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级别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资源丰裕度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级别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级别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属凝聚型.(2)“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级别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四川、广西和陕西3省(自治区),这3省(自治区)高级别旅游景区数占总体的56.69%,而重庆、青海、宁夏3省(自治区、直辖市)仅占总体的12.29%,高级别旅游景区呈不均衡分布;并在陕西形成高密度核心,四川、重庆、广西3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次密度核心,其他省份密度较低.(3)从发展状况看,四川、陕西、广西3省(自治区)属于明星型省份;青海、宁夏、甘肃、云南4省(自治区)属于瘦狗型省份;重庆属于金牛型省份;新疆属于问题型省份.(4)旅游资源禀赋、自然因素和旅游市场条件中的地区生产总值、旅游地常住人口数、旅游接待人次数、交通网络通达度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级别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决定力强.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和旅游产业链的中心环节,而3A级以上景区也因其能更全面地代表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水准而成为旅游界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本论文在分析山西省3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的计算,对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3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具有片状集聚与整体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最后落脚于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对区域旅游的影响上,以期为山西省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5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地建设的最高标准,研究其发展特征,对指导区域旅游健康发展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文章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量发展变化特征;运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和SPSS交叉分析方法对5A级旅游景区类型及变化进行了全面剖析.结果显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量保持缓慢增加,但年度增加量呈现递减的趋势;空间分布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低、省际差异性大,且随时间变化呈现不断集聚的趋势;空间分布与地区经济、旅游经济关系密切;景区类型所占比例趋于均衡,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张泉  葛敬松  李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0):4255-4264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全域旅游与文旅深度融合新趋势,开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格局的研究,能够为示范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思路与导向。借助平均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示范区内A级景区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示范区A级景区整体分布不均衡,呈现集中分布特征。②示范区内A级景区显现“两主、四次”的空间格局,呈现“Y”字型分布态势。③遗产点密度因子驱动力最强,经济发展因素对A级景区空间分布影响程度较大,自然环境因素驱动力较弱;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多数因子聚类特征表现明显;交互探测结果表明两种因子共同作用强于单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是构成旅游功能系统的关键要素,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物.以大别山革命老区119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集聚类型,且均衡程度低;2)旅游景区整体表现出“中部和东部多而稠密、北部和西部少而稀疏”的空间分布密度特征;3)旅游景区空间发展不均衡,冷点区多于热点区,“东西轴热、南北轴冷”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最后,从空间联动视角,结合大别山革命老区城市战略定位、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等因素,构建“两核三廊四圈一环”的区域旅游景区联动发展模式,以期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西北五省区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旅游发展现状和相对滞后的原因,对西北五省区旅游区域联动做了创新研究,提出了打造大西北旅游圈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及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中国段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开发西北特色的旅游产品及五省区旅游区域联动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A级旅游景区的等级与数量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实力.创建A级旅游品牌,可以增加政府的旅游收入,发挥旅游功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可以实现区域的综合发展,展示地方形象,打造当地品牌.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358个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并选择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探讨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景区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广州、梅州、惠州、韶关、清远、佛山和东莞等城市;②景区呈现中心集聚的不均衡特征,集聚在以珠三角和粤北为中心的纵轴上,粤东粤西分布密度不高;③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分布有较明显差异;④社会经济、人口分布、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
运用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山东省各地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差异较大,旅游景区等级表现出"少—多—少"的格局.②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非均衡集中的特点,17地市景区质量差异较大.③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明显,主要受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区域面积、人口数量、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提出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利用ArcGIS 10.1,SPSS 17.0等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平台,对浙江省231个优良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优良景区总体呈现集聚分布,3A级、4A级和5A级景区在省内的分布类型分别为集聚型、集聚型和均匀型;优良景区在浙北、浙东、浙南、浙西4大地理区域的空间分布,呈现"东北热,西南冷"的格局,景区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和绍兴,规模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在区域范围内,5A级景区的区际分布较为均衡,4A级景区和3A级景区分布相对集中.在探讨景区分布差异的影响机理时,发现其与地区的经济、人口、交通、资源禀赋等因素相关,关联度最大的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是人口数量、交通条件,最后才是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景区分布存在明显的经济、人口导向.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南国际旅游岛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15年海南国际旅游岛55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运用最邻近指数、洛伦茨曲线、Voronoi多边形、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以及空间分析等空间计量地理方法,对其总体分布特征、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分布均衡性以及空间通达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海南国际旅游岛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特征,其空间分布总体特征表现为线状—核心结构,以海南环岛高速公路东线为主线路,以三亚市、海口市、万宁-琼海市为三个核心区域;海南国际旅游岛A级旅游景区最邻近指数为0.76,表明其空间分布呈现集聚-随机特征,并且其分布均衡性较低;海南国际旅游岛A级旅游景区的平均通达度指数为107.56 km,并且有40个A级旅游景区在距离海南主要公路10 km范围内,其整体通达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