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恢复治理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西南喀斯特山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和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制订合理的产业结构,完善植树造林和合理选择生态重建地域单元等生态恢复重建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南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喀斯特山区、沙漠边缘及黄土高原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喀斯特山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造成了喀斯特地区“地高水低”、“雨多地漏”、“石多土少”、“土薄易旱”,致使出现特有的湿热气候下的喀斯特干旱缺水。根据喀斯特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在喀斯特地区应因地制宜,采用“集雨工程”、“集流工程”、“提水工程”及兴建地下水库、溶尘洼水库、地表低坝等小微型水利工程,实施分散拦蓄、分散供水,以化整为零方式解决喀斯特山区整体性的干旱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喀斯特山区的生态脆弱性,本文以遵义市为研究区,基于SRP模型,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和生态压力度三方面构建包含自然和人文因素的17个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区域整体、县域、不同坡度耕地3个维度揭示研究区的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以轻度脆弱性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且空间差异显著,总体由城市核心向外逐渐减弱的趋势。(2)从县域尺度看,较发达城市腹地受工业化和城镇化影响,多以极度和重度脆弱为主,其中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播州区和仁怀市最为严重,处于非喀斯特地区的赤水市生态脆弱程度最弱。(3)耕地的生态脆弱性受坡度影响明显,坡度<6°的耕地,重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比例高于中度及以下脆弱性,>6°的耕地则相反。耕地脆弱面积主要集聚于6°~25°的坡度之间,在<25°的耕地范围内,脆弱面积随坡度增加,涨落幅度递增;在>25°的耕地范围内,涨落幅度递减。研究可为遵义市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优化耕地利用方式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杨龙 《贵州科学》2000,18(1):144-148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强烈发育的地区。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3%。由于众多的人口,较低的耕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使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越趋恶化。本文着重讨论了喀斯特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生态重建对策,其目的是为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振兴地方经济寻找一条科学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分析评价了威宁新街生态果园的生态技术规范、经营模式和综合效益 ,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生态果园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发展生态果园是符合喀斯特山区特点的一条有效的农业现代化途径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Karst)环境的特点是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长期以来人们过于注重从改造自然的角度来重建喀斯特生态,但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喀斯特石漠化即是喀斯特山区环境耗散结构的退化,其重要原因是喀斯特山区由于地形上的天然屏障和山区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自我封闭性双重作用,形成地理空间上的“社会孤岛“效应,导致山区环境耗散结构和生态功能退化.本文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区域环境耗散结构形成的基本条件,喀斯特山区环境耗散结构的层次结构和演化过程,指出当前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重建的主要问题在于其社会人文系统的封闭性,提出了疏导对外交流网络,引入外界负熵流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重建的人文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需水与用水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界定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与环境需水、生态用水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间的不同。方法在概述了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与用水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理论探讨,定性分析。结果深入剖析了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与环境需水、生态用水等概念的内涵,辨析了生态需水与环境需水、生态需水与生态用水在概念上的不同。结论认为生态需水是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栖息环境的动态稳定,在天然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改善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总量,而环境需水实质上就是为满足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功能健康所必需的水量,只有在明确了目标功能的前提下,环境需水量才能够被赋予具体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需水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国内外关于生态和环境需水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需水的内涵.结合国内外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和玛纳斯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和环境需水的研究思路、计算内容和方法,从而为定量评价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与生态修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清海  林昌虎  何腾兵 《贵州科学》2006,24(3):62-65,74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地质、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交叉影响使贵州喀斯特山区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本文探讨了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提出了人为因素是贵州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几项工程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对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匮乏,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水生生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应用重点关注水生生物敏感期的方法对大洋河进行河流生态需水研究,即生态需水量在生物保护目标敏感期由水文断面资料、水位流量关系、生物产卵期所需水流条件共同计算确定,在非生物敏感期采用最小月流量法计算.应用该方法分别计算大洋河8~9月濒危鱼类马苏大麻哈鱼产卵期、4~6月多种鱼类产卵期、枯水期非生物敏感期所需生态流量,并根据计算结果建议在对河流开展调水工程时应考虑对生态需水量的影响及对水生生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密 《贵州科学》2005,23(2):55-59
本文在对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就喀斯特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等内容对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岩溶水的化学类型和矿化度,从广西经贵州到滇东,在区域上有明显的差异。重碳酸钙型水比例减少,重碳酸钙镁型水呈现递增的趋势。宏观上看,乌江和红水河上游地下水化学径流模数大于下游,各省区平均值,滇东大于贵州又大于广西,即从西向东表现出由大变小的趋势。碳酸盐岩的溶蚀速率也显示这一特点,从而推断:现代岩溶发育强度,总的来看,云贵高原胜过广西地区。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解决的出路与关键科技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喀斯特山区的缺水是由于自然条件差,工程条件不具备造成特有的"工程性缺水",或称为"环境性缺水".通过对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成因分析,结合喀斯特山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以浅层喀斯特水开发利用、雨水收集利用及节水为主的解决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的模式和措施.并针对以往试验示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切地计算和评价浅层喀斯特水资源?如何保护微型蓄水工程(小水池、水窖、水柜)水质,确保人畜饮水安全?表层带喀斯特水开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道外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在回顾近些年来国内外生态需水理论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河道外生态需水概念及内涵,主要针对植被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今后研究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河道外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在回顾近些年来国内外生态需水理论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河道外生态需水概念及内涵,主要针对植被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今后研究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根据西南岩溶山区的地域环境特性,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科技对策措施。指出西南岩溶山区应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科技水平的提高作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大力加强相应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7.
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区雨水资源有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雨水资源是总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其派生资源.雨水资源利用是水资源的直接利用,是减少蒸发和渗漏等水量损失的有效利用.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区是湿润气候区内的特殊干旱缺水区,该区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过程有别于非喀斯特区,水资源利用开采应按其水循环规律和水资源过程,采用不同利用模式及其系统组合,提高雨水资源直接利用率,缓解干旱缺水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阐述了山西岩溶水的地质地理概况及岩溶水的类型,并分析了泉水污染,盲目扩泉、泉水浪费等现象,进一步提出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