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现代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现代企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观念、制度和管理层面的改革与创新,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高度重视产品与服务质量意识的培养。我国高校应借鉴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理念、制度、管理、核心竞争力、质量五个层面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美、日、苏等国重视科技管理人才培养的效果及我国科技管理队伍现状,提出从战略上重视科技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对加强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加速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背景下,提倡自主创新,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置,应用实践和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合理,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从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实验室和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将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要求大学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工程创新能力,其中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如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将影响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基于大学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教育的研究,从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主要介绍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目标、体系的构建、专业导师的制定以及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的建立,最后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介绍了具体实施中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科技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核电人才校企联合"3+1"培养模式。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建构、人才培养保障条件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等方面探索应用型核电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界定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内涵,从核心因素及外部因素两大方面入手,建立了影响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因素体系。基于复合协同度模型,对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协同度进行了分析与探究,证实了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并非某一组织单独可以胜任,需协同合作共同培养。在此基础上,从政府、高校、企业三个层面为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技能,是高等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该文对湖南农业大学仪器科技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果进行了总结,从三个方面概括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8.
从五个层面,即科技与生产发展史、生产活动、知识传播、智力开发与人才培养、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成人教育的作用,从而强调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成人教育对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关联,创新型人才的成功培养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注入,科学精神也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为其提供传承场域。发达国家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效性强于我国,关键就在于发达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始终坚守科学精神。鉴于此,我国务必要在科学精神视角下努力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学做法,从价值取向、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模式、培养的平台和方式等层面全力进行科学解构和重构,建构起科学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将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纳入科学化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竞争是新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结合我校实际从构建科技创新基地,推出科技创新工程,建立立体的科技创新培养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和目前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科学研究创新系统、知识产业创新系统、技术转移创新系统和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系统4部分组成,并提出了4点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邹新伟 《科技资讯》2014,12(20):237-238
科技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学校教育相衔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更好地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科技馆应该:展品设计,应尽可能体现探究式的学习理念;科技馆应增加关于创新方法和创新精神的展示;科技馆应开设科学开放性实验室等创新实践场所;开展定期的创新教育活动.科技馆通过这些“套餐”式科普教育活动,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广东科学中心通过开展针对青少年创新性能力培养的“展翅计划”等活动,争取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3.
论科技进步与社会科学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有技术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其中社会价值标准是由社会科学思维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决定。科技进步必需要创新,而创新本质是思维方式的变革,社会科学思维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思维方式的选择,以及特殊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社会科学思维也为科技进步建立了激励机制。因此,应当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科学思维培养。  相似文献   

14.
林丽  殷海 《科技资讯》2012,(6):181-181,183
通过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研究,为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方式提供经验和模式。促进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培养复合性和创作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从科技指标分析角度,以统计年鉴和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考察了资源结构、创新产出、创新影响在内的关键指标等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数据。分析可知,中国在卫生与健康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保障健康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学科建设是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原动力,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主要体现为科技创新实力。针对当前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影响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从经费投入、学科环境建设、学科交叉与融合及高新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适应科技创新要求的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机制构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辽宁具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良好基础。在综合分析辽宁科技创新能力历史沿革、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全面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高新技术园区和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落实三类新型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大力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和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从而进一步提高辽宁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与现实路径,是内外联动、互相呼应的问题。总结了科技强国的文化科技创新之路,分析了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探讨了中国文化科技创新的现实路径。分析表明,文化需求与创意引导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支撑文化产业创新。设计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整合与提升。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力求进一步将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研深,将现实路径夯实。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之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成为新时代发展重要任务。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对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历程和主要大事进行梳理,总结了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中国海洋科技发展实践出发,对未来进一步深化海洋科技创新,强化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经过70年的努力和探索,中国海洋科技快速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引导和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时代,中国海洋科技的发展应该回到创新的内核,即海洋科技的创新发展,其着力点有3:一是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顶层设计;三是政府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只有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科技强国建设。为探究我国科普建设与科技创新发展的协同状况,本研究采用熵权法对2004~2020年间各年度的科普建设及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耦合度模型对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随着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我国科普建设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2018年由于科普发展方向上的局部调整,出现了短暂的波动。最后,基于我国当前科普建设情况,本研究从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普工作机制和评估监测体系、更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和多元手段3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