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三种浓度的Pb-Cd-Zn复合污染下弯囊苔草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结果显示,弯囊苔草在设计的中低浓度下能正常生长,随着Pb、Cd、Zn浓度增加,叶片中POD和CAD活性以及MDA和Pro含量随着金属离子浓度增加表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SOD的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弯囊苔草中积累的Pb、Cd、Zn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部分重金属离子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表明根系对Pb、Cd、Zn均有较强的滞留效应,平均滞留率均大于50%,中低浓度下弯囊苔草对Pb、Cd、Zn的转移系数均小于1.弯囊苔草在设计的高浓度胁迫下无法生长.研究表明弯囊苔草对Pb-Cd-Zn复合污染水体有较强的耐性,可以作为低、中浓度Pb-Cd-Zn复合污水的修复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2.
栖霞山矿区植物对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矿粉运输道路两侧和转运站附近的土壤、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中重金属元素Cd、Pb、Zn、Cu、Mn、Cr的含量测试和分析,表明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经对比筛选,木本植物中泡桐(Paulownia fortunei)、白榆(Ulmus pumila)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具有较高的重金属综合富集能力,雪松(Cedrus deodara)、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等树种亦有一定的富集能力,这些树种可被选为该区净化重金属污染的绿化树种;草本植物中,狗牙根(Cynodon dacytlon)的富集能力大大超过其他草本植物。因而在Cd、Pb和Zn严重污染的环境中,选择泡桐、白榆、构树和狗牙根的乔木和草本植物组合是该类污染区植物修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4.
5.
31种园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的土壤和31种园林植物,分析了Cd、Cr、Cu、Pb和Zn在土壤和植物中的含量,计算了31种园林植物不同器官的重金属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南京市各功能区均不同程度的有重金属累积现象,表现为复合污染。在研究的31种园林植物中,黑松、国槐和杜鹃对Cd、Cu和Zn污染土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雪松和南天竹对Cd和Zn污染土壤有较强修复能力;栾树和宽叶十大功劳对Cd和Zn污染土壤有较强修复能力。另外,南天竹、桂花、红花继木、侧柏、法国冬青和杜鹃对Pb污染土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桂花、侧柏、梧桐、马褂木、法国冬青和宽叶十大功劳对Cu污染土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黄杨对Cr污染土壤等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对Zn污染土壤修复的园林植物较多,有水杉、香樟、龙柏、悬铃木、女贞、夹竹桃、黄杨、紫叶李、侧柏、柳杉、马褂木、法国冬青、垂柳、加拿大杨和栾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宽叶十大功劳的根、茎、叶对Zn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04、0.84和1.73,同时对土壤Cd也有较强富集能力,是理想的修复城市Cd、Zn复合污染土壤的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6.
广西刁江流域不同沉水植物对重金属富集产生的环境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通常能指示出周围环境的污染状况,该文对生长在广西刁江流域中的几种主要沉水植物:黑藻、苦草、黄丝草对重金属富集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沉水植物对不同元素的富集能力是不一样的,说明不同的沉水植物对周围环境指示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研究的几种元素中,黑藻、苦草、黄丝草对Cu,Zn,As,Pb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黑藻>苦草>黄丝草;而黄丝草对Fe元素富集能力大于苦草,苦草对Mn和Fe元素富集能力均大于黑藻.在利用沉水植物来指示和修复周围环境时,必须依据不同的元素来选择合适的环境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重金属Cd、Pb、Cu、Zn作为复合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污染时有发生,实验研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盆栽小麦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Pb、Cu、Zn四种重金属元素处理浓度的不断升高,小麦的根、穗、茎和叶等生物量总的趋势为不断降低;由于Cu、Zn两种金属是小麦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在Cu、Zn低浓度处理状态下,能够抑制Cd、Pb等复合作用的影响,从而使小麦生物量降低幅度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8.
以楝(Melia azedarach)、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研究2个树种在不同浓度土壤镉胁迫(轻度1 mg/kg、中度10 mg/kg、重度50 mg/kg)下的耐性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重度镉胁迫下,楝和梧桐叶片和根系受到明显胁迫,且随时间延长而逐渐缓解.镉... 相似文献
9.
18种杂草对重金属的超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针对目前植物修复中Cd—Cu—Zn—Pb复合污染的超富集植物缺乏研究,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对东北沈阳地区9科18种田间杂草植物进行其积累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e)、龙葵(Solanum nigrum)地上部Cd和Zn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且地上部Cd和Zn的含量大于根部Cd和Zn的含量,具备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杂草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与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分析表明,这些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与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大小无关,它们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调查采样与可控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大面积种植的非食源性经济作物——陆地棉在土壤复合污染条件下对重金属镉(Cd)的耐受与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陆地棉对石灰性壤质土壤中Cd具有显著的忍耐性,即当土壤中Cd质量分数w达到20.258 mg.kg-1时,陆地棉生长发育才趋向缓慢或病态;陆地棉对土壤中Cd具有显著的富集性,其各组织对Cd富集系数(biological concentration factor,BCF)由大到小的序列为:叶片、茎秆、根系、果壳、籽粒、纤维,其中茎秆、根系、果壳大小相当;在污灌区土壤中w(Cd)未超标的情况下,通过陆地棉萃取可使棉田表土层(0~20cm)中w(Cd)每年降低0.001 3~0.002 0 mg.kg-1;陆地棉各组织对土壤中Cd的BCF(Y)值随土壤中w(Cd)(X)的增加呈现指数递减,其拟合关系式为:Y=Y0+a.e-b.X,即当w(Cd)由0.258 mg.kg-1增加到约1.00 mg.kg-1时,BCF值急剧递减;当w(Cd)由1.00 mg.kg-1继续增加时,BCF值则趋于平缓的低值区间,表明这时陆地棉对土壤Cd污染只具有忍耐性,其吸附机能可能已经退化. 相似文献
11.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贵州SS、SQ典型铅锌矿区土壤的环境质量,在SS、SQ铅锌矿区采集土壤样品共15个,利用F-640、AA800等仪器测其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L.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有较大差异,Cu、As、Cr等3种重金属元素无或轻污染;Cd、Zn、Hg、Pb等4种重金属元素对该区土壤环境已造成污染;SS、SQ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2.
抗重金属霉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生物学法,通过生物耐受性诱导驯化,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了能抗重金属镉、铬、砷、汞和铅的4株霉菌,鉴定为变幻青霉、桔黑青霉、淡紫拟青霉和链格孢霉.经原子吸收光谱及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证明,4种霉菌对As^5+的耐、抗性强,对Hg^2+的耐、抗性弱.对As^5+的耐、抗性高达1.0 g/L,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可达40%.这些抗性微生物有望应用于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及土壤. 相似文献
13.
扬州城区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扬州市中心城区道路两侧绿化带中的土壤样品,分析其中Cu,Pb,Zn,Cd,Cr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样品中Pb,Cr,Cu,Zn,Cd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2.69,0.86,3.16,3.60,45.02倍,重金属的污染严重且分布不均匀;采用SPSS软件分析各重金属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可知w(Pb)—w(Zn),w(Pb)—w(Cd),w(Pb)—w(Cr),w(Pb)—w(Cu),w(Cu)—w(Cr),w(Zn)—w(Cd),w(Cd)—w(Cr),w(Cu)—w(Cd)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采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其中Cd已达到了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重金属环境污染元素的来源及作物效应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主要介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含量的8种重金属环境污染元素(汞、镉、铅、铬、砷、锌、铜、镍)的污染来源及作物效应。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成土母质,矿山开采的三废污染,大气中重金属的沉降,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的使用等。重金属在作物中的分布规律一般是根>茎>叶>籽实。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及其遥感评价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446-450
系统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效应和主要的修复方法,总结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土壤理化特性监测中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评价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展退化土地资源的修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钛酸四丁酯、正硅酸乙酯作为前驱体,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SiO2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EDS)等手段对所制得的TiO2/SiO2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作为填料制成固相萃取小柱,对重金属离子Cu^2+、Cr^3+、Pb^2+和Hg^2+进行吸附,硝酸洗脱后,采用ICP—MS进行检测。考察了吸附剂对不同pH值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自制SPE小柱与ICP—Ms联用测定Cu^2+、Cr^3+、pb^2+和Hg^2+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31,0.010,0.041,0.025μg/L。 相似文献
17.
煤矸石淋溶重金属运移过程的水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重金属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转化特征,建立了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模型和重金属污染物传输耦合数学模型,并分别采用隐式差分和算子劈裂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重金属镉在地下环境系统中的浓度范围将沿地下水水流方向逐渐扩展,同一点位的浓度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且粘性土壤比砂性土壤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截留能力。这不仅为煤矸石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的动态规律,预测煤矸石堆放在周围可能造成的污染规律和污染程度提供理论指导,而且还可为对矿区开采前的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宝鸡市某企业周边环境降尘中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分析,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某企业周边布设6个降尘点位进行采样,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采样中的Pb,Zn,Cu,Cd,Cr,Ni和Fe七种金属元素含量,再采用富集因子法对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分析,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周边环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 某企业周边环境降尘中7种重金属分析结果表明,Cd和Pb超标最为严重,其均值分别是陕西省土壤相应元素背景值的661倍和196倍多;其次是Zn和Cu分别是陕西省土壤相应元素背景值的76倍和7倍多.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周边环境6个点位的降尘中的重金属元素均已极强富集,该区域环境已受严重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该企业周边环境降尘中重金属已经达到严重污染水平,周边环境存在严重潜在生态危害.结论 某企业周边环境降尘中重金属已经达到严重污染水平,该周边环境存在严重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9.
20.
淮南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污染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矿区内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溯源及分布特征,文章以淮南矿区为例,分别采集了在淮南矿区内新庄孜矿、潘一矿和顾桥矿3个矿区周边47个表层土壤样品,运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进行对比验证,探讨主要污染元素的污染溯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种方法获得的指数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考虑到土壤背景值具有地区差异性,所以以淮南地区土壤背景值为标准的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结果的参考性更大。矿区受到了以As、Cd为主要污染元素的重金属污染,As的综合污染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为新庄孜矿潘一矿顾桥矿;Cd的污染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为顾桥矿潘一矿新庄孜矿。综合考虑水文气象、地表径流以及煤矿开采量、开采工艺等条件,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开采产量是影响土壤Cd污染的主要因素,而As污染主要是由于煤矿长期进行采矿作业在土壤中严重累积以及矿山开采的伴生矿所导致。污染物的水平分布特征表明,污染物含量并不随距离煤矸石堆的距离远近而有规律地变化,煤矸石的露天堆放对矿区附近土壤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