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汉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其中一个就是汉语的有灵句式特征和英语的无灵句式特征显著差别。英语无灵主语句是英语书面语中常见的一种典型句型和独特语言现象。本文探究和分析了英汉有无灵句的形成原因,语用特征。这有助于英语言学习者认识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倾向的差异,从而在语言学习中注重思维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主语和表语同语反复的同语是许多语言中的共有现象,但不同语言中的同语在结构和表意功能方面都存在差异。英汉同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主语和表语的词性、同语的结构模式、系动词的变异和同语表达的灵活性等方面。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理解和使用英汉同语。  相似文献   

3.
如何将信息量巨大、句型复杂的汉语长句准确即时地转换成英语是汉英口译的难点之一。本文基于汉英两门语言的句式差异,从汉语长句的特点和类型出发,简单探讨了如何在汉英口译中应用拆句、合句、补加主语及重心前置等策略对汉语长句进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4.
东方人由于受到老庄孔孟思想的影响,在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上形成了"人是万物的主体"、"万物与我为-"和"天人合-"的色彩.无论是说还是写总是以自己为主体,久而久之,人称主语句在汉语中成为主要表达方式,而且经常出现省略主语的现象.相反,西方人在说和写时,除人称可以作主语外,非人称的一切事物,都可占主语之位,所以在英语很少有无主句,因为主语一旦省略,读者或者听众就容易摸不着头脑.针对这种情形,着重从中西方思维差异对英汉主语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羽 《当代地方科技》2011,(19):133-133,135
本文主要从主语突出点不同、物称和人称、无灵主语和有灵主语、形合和意合等六个方面探讨了英汉主语的差异比较,从而论述了英汉主语在翻译时的一些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中动句式。通过比较英汉中动句构造的异同点并从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句法分析的角度出发,认为受事成为中动句的主语,是由于受事的内在特性而突显;其状语在句中不可或缺,也成为突显部分。  相似文献   

7.
彭腾瑶  严峻 《科技信息》2010,(20):I0186-I0186,I0188
语言负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影响着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本文试从英汉思维时比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造字构词、词语表达、句式构成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英汉思维在语言上造成的差异,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负迁移,摆脱母语的思维模式,在英语学习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李庆萍 《山西科技》2006,(5):105-106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加之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因此在表达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异同。文章从语篇的角度入手,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结构上的差异,目的是使语言工作者认识这些差异,顺应两种语言的结构规范,从而在英汉互译中避免译文晦涩难懂,达到两种语言文化的真正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因受东西方地理、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英汉句式差异显著。英语中以长句居多,句子常用被动语态,以无生命的事物作主语;反之,汉语以短句见长,句子常用主动语态,以人为主语的情况较多。这种句式差异在文学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文学作品的翻译要符合目标语使用者的语言表达习惯,而不能生搬硬套,因此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英汉语句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东方人由于受到老庄孔孟思想的影响,在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上形成了“人是万物的主体”、“万物与我为一”和“天人合一”的色彩。无论是说还是写总是以自己为主体,久而久之,人称主语句在汉语中成为主要表达方式,而且经常出现省略主语的现象。相反,西方人在说和写时,除人称可以作主语外,非人称的一切事物,都可占主语之位,所以在英语很少有无主句,因为主语一旦省略,读者或者听众就容易摸不着头脑.针对这种情形,着重从中西方思维差异对英汉主语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比较句在汉法两种语言里都是非常重要的句型,揭示二者的主要差异,对我们的翻译和教学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汉语法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类型,反映在比较句中,两种语言在用词、表述、结构等方面均有其不同的特点。用词上,汉语单一,法语较复杂;表述上,汉语较灵活,法语较稳定;结构上,汉语简略,法语须完整,从思维特点上看,法语比较的对象或类型要比汉语的范围大,汉法不同的思维形式的选择是决定不同的比较句类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最明显的差异.本文在详细论述了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就英汉翻译中如何根据这种差异进行结构转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思维关系密切。思维依靠语言来表达,语言则是思维的载体,二者相互作用。思维方式不同,必然导致语言结构的差异,从而成为英语写作的主要干扰因素。本文通过对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比较,分析了英汉思维差异在英语写作中对词语选择、句子结构及语篇构成所产生的干扰,同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阻碍人们的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并不是英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而是思维方式。因此,研究思维方式是相当重要的。文章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英汉语句子,试图探索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句法结构上的体现,以便排除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思维方式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值得关注的省略现象是汉语的主语省略问题,这样的结构自然也成为汉译英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汉语的主语省略的英译问题既属于句法范畴,又属于语篇范畴,因为合理补充主语、重建英语句型既是英语句法的要求,又是用合乎译语规范的衔接手段复制原文衔接关系的语篇要求。本文就汉语主语省略的几种常见形式及其英译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认知思维方式。而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思想工具,思维和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西化在哲学和人们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在造句、表情达意时的用词、结构以及排列顺序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对比,对我们的翻译教学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领主属宾句”甸子的主语和宾语有比较稳定的领有,隶属关系,主语是领有的一方,宾语是隶属的一方,且句中的述语动词和主语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这种句式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末以及近年来三度较为广泛引起语法学家的关注,这三个时间段也恰好代表了领主属宾句研究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描写阶段和解释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美两国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中美两国的政治口号的形成有巨大影响。两国的政治口号在语言结构、主体对比以及着眼点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提高国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外宣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汉句子结构存在着差别,尤其体现在谓语动词上。相对英语而言,汉语兼语句为汉语一大特色。本文从分析汉语兼语句的结构特征入手,通过英汉句子谓语动词对比,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汉语兼语句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焦点的理解以及恰当的英语表达是汉译英时忠实传达原文信息的一个重要而又极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运用汉语界由胡裕树、张斌、范晓等先生倡导和阐发的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理论 ,以及对跟句法有关的语用因素之一的句子焦点的研究成果 ,总结汉语句子凸显非常规焦点的句法手段 ,可探讨如何在译语中选择“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焦点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