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及保健品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北冬虫夏草菌人工接种固体培养基与柞蚕、蛹。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培养 ,长出同野生北冬虫夏草形态一致的子实体。用人工栽培的北冬虫夏草研制出系列保健品  相似文献   

2.
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及保健品研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北冬虫夏草菌人工接种固体培养基与柞蚕、蛹。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培养,长出同野生北冬虫夏草形态一致的子实体。用人工栽培的北冬虫夏草研制出系列保健品。  相似文献   

3.
北五味子(Schizandra chinensis Baill)是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用于中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浆果与种子含有一种刺激神经兴奋的物质,通常用于消除疲劳、治疗神经衰弱。因此对五味子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将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和光明的前景。北五味子的生态学特性北五味子是攀缘植物,在北纬50度以南5月中旬开始发芽;植株的粗细长短随纬度增高而递减。在纬度较高的小兴安岭北坡,植株明显受到气候条件的抑制,小兴安岭的五味子植株主攀缘茎粗一般很少超过1.8cm;而蔓茎长多在3~6m之间。五味子的芽为腋生,枝芽长3—4cm,叶片互生,长5—10cm,宽3—5cm,呈倒卵形,先端尖、叶基楔形,有少许不明显的乳头状延伸的锯齿,浅绿色,微肉质,干燥时变褐色,背面沿叶脉有柔毛,叶柄粉红色,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叶生长茂盛,九月中旬叶变黄,九月下旬开始落叶一直延续到严冬。五味子的花是雌雄同株植物,单性花,横向长1cm,有时为不明显的两性花。授粉方式以虫媒为主,自花授粉为辅,花期15~20天。成熟浆果1—40枚。浆果成熟时呈鲜红色,穗状。五味子的地上攀缘茎  相似文献   

4.
冬虫夏草人工培养及有效成分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测定北冬虫夏草中的无机元素.方法 采用ICP-AES法对北冬虫夏草中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 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7.5%~108.6%,RSD为0.10%~4.30%,检出限为0.0004~0.0945 mg/L,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论 北冬虫夏草中Cu,Mn,Mg,K,Fe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实验结果为北冬虫夏草中元素含量与其药效的相关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冬虫夏草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医药宝库中与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补品。国内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甘肃、新疆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采集困难,药源稀少,致使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为解决天然虫草货源奇缺的矛盾,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对冬虫夏草菌种进行了分离与人工培养,并开展了大量的药理与生化研究。尤其是近年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虫生真菌致病机理研究的许多重要突破,使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和产业化成为可能。一、天然冬虫夏草的形成及药用价值天然冬虫夏草是昆虫和真菌联合而生的复合体,通常由麦角菌科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北冬虫夏草活性多肽进行分离纯化,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优选北冬虫夏草多肽的提取方法;通过体外抗氧化DPPH清除率测定北冬虫夏草多肽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大孔树脂HP-20对北冬虫夏草多肽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分别测定洗脱后各浓度产物的蛋白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经Tricine-SDS-PAGE电泳法初步鉴定北冬虫夏草中多肽的分子量.结果 Tris-HCl作为提取液时DPPH清除率最高可达88.68%;经大孔树脂HP-20洗脱并分离纯化后,25%浓度的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可作为洗脱剂; Tricine-SDS-PAGE结果显示:北冬虫夏草中富含小分子肽.结论此研究确定了北冬虫夏草多肽的最佳提取工艺,提高了初步提取多肽的产量;北冬虫夏草中的多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 Link)菌种液体发酵培养,离心分离获得菌丝体菌液,分别从渗透压稳定剂、裂解酶、裂解时间及菌龄4个方面优化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优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MgSO_4,最优酶解液为1%纤维素酶,最佳菌龄为5 d,最优裂解时间为2 h.L_(20)(5~4)的正交试验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为1.46×10~7个/m L.紫外诱变实验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半致死率时的照射剂量约为40 s,诱变距离与致死率成反比,在诱变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诱变受诱变次数影响较小,分次处理和一次处理效果基本相同.以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诱变菌株,诱变株多糖含量高于普通菌株,其中17~#菌株多糖含量达6.01%,筛选菌株的稳定性实验表明:继代培养3次,筛选的菌株产多糖能力下降较少,表明筛选菌株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源对北冬虫夏草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钾、蛋白胨、黄豆粉、硫酸铵、尿素5种不同氮源对北冬虫夏草的菌球数量、干重,菌丝生长状况及子实体的鲜重和干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的菌球最多的是蛋白胨,其次是黄豆粉.最差是硝酸钾;固体斜面培养基从菌丝长势来看最好是蛋白胨,最差的是硝酸钾。北冬虫夏草最佳的氮源是黄豆粉。  相似文献   

10.
不同豆类氮源对北冬虫夏草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豆粉、豆粕、扁豆粉、蚕豆粉、蛋白胨5种不同有机氮源对北冬虫夏草的菌球数量、干重,菌落生长及子实体的生长高度、鲜重和干重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的菌球最多的是蛋白胨,其次是黄豆粉,较差是扁豆粉;固体斜面培养基从菌落长势来看三种豆类蛋白与蛋白胨无明显区别;从子实体生长高度、转化率和干重综合考虑,其优劣次序为黄豆粉>蚕豆粉>豆粕>扁豆粉.北冬虫夏草最佳的氮源是黄豆粉.  相似文献   

11.
北冬虫夏草菌丝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北冬虫夏草在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比以及pH条件下进行了菌丝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碳源中生长最适的是可溶性淀粉;氮源中是酵母粉;碳氮比是30:1;pH 4.5~9.0菌丝均可生长,但以pH 7.0~7.5生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旦智草  王元龙 《甘肃科技》2012,28(19):161-162,151
通过对野生唐古特大黄进行系统的人工栽培试验并取得成果,对推动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藏药藏木香的人工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灼  甘玉伟  杨勇  旦智草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3):227-227,187
通过对野生藏药藏木香进行系统的人工栽培试验并取得成果,对推动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工冬虫夏草多糖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人工冬虫夏草多糖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的体质量法,脾脏、胸腺质量法,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法,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法研究了多糖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人工虫草多糖提取物可以增加小鼠胸腺质量;改善DNFB诱发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也能明显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但对小鼠体质量没有影响。因此人工冬虫夏草多糖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用4种不同粮食作物作为培养基主料,生产的北虫草在产量和质量上的差别。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用大米、高梁、玉米、小麦为主要碳源制作培养基,从液体菌种培养直到子实体成熟。随机抽样检测其产量、质量。结果表明:小麦、大米作培养基主料,子实体的产量、质量较好,高粱其次,玉米较差。  相似文献   

16.
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是多年生野生木质藤本植物,果实既是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又是加工果酒和果汁饮料的原料。由于长期掠夺式采摘等人为因素的破坏,野生资源匮乏。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提供北五味子人工丰产栽培技术,供各位在生产实际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北虫草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冬虫夏草为非常珍贵的天然药材,资源严重缺乏,价格已超过黄金,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北虫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功能与冬虫夏草非常相似,其主要功能活性物质含量高于天然冬虫夏草,被作为冬虫夏草的最佳替代品,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北虫草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开发结果。  相似文献   

18.
水腊人工栽培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腊为优良的绿化树种,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在城市绿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开始纷纷进行人工栽培。本文介绍水腊人工栽培技术,以供各位在生产实际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冬虫夏草,产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补肺、益肾、补虚损等功效。其野生资源日益匿缺。我们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古老的中药配伍理论有机结合,独创崭新的冬虫夏草人工培养技术和工艺,使产品中的冬虫夏草成分具有更高的生物调节活力,并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应用这一专利技术生产的新一代冬虫夏草制品,能够补充野生资源的短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研究本产品针对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疾病的防治效果,进一步开发新的治疗剂型,打造新概念的现代中药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