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芳醛与丙酮的羟醛缩合,经过还原,Vilsmeier-Haack反应,氧化四步反应制得脱落酸类似物,然后与α-氨基酸酯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6个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利用^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化合物结构,^1H NMR证实,目标分子中的2位和4位碳碳双键为反式构型。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程度的植物生长抑制活性,如化合物Ⅶc,Ⅶc和Ⅶf在10mg/L浓度下对黄瓜子叶生根抑制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2.
以3,5-二硝基苯甲酸和氨基乙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种新的化合物N-(3,5-二氨基苯甲酰基)氨基乙酸盐酸盐,该化合物可作为合成超支化聚酰胺的AB2型单体,相关化合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13C 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下2-苯并咪唑基烯烃的一步法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种肉桂酸衍生物和邻苯二胺为原料,存多策磷酸(PPA)中,采用分段式微波辐射方法合成了8种2-苯并咪唑基烯烃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MS进行了表征。该反应时间为6~10min,比传统的合成方法明显缩短,产率为47%~94%(2-苯丁基苯并咪唑除外),后处理简单,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3.5二硝基苯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种新的化合物4-(3,5-二氨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乙酯.该化合物与对羟基苯甲醛进一步反应得到1种新型的双Schiff碱类化合物,并通过IR、^1H NMR对相关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的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氰酯钾与氯甲酸酯的反应产物烷氧酰基异硫氰酸酯同各种芳胺反应合成了12个硫脲类衍生物4-芳基-3-硫代脲酸酯类化合物,其中10个化合物未见献报道。通过^1H NMR,IR,MS,元素分析和熔点的测定,确定了这12个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了他们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5个化合物有很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两种新型芴衍生物:2,7-二(2,4-二氟苯基)-9,9-二辛基芴(1)和2,7-二(4-甲氧基苯基)-9,9-二辛基芴(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以及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碳谱(13C{1 H}NMR)、氟谱(19F{1 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核磁共振谱谱线特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1,2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CH2Cl2溶液中化合物1,2在300~330nm波段有吸收峰,归属于π-π*跃迁;化合物1,2的光学带隙Eg分别为3.53eV和3.32eV,发射峰峰值分别为367nm和387nm,并且具有强烈的深蓝色荧光发射(激发波长为320nm),在二氯甲烷溶液中量子效率分别为0.60和0.80。  相似文献   

7.
以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起始原料,通过硼氢化钠对其E-环羰基实施还原而得到13^1-去氧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再选用四氧化锇对3-位乙烯基进行氧化,生成的13’-去氧焦脱镁叶绿西垒-d甲酯,再利用3-位甲酰基与正丁基基溴化镁或者环戊基溴化镁的格氏反应得到3-烷羟基卟吩.最后经氧化或者脱水反应,分别得到3-丁酰基和3-环戊亚甲基取代的13^1-去氧焦脱镁叶绿酸衍生物.所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经UV,IR,^1H NM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8.
肟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醛或酮与盐酸羟胺进行亲核加成-消去反应制得中间体肟,在氢氧化钠与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肟与卤取代物反应,合成了10个具肟醚结构的化合物A,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等所证实,并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发现A1、A2、A8等多个目标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或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1,4-二羰基化合物和伯胺经Paal-Knorr反应制备吡咯衍生物,在100℃的甲苯溶剂中加热回流,运用分水器分出反应中生成的水,以高收率合成了13种2,5-二甲基吡咯衍生物.所有未知化合物经1 H NMR、13 C NMR和质谱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k和m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3-hydroxy-N-(pyrrolidin-2-ylmethyl)-2-naphthamide(化合物Ⅰ)是最近合成的一种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能催化麦克尔非对称加成反应,且具有高产率、高度立体专一性、反应条件易实现等优点.目前普遍认为:在催化过程中该催化剂萘环上的OH和NH与反应物形成氢键.为了研究该过程,合成了tert-butyl2-((3-hydroxy-2-naphthamido)methyl)pyrrolidine-1-carboxytate(化合物II),应用一系列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NMR)技术对化合物Ⅱ进行了^1H、^13C NMR信号归属.为进一步用NMR实验方法研究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氢键作用机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为类似化合物的NMR信号归属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齐墩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并且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但对其衍生物抑菌活性研究方面的报道较少。为了更为深入地研究齐墩果酸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我们以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C-28位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6种未见报道的齐墩果酸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和1HNMR表征确证,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经修饰后的齐墩果酸衍生物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活性较母体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从关木通中分离提取马兜铃酸-A,合成了两种新的马兜铃酸-A衍生物:1-O-马兜铃酰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Ⅱ)和1-O-马兜铃酰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Ⅲ).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马兜铃酸-A及其衍生物(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酸葡萄糖基酯、马兜铃次酸)进行了对S180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熊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配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如保肝、抗炎、抗病毒、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为寻找高效、低毒的熊果酸衍生物,以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熊果酸为先导配合物,通过对其C-28位进行结构修饰及C-3位引入氨基酸,共设计合成了10种未见报道的熊果酸衍生物.目标配合物的结构经1 H NMR、IR和HRMS表征确证,并以其对培养于高铁血红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培养于脑心浸液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经修饰后的熊果酸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母体配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3-氨基丙烯酸酯碳酰化制备α-取代的β-氨基酸脱氢衍生物的反应条件.实验以溶剂、碱、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比例(底物/L,酰氯/吡啶)为反应参数对该反应的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当底物、乙酰氯、吡啶三者的比例为1:2:2至1:4:4,以环己烷作溶剂,以吡啶作碱,反应温度控制为0℃时,3-氨基丙烯酸酯的碳酰化反应得到较好的收率.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具有苯并咪唑结构的芳硼酸类新型荧光化合物,并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新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并分别探讨了此类化合物在50%甲醇水溶液中对D-葡萄糖、D-果糖、D-麦芽糖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目的化合物与单糖和双糖都有较强的作用,使化合物的荧光发生特征性改变,特别是对果糖有很好的选择性识别,此类化合物可作为检测果糖的荧光传感器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一类存在于柑橘属植物中具有显著抗癌、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为了提高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和药用价值,以2种来源丰富且抗癌活性高的多甲氧基黄酮橘皮素和川陈皮素为底物,分别经过氧丙酮氧化得到多甲氧基黄酮醇[3-羟基橘皮素(7)和3-羟基川陈皮素(8)],化合物7和化合物8分别在K2CO3和N,N-二甲基甲酰胺条件下与氯乙酸乙酯进行Williamson反应,生成了多甲氧基黄酮羧酸酯类衍生物,再经碱性水解合成了2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多甲氧基黄酮羧酸衍生物[橘皮素-3-O-乙酸(1)和川陈皮素-3-O-乙酸(2)]。化合物1和化合物2在CH2Cl2作溶剂、1-(3-二甲基丙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为缩合剂和4-N,N-二甲氨基吡啶为辅助剂的条件下,分别与2种不同的氨基酸甲酯盐酸盐发生缩合反应,得橘皮素和川陈皮素的氨基酸甲酯衍生物,然后经水解反应得到了4种新型多甲氧基黄酮氨基酸衍生物3~6。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用1H NMR、13C NMR和MS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7.
4-Hydroxycinnamic acid derivatives, including ferulic acid (FA) (1), sinapic acid (SA) (2) and caffeic acid (CA) (3),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plant kingdom, and undergo oxidative cross-coupling lea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dehydrodimers, trimers and even higher oligomers in plant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antioxidative ability of these 4-hydroxycinnamic acid derivatives and their oligomers, we synthesized 8-8′-bis-lactone-dimers (8-8′-DiFA (4), 8-8′-DiSA (5) and 8-8′-DiCA (6)), as well as a new trimer (7), by the rea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monomers (1–3) with Ag2O in methanol, and assayed their free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by the reaction with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radical (DPPH•). It was found that CA (3) and 8-8′-DiCA (6) bearing o-dihydroxyl group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than those bearing no such groups, and oxidative coupling of CA (3) resulted in remarkable enhancement in th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代谢和生理机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DHA)和二十碳五烯酸(简称EPA)是鱼油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关于EPA和DHA的代谢及生理机能的研究.阐述了EPA和花生四烯酸(简称AA)的两个重要代谢途径:环氧化酶途径和脂氧酶途径,指出EPA和DHA能抑制AA在这两个途径中的代谢.归纳了EPA和DHA主要生理作用:EPA和DHA能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胆固醇和血脂、抗炎症;DHA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抗过敏反应;DHA可增加脑和神经系统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以天冬氨酸(A)和谷氨酸(G)为单体,在1,3,5-三甲苯(TB)和环丁砜(SUL)混合溶剂中,分别进行两者均聚及共聚反应,考察了溶剂配比、催化剂用量、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率、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并用FTIR和13C-NMR 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溶剂中TB含量增加、催化剂用量增加、反应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产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均增加。但催化剂用量过多和反应温度过高对聚合是不利的。天冬氨酸的反应活性大于谷氨酸,两者可以进行共聚反应,产率、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随单体配料中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A/G配比下得到产物的GPC谱图曲线为较窄的单峰分布,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MWD)从1.34到1.87,数均分子量(Mn)范围从6000到11900。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的12-N-对甲氧苄基苦参酸(1)是一个全新结构骨架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化合物,主要通过下调宿主肝细胞热休克应急蛋白70(Hsc70)的基因表达而发挥抗HCV活性。本研究以化合物1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与评价一系列新苦参酸衍生物的抗HCV活性,进一步完善此类化合物的抗HCV构效关系,同时通过安全性与药代动力学等初步成药性评价,获得具有较高成药性的抗HCV化合物,为将此类化合物发展成一类新型抗HCV药物奠定基础。共设计合成了15个全新结构的苦参酸衍生物,采用qRT-PCR方法测定它们对HCV感染复制的抑制作用,通过药代动力学和急毒试验评价了代表性化合物12-N-间硝基苄基苦参酸(5b)的成药性特征。12-N上的苄基片段为活性必需基团。化合物5b具有较好的抗HCV活性,选择性指数(SI)高于38。另外5b还显示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安全性(LD501 000mg/kg)。化合物5b表现出较高的成药性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