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研究了新型低合金钢Q415NH在模拟南海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及耐蚀机理,为新型耐候钢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思路,为合金元素Ni对金属耐蚀性的影响提供依据。实验通过0.1% NaHSO3和1% NaCl混合溶液中的周浸腐蚀实验模拟南海大气环境,并检测不同腐蚀周期后的腐蚀速率、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研究表明,Q415NH在模拟南海大气环境下的耐蚀性优异,其耐蚀机理主要表现为:合金元素的添加改变了低合金钢的微观组织,形成大量细小弥散的贝氏体,影响金属的耐蚀性;由于合金元素的影响,Q415NH具有更高的腐蚀电位与锈层电阻,促进金属阳极氧化,提高金属耐蚀性;Q415NH的锈层更致密、细小、连续,并且具有阳离子选择性,从而阻挡腐蚀性阴离子的侵入,提高锈层的保护性和金属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表面分析技术、失重法及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Q235钢在青霉菌(Penicillium)作用下的腐蚀行为和电化学特性.青霉菌在Q235钢表面形成致密的生物膜和腐蚀产物沉积膜层.青霉菌促进Q235钢的腐蚀,腐蚀类型为点蚀坑.青霉菌体系中试样表面膜经历由游离态变为固着态,由单层逐渐变为多层的过程;生物膜作用与细菌活性有关,当活性降低时微生物腐蚀促进作用也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3.
盐粒沉降对Zn大气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并结合红外透射光谱(IRTS)研究了海洋大气环境和工业大气环境对金属Zn在薄液膜下大气腐蚀的影响.QCM试验表明:研究的几种电解质中,NaCl对Zn的腐蚀最严重,其次是(NH4)2SO4,NaNO3较弱,Na2CO3最轻微.结合红外光谱对腐蚀产物的分析,阐述了各种不同电解质条件下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天然气集输管道的腐蚀失效行为,确定集输管线腐蚀形貌特征与产物成分,查明其腐蚀失效特征、腐蚀类型及失效机理。管道失效性分析以试验研究为主要手段,通过表面宏观测量分析管道内壁的腐蚀部位及宏观特征,开展材料力学性能、显微硬度、化学成分、金相分析等试验检测管道材质。对腐蚀穿孔处取样,采用扫描电镜(SME)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结合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腐蚀产物作进一步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管样失效处基体化学成分和材料力学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金相组织正常。管道钢L245在高矿化度水环境下发生CO2腐蚀,形成疏松、多孔且带裂纹的簇状腐蚀产物,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FeCO3和Fe2O4,腐蚀产物膜与金属基体结合强度低,流体介质冲刷发生剥离并加速金属溶解和腐蚀性物质扩散,形成具有自催化的电化学腐蚀。  相似文献   

5.
神经网络在金属大气腐蚀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大气腐蚀网站积累的环境数据和材料腐蚀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碳钢及低合金钢在大气条件下,腐蚀率与金属腐蚀暴露时间对应关系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大气环境下不同的金属存在着不同的网络;相同金属在不同的大气环境下存在着不同网络;BP算法的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
由于土壤的组成及结构的复杂性,其腐蚀源比大气腐蚀复杂得多。本文就金属在土壤中的腐蚀作些探讨,特别较详细地分析土壤中微生物对金属腐蚀的特点及类型。研究表明,参与金属腐蚀过程的细菌,并非本身使金属腐蚀,而是细菌生命活动的结果间接的对金属电化学腐蚀过程产生的影响。随着现代化城乡建设,地下设施日益增多,当今,研究土壤的腐蚀规律及其控制显得格外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暴露实验,研究了AZ31镁合金在西沙海洋大气环境下暴露4 a的长周期腐蚀行为.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截面的腐蚀产物以及去除腐蚀产物后的腐蚀形貌,并用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仪对腐蚀产物的元素含量及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Z31镁合金在西沙海洋大气环境下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腐蚀,4 a内的平均腐蚀速度为11.95μm·a-1.Cl-和CO2在镁合金的腐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吸附液膜中的Cl-主要破坏镁合金的保护膜,使镁合金发生阳极溶解;而CO2则会中和阴极反应产生的碱性离子并与Mg(OH)2发生反应生成含不同结晶水的Mg5(CO3)4(OH)2·xH2O表层腐蚀产物.由于表层腐蚀产物阻挡了CO2和Cl-向镁合金表面的传输,靠近基体处的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  相似文献   

8.
热镀5%铝-锌钢板在青岛不同海水区带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了热镀5%铝-锌钢板在青岛不同海水区带的实海腐蚀测试,并利用电化学测试、失重腐蚀测试和扫描电镜首次研究了镀层的海水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腐蚀电流密度小,腐蚀产物具有保护性,镀层在全浸区表现出较好的耐蚀性能;镀层在潮差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物污损,而比较充分的充气条件又促进了镀层的氧化,其腐蚀速度比全浸区明显降低;镀层在飞溅区未出现生物污损,耐蚀性能最好,可能与良好的充气条件和腐蚀产物层的阻挡作用有关.镀层在飞溅区和潮差区的耐蚀性比全浸区分别提高197%和183%;但在全浸区和潮差区,镀层有局部腐蚀倾向.  相似文献   

9.
 西部干热大气环境中,涂层材料的腐蚀磨损失效行为直接关系到各种机械、车辆等的使用寿命.西部沙漠干热大气环境的典型特点是昼夜温差大、紫外线辐射强度高、沙尘量大风速大等,这种恶劣的环境对涂层材料的耐蚀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西部地区典型气候特征,结合相关研究报道,主要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高温差、高辐照、高沙尘等恶劣自然环境对涂层材料的破坏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出3种环境条件下涂层材料的失效机制.高温差条件下,涂层材料的主要失效机制为涂层和基体膨胀系数改变、涂层组织结构改变,以及发生热腐蚀等;高辐照条件下涂层材料的主要失效机制为涂层材料分子吸收能量发生降解;高沙尘条件下涂层材料的主要失效机制为风沙切削挤压变形等.本文综述了干热大气环境下涂层材料的失效行为研究进展,以期为涂层材料在干热大气环境中的服役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电化学方法研究涂层金属的腐蚀行为,探讨涂层对金属的保护作用机理以及采用电化学指标评价涂层的使用寿命,是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四川电网输变电设备在典型工业环境中的金属腐蚀特点,以便为输变电设备差异化防腐措施提供理论指导,选取碳钢为研究对象,针对四川典型盐化工城市自贡市,在该市乡村环境和重工业污染环境地区分别开展一年期大气腐蚀试验。通过宏观形貌观察、腐蚀速率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 XRD) 、电化学测试等多种方法,全面研究了碳钢在这两种环境下的大气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碳钢在自贡地区腐蚀程度较为严重,重工业污染环境大气腐蚀速率为32.14 μm/a,即使在乡村环境也受到较为严重的腐蚀,腐蚀速率达到21.92 μm/a。碳钢在上述两种环境中的大气腐蚀行为具有显著差异,在氯离子含量更高的重工业污染环境中,碳钢表面更容易生成针状腐蚀产物,锈层保护性差,腐蚀将进一步加速。为提高自贡地区输变电设备腐蚀防护效果,可采取在重工业污染地区适当提高防护等级的差异化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海军飞机的使用腐蚀环境特点,对飞机结构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用飞机大修时结构件在不同使用日历年限下的腐蚀损伤数据,建立了机场环境中腐蚀深度与飞机使用日历年限的函数关系,得到了机场环境条件下飞机结构铝合金材料的腐蚀扩展速率。  相似文献   

13.
锆合金以其优异的核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发电反应堆、核动力航空母舰、核潜艇、空间飞行器的结构材料以及医用材料,在苛刻环境下服役的锆合金同样面临腐蚀失效的风险。由于材料本身服役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锆合金腐蚀研究的模拟测试难度加大,诸多疑问难以得到有效解答。锆合金的腐蚀形式包括均匀腐蚀、疖状腐蚀、应力腐蚀以及微生物腐蚀,其腐蚀也受材料成分、热处理工艺、表面粗糙度、氧化膜成分、溶液的pH值、辐照、热流水化学环境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防护措施包括涂层和缓蚀剂等方式。为进一步改善锆合金的耐蚀性能,未来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1)锆合金基体中固溶元素的浓度;2)第二相元素类型、晶粒尺寸及分布;3)氧化膜的生长机制;4)细菌附着方式和生物被膜生长行为等。  相似文献   

14.
几种不同大气腐蚀预测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运用腐蚀速率与暴露时间关系的指数模型、“灰色系统”的GM(1,1),模型和环境综合因子模型和预测碳钢和低合金刚的大气腐蚀率,并与挂片暴露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同材料在不同的大气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腐蚀规律,碳钢和低合金钢的大气腐蚀预测可选择不同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多套典型常减压装置塔类设备的腐蚀失效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发生严重腐蚀的塔类设备的腐蚀失效类型、重点腐蚀部位、材质应用类型的数量和比例,得出腐蚀问题发生最多的是碳钢材质的塔类设备,易腐蚀部位一般为塔壁和焊缝,且塔顶腐蚀情况较其他部位严重,此外坑蚀现象是出现最多的腐蚀失效类型。进而结合原油性质和加工特点,分析其对典型的5套常减压装置塔类设备的腐蚀影响,最后对塔类设备典型腐蚀问题进行了腐蚀原因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选材和防腐建议。  相似文献   

16.
Schüssler A  Martin H  Cohen D  Fitz M  Wipf D 《Nature》2006,444(7121):933-936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mycorrhizal fungi and plants have an enormous impact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Most common are 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s, formed by fungi belonging to the phylum Glomeromycota.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facilitate the uptake of soil nutrients by plants and in exchange obtain carbohydrates, thus representing a large sink for atmospheric plant-fixed CO(2). However, how carbohydrates are transported through the symbiotic interface is still unknown. Here we report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rst known glomeromycotan monosaccharide transporter, GpMST1, by exploiting the unique symbiosis of a glomeromycotan fungus (Geosiphon pyriformis) with cyanobacteria. The GpMST1 gene has a very low GC content and contains six introns with unusual boundaries. GpMST1 possesses twelve predicted transmembrane domains and functions as a proton co-transporter with highest affinity for glucose, then mannose, galactose and fructose. It belongs to an as yet uncharacterized phylogenetic monosaccharide transporter clade. This ini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transporter family involved in fungal symbiosis will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flows i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7.
低碳贝氏体钢在三种典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腐蚀产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干湿循环加速腐蚀实验并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N2吸附等方法,研究了低碳贝氏体钢在用相应溶液模拟的三种大气环境(海洋、工业和海洋工业大气)中加速腐蚀行为和腐蚀产物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低碳贝氏体钢在三种环境中的腐蚀速率均低于商业化耐候钢09CuPCrNi.低碳贝氏体钢在上述三种环境中的腐蚀速率也有较大差别,其在含有复合腐蚀因子(Cl-和SO32-)的环境中腐蚀最为严重,而在只含腐蚀因子SO32-的环境中腐蚀程度最轻.在不同环境中形成的腐蚀产物相组成差别很小,但锈层致密程度相差较大,并且锈层越致密,对应的钢腐蚀速率越低.在三种环境中的腐蚀对钢的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说明没有产生严重的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18.
镁合金在大气环境中的电偶腐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AZ91D,AM50,AM60三种镁合金分别与Q235碳钢、316L不锈钢、H62黄铜、LY12铝合金4种材料组成电偶对在青岛和武汉大气暴晒实验场进行周期分别为3,6,15,20,27个月的大气腐蚀行为及规律. 结果表明,镁合金作为电偶对的阳极其腐蚀速率在与实验所用材料偶接后显著提升. 其中,与Q235碳钢、316L不锈钢偶接后大气电偶腐蚀效应最大,而与LY12铝合金偶接后大气电偶腐蚀效应最小. 青岛站镁合金试样的大气电偶腐蚀效应要明显高于武汉站的试样. 不同镁合金的大气电偶腐蚀效应γ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为AZ91D最大,AM50最小.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共生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真菌-细菌联合体能以多种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各种生态功能。有些细菌驻留在真菌菌丝内部,借以调控真菌的生长、发育、分布和次级代谢过程,这些细菌被称为菌丝内生细菌(endohyphal bacteria, EHB)。EHB的研究揭开了微生物生态学的一个新篇章,是真菌与细菌共生关系中最紧密的代表。在逆境条件下,EHB可以调节寄主生殖机制相关的关键成分或步骤,诱导植物激素类物质的产生,对寄主真菌具有辅助性保护作用。研究最深入的真菌-EHB共生体系是植物致病性根霉菌Rhizopus sp.与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引起水稻幼苗枯萎病所必需的植物毒素——根霉素是由伯克霍尔德氏菌所产生的,而非寄主根霉菌本身产生的。EHB也会影响定殖于高等植物的内生真菌的生态和多样性。在某些情况下,EHB还有助于激活参与识别、转录调节和初级代谢蛋白合成过程的相关基因。目前已开发出了无菌培养分离EHB的方法,然而对真菌-EHB共生体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综述了菌丝内生细菌EHB及其与宿主真菌的共生体系,阐述这些伴侣之间复杂微妙的相互关系,以及EHB对宿主真菌和宿主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