个城市,同时京津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带动和扩散作用不足,加以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三地未能形成发展合力。于是提出了以下建议:通过发挥北京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津冀的带动作用、,落实京津冀三地的战略定位以及,持续推进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协同的方式,以促进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与科技领域的可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快速演进,创新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创新型城市成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随着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的深入,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城市的理论框架和战略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综合运用了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符合我国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成都市进行实证分析,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创新型城市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并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科技资源投入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识别科技资源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与效应,对有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别构建科技资源存量、交易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基于2011年—2018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模型实证分析科技资源存量、交易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湖北省各地级市科技资源存量、交易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2) 科技资源能够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 交易效率在科技资源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科技资源投入的规模和结构、完善物质基础设施与优化社会制度环境以提高交易效率继而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产业演化的生态组织形式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技术产业生态位的基本特征指标,分析高技术产业群生态位结构动态演替过程,以生态位宽度为基础深入研究高技术产业与环境资源要素之间互动所形成的生态组织形式。依据生态位的三个描述截面:幅度、纹路、变化性研究高技术产业需求生命周期各阶段所具有的环境变异特性。研究认为:高技术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由于市场规模的差异.导致环境所能够提供的资源规模不同,环境所能容纳的产业群密度以及所拥有的生存空间不同;资源丰富程度的差异造成适合环境特性的生命繁衍方式也有所不同。高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立足自身实力和优势,分析环境的特点以及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利用产业的能动性.依据行业发展态势和经济发展态势,构建适合自身的生态位,选择适当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在科技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为其创造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和持续的保障。科技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动力,科技创新需要知识创新为后盾,因此,知识创新是科技发展之根本。以知识创新促进科技发展,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主创新;其次要整合技术知识,占领高端领域;再次要构建管理系统,激励技术创新。以此促进科技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7.
基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本文系统分析了创新要素、外部环境与涉农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采用西南4省(市)533家涉农科技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构建有序logistic计量模型进行了涉农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企业家创新精神、管理运行机制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要素,而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则是涉农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创新条件;(2)市场创新能力、激励机制效果、研发资金占比、贷款支持政策、产业潜在利润、诚信价值观念对其高质量发展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是提升其发展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3)从关键变量的影响程度来看,贷款支持政策和产业潜在利润对其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明显大于研发资金占比和市场创新能力,表明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对其发展质量的影响比创新要素更大,改善外部环境可以直接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说明企业家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对提升其发展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的服务我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研究,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和资源服务创新,并加强人才与设备的协助利用,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以切实提升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服务水平、信息化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服务科技工作,加快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为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市)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相对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具有完整的一、二、三产业部门,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创新型县(市)的建设也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内现有创新评价指标研究的经验,结合我国基层政府考核指标,在我国现有统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4个县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为基层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创新活动、创新组织和创新资源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确保"十二五"末江苏省建成创新型省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学科建设是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原动力,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主要体现为科技创新实力。针对当前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影响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从经费投入、学科环境建设、学科交叉与融合及高新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适应科技创新要求的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机制构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