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会出现许多新的“重大关系”问题,需要随着时间和实践的推移与发展,不间断地进行新的探索。本文从现阶段实践中已提出的问题入手,分析和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发展民族文化同推进现代化建设之间、西部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关系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在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协调好城市民族关系,正确把握城市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向对于增进民族团结,调控民族关系,改进民族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我国城市民族问题产生的影响,认为城市化发展既带来了一些新的城市民族问题,也促进了城市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并且,为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口流动及民族多样化的趋势决定了城市民族关系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考验。本文将针对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从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探讨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巩固民族间的凝聚力,使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更好的推进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我们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简要回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程,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联系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的实际,探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少数民族成分和数量急剧的增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到来,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成员的相互交往。同时,城市中的民族关系也日益复杂化,政府部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其中既有国家法律和制度的问题,也有少数民族自身方面的原因。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族经济研究中的新思路,主要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要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产生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关系和新任务,来探索新的思维路径、新的认知方法和新的实践对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民族问题是个突出的因素。如何处理好工业现代化与民族现代化、国家与民族、高科技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工业化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在现代化过程中融入民族化;西部民族地区如何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等。要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新的思路,并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共生论的视角,提出现代城市民族关系是一种"共生互补"的关系。作者认为构建共生互补型城市民族关系,要着眼于城市多元文化与多民族的生存场景,城市各价值主体应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把和谐共生作为现代城市的存在方式和法则,自觉遵循互补共赢的原则,共享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社会文明和社会成果。  相似文献   

9.
做好民族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宁波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伴随宁波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少数民族人口迅猛增加。宁波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城市民族工作,促进了城市民族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自古就是治国理政的大事,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面对民族工作的新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团结的新思想、新理念,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功能和价值意义,指出了实现民族团结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奠定了民族团结工作的思想根基,为今后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和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民族问题的新情况,提出应该重点强调和培养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公民认同,处理好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与公民认同、国家认同与公民认同之间的关系。国家/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公民认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结构关系;从认同角度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培养民族/公民的国家认同。指出在中国,存在着忽视国家认同和公民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认识偏颇、多重身份认同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城市社区向多民族社区发展的大趋势,以及与民族成分多元化相伴而来的社区文化多 元化问题,提出保护和发展城市传统文化,不仅要重视本土文化,同时也应加强对不同时期汇人的少数民 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认为节日本身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也是展示和延续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 体。 结合大连市多民族社区近年来传统文化依托节日传承的成效与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传 统节日在与现代文化同构中创新发展、节日文化传承与社会事业的发展相衔接、加强社区管理机构与民 间团体的良性互动等观点和建议,以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播交融与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建设进入了文化自觉时代,打造独具个性的城市文化成为许多城市的追求目标。城市文化的内涵,城市特色文化的决定因素,城市外观、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外观的设计方向,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城市工业经济的高强度发展,大批来自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纷纷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劳动力,繁荣了城市经济。与此同时,他们也遇到了严重的现实问题,生活没有保障、风俗习惯得不到尊重、子女的受教育权处处受到限制、就业问题十分严峻等。针对于此,笔者认为应把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保障置于社会大背景下从四个角度加以完善:一是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二是完善立法,创建科学协调的保障体系;三是增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意识;四是从行政执法层面着手建立保护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合法权益的长期有效机制。只有解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当务之急的社会问题,树立城市少数民族权益保护体系,才能为构建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为社会和谐稳定关系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玉兰 《科技信息》2010,(24):I0027-I0028
本文通过对新疆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为把全民健身运动更好地落实到社区,不断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以期为新疆构建和谐社区工作以及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城市民族事务的增多与城市民族工作重心的下移,社区日益成为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的基本单元。大连市作为少数民族散居的地区,社区民族工作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比重也在增大。根据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16年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的最新要求,通过实地调查大连市九个社区民族工作开展的情况,分析了大连市社区民族工作机制建设的特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直接关系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的稳定团结.尽管国家一直努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通过多种政策,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然而,在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而且还不断产生新问题.分析研究这些问题,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策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有着极强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薈     
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关于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的主流问题,史学界争论很多,白寿彝同志提出了很有启发的见解,他认力: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地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这就是民族关系史的主流,因为: 第一、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社会生产中的互相依赖,互相支援,对促进历史发展是很重要的。首先,在衣、食、住、行等许多方面,民族关系是很密切的。例如,棉花要从海面上来,从新疆来。马从蒙古来,从西北来,中原人骑马懂得坐椅子,也是跟北方民族学会的。当然,少数民族离开汉族也不行。例如,北方民族、西北民族不吃汉族供给的盐,天天吃肉,不喝汉族供给的茶,这是不行的。日常生活中这类事情很多,这就是互相依赖,互相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各民族间科技交流与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文章编号:1000-0798(2001)01-0093-02   2000年7月23—25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民族间的科技交流与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研究员、民族问题研究中心毛公宁副总干事、赵学毅副总干事,以及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的前任理事长李迪教授、现任理事长陈久金研究员、副理事长万辅彬教授等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内蒙古、广西、云南、湖南、陕西等省市和自治区近30名专家学者就以下议题充分交流研究成果:   (1)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科技及其发展史;   (2)历史上少数民族对科技发展的贡献及其影响;   (3)民族间的科技交流与民族关系;   (4)如何推动少数民族间科技交流史和民族关系的研究。   近10余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渐趋活跃,取得了许多成果,召开了若干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科技史”与“民族关系”同时选作研讨的主题,旨在扩大研究视角,促进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研究员、乌云其其格博士、田松参加了会议组织工作。   (柏 春)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小说显示了人与文化的亲和关系,"桂西北"民族文化抒写已然孕育许多优秀作家与作品。通过对话认为,作家要关注到人类共同的命运、人的本性、人的心灵,只有把本民族的命运、本民族的情感密码置于人类历史长河之中来审视,那么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就解决了,即"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