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作为对考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试,复合式听写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考生在完成复合式听写时的困难,探讨提高学生复合式听写能力的一些策略,帮助考生提高听写能力和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对考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试,复合式听写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考生在完成复合式听写时的困难,探讨提高学生复合式听写能力的一些策略,帮助考生提高听写能力和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钢琴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艺术形象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是一项既学技又学艺的创造性活动。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路径和多手段的,既可通过作品本体特征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视觉想象和听觉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更丰富,又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听觉图像的想象与外化动作的准确表达,使学生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以想象为中介,达到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器官的协调运动,更好地塑造作品的形象。本文对儿童形象思维培养及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晶晶 《科技信息》2011,(22):156-156,160
听写技能是语言实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针对听写测试中学生出现的书面错误,从语音、词汇、语法、学生个体等方面粗略分析导致听力理解能力低下的因素,帮助解决学习者对英文输入材料的理解困难,提高语言基本功、听写技能和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能力,借助ELAN视频分析软件,对大学英语教师词汇教学过程中多模态教学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选用不同的媒介实现多模态教学。对学生词汇测试和成绩分析表明:不同媒介带来的多模态教学效果不同。45周岁以上的老教师主要采用视觉与听觉模态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0~45周岁的中青年教师教学实现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口头话语模态之间相互转换,是其班级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30周岁以下新教师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生的听觉,在语言和身体媒介方面表现欠佳,教学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选取10名小学儿童(7~8岁)和10名大学生(19~27岁)作为被试,采用"工作记忆+视觉搜索"的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儿童与成人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的异同.实验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一个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儿童与成人均表现出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相对于中性条件来说,工作记忆内容与干扰项匹配会显著降低成人被试的搜索绩效,而工作记忆内容与目标匹配会显著提高儿童被试的搜索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儿童和成人都表现出了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但儿童较成人能更好地运用该注意机制以提高视觉搜索绩效且受其不利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复合式听写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春燕 《科技信息》2008,(33):304-304
CET4采用复合式听写旨在测试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即听的理解能力、拼写能力。应付复合式听写,应注意综合预测、听写结合、做好笔记、要点表达、检查要点。  相似文献   

8.
珠算学习能有效提高儿童的数学能力和工作记忆.本研究招募46名经过2年珠算学习的儿童和45名对照组儿童,探讨珠算学习对儿童注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珠算组儿童在注意定向、注意执行控制和数字计算能力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儿童,珠算组儿童的注意执行控制与数字计算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了视听双通道伪同时呈现的oddball模式,以汉字和简单几何图形为视觉刺激,1000Hz和800Hz的纯音为听觉刺激,使用注意通道(注意和非注意条件)×刺激概率(偏差刺激概率均为15%,标准刺激的概率均为85%)的2×2因素设计,来研究视觉和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实验中视觉和听觉刺激随机序列地呈现给被试(刺激间隔ISI为700~1300ms),被试被要求注意某一通道如视觉通道,而相应地忽视另一通道即听觉通道,以左右手触键反应,如左手反应视觉偏差刺激,右手反应视觉标准刺激。结果表明,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均诱发了类似的不匹配负波(MMN);而视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没有诱发MMN或类似MMN的成分,这是因为视觉系统的平行加工特性和难以对视觉影像产生记忆痕迹。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条件下重迭了N2b成分并跟随了P3a成分,这种重迭和跟随反映了选择注意中的定向反应。注意条件下听觉和视觉的偏差刺激诱发了较大波幅的P300成分,反映了工作记忆中的表象更新。本实验的结果支持Naatanen对MMN所做的观察,听觉偏差刺激所诱发的MMN与注意条件的无关性反映了听觉通道中感觉刺激特征的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了视听双通道伪同时呈现的oddbal模式,以汉字和简单几何图形为视觉刺激,1000Hz和800Hz的纯音为听觉刺激,使用注意通道(注意和非注意条件)×刺激概率(偏差刺激概率均为15%,标准刺激的概率均为85%)的2×2因素设计,来研究视觉和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实验中视觉和听觉刺激随机序列地呈现给被试(刺激间隔ISI为700~1300ms),被试被要求注意某一通道如视觉通道,而相应地忽视另一通道即听觉通道,以左右手触键反应,如左手反应视觉偏差刺激,右手反应视觉标准刺激。结果表明,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均诱发了类似的不匹配负波(MMN);而视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没有诱发MMN或类似MMN的成分,这是因为视觉系统的平行加工特性和难以对视觉影像产生记忆痕迹。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条件下重迭了N2b成分并跟随了P3a成分,这种重迭和跟随反映了选择注意中的定向反应。注意条件下听觉和视觉的偏差刺激诱发了较大波幅的P300成分,反映了工作记忆中的表象更新。本实验的结果支持Naatanen对MMN所做的观察,听觉偏差刺激所诱发的MMN与注意条件的无关性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