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据零度偏离理论探讨了英译本《格萨尔王》的语言零度偏离现象,发现存在语言正偏离及负偏离。旨在为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汉译英工作者提供一定的语言借鉴。尤其是在语言零度正偏离的运用方面,启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积极运用语言正偏离,消灭语言负偏离现象,使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如“伊玛堪”等作品的汉译英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促进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在海外的顺利传播。  相似文献   

2.
依据零度偏离理论,运用利奇的偏离分类方法,重点分析研究《罗宾汉》在语法、语义方面的语言零度偏离现象,旨在为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汉译英工作者提供一定的语言借鉴,尤其是在语言零度正偏离运用方面的启示,使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如"伊玛堪"等作品的翻译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Henry Gilbert撰写的英文小说《罗宾汉》为研究语料,重点研究其中的词语语义偏离搭配现象,认为偏离搭配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和修辞效果。旨在提高读者对英语文学作品中词语语义偏离搭配的欣赏能力,同时为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汉译英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少数民族典籍作品汉译英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王希杰先生《修辞学通论》中的有关重要概念进行了评析和阐发。文章分四大部分,第一,介说了修辞学中零度和偏离及相关的几个衍生概念;第二,比较了零度和偏离这组概念与西方的同名概念及传统修辞学中的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概念的同而有辩处;第三,指出了零度与偏离概念是王先生的语言规范观的理论基础之一;最后归纳了零度与偏离理论对整个修辞学研究乃至语言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英语诗歌《贝奥武甫》对于英国人来说是一部“舶来的”史诗,尽管英国人称它为自己的第一部民族史诗.该诗是入侵的北欧人带入英国的,叙述的也是古代北欧的事件.这样就给英语文学爱好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本文试图对这首史诗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读者解读该诗扫清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零度偏离研究的历史梳理,从语言规则和言语规律论证了语言零度的理据,又从语境及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论证了语言偏离的理据,最后从零度偏离的转化诠释了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从零度到偏离再到新的零度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7.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质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和爱国人士。《徐霞客游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重要地理文献!中国典籍英译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译《徐霞客游记》的过程中,作者总结出典籍英译的三个策略,希望能对从事典籍英译的人们和典籍英译爱好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通过满族说部之创始神话《天宫大战》英译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英译实践中翻译目的、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的最佳运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四辑《典籍英译研究》所辑论文的学术代表性,对2002-2010年间举行的六届典籍英译研讨会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探讨了中国典籍英译主要学术力量在地区、院校等方面的分布、学科内部结构、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评价了《典籍英译研究》著者群所代表的知识结构、学术能力及情报能力,并据此对典籍英译这一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预测,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发现:典籍英译这一学科在国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引起了部分外国学者的注意,但也存在着典籍英译力量分布失衡,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谈《红楼梦》语言世界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度”和“偏离”是修辞学的重要概念,已存在于语言世界等交际活动的四个世界之中。《红楼梦》的语言世界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种层级结构中均存在着偏离。且这种偏离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都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歇后语是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具有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等特点。在文学作品中,歇后语运用得当,可以为作品增色不少。但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体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所以汉语中大量的歇后语,在翻译成英文时,有些可以直译,有些则很难直译。因此,在汉语歇后语的英译问题上,译者应特别注意选取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As an English learner and educator,I am devoting myself to translating works in clear and exact way.But in practice,I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translate works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especially some Chinese ancient poets,which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And what makes me obsessed with is the imageries conveyed in the two cultures.One word in Chinese ancient poets is not only interpreted literally but also explained between the lines,because it will contain a lot of images,which are most difficult to be translated.Therefore,I hav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meaning,besides it is necessary for me to understand the images and transform them into another language so that the translation can drive home to the natives.Here I borrow the theories from the cultural linguistics to translate Chinese poets.I will try best to apply the theories to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and compare some works including various versions.Finally I will draw a conclusion that for translation,the cultural linguistics is essential.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模糊语言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探讨模糊语言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英译中体现的基础上,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剖析《红楼梦》若干典型实例,总结运用模糊语言处理:史化信息所达到的理想预期效果及翻译方法,以期为汉语文学作品汉译英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鼓浪屿景区旅游文本的基础上,参照汉英译文,研究旅游文本的汉日翻译。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与语言上的历史渊源,译者往往在日语译文中直接沿用汉语文化词的汉字,这种翻译方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过分使用,也会妨碍翻译目标的实现。因此,旅游文本中文化词的汉日翻译应充分考虑中日两国的文化异同与日本人的异文化接受能力,并参考汉英翻译策略,除直接使用对应的日语汉字外,还应综合运用增添解释性文字、适当删减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汉英两种语言在表现形式及各自承载的化内容方面存在差异,而“异化”的翻译在处理带有化差异的本时具有显的优势,是化传播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汉译英中保留汉语当中的文化形象,此问题一直困扰着译者。“同化”这种翻译方法在汉译英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译者应力求保持汉语的原貌,也就是要尽量传译“中国特征”,具体说,就是要尽量表达中文原作的文化特色、语言形式及异常写作手法。“同化法”也要注意限度,实在行不通,还要利用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人们更多关注汉语成语的英译或英语成语的汉译,即汉英成语之间的互译,却很少关注汉英词语在英译汉中的所起到的作用,更忽视了其使用选择限制。在翻译过程中,适当采用汉语成语能使语言生动、简洁。但是究竟怎样才可以使译文生"花"而不是"拙"?本文拟就借用翻译中的归化策略,对汉语成语在英译汉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使用选择限制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8.
从勒弗维尔翻译思想的立论基础“折射”理论出发,探讨了译者的任务在于根据目的做出相应的改写。改写是对折射的一种继承和发展,翻译行为因为其目的性必然存在着改写现象,这对非文学文本和文学文本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关键在于语篇,翻译的最终效果要通过译文的整个语篇反映出来。英汉语在语篇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探讨英汉语篇在衔接、连贯和语篇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及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在英汉互译实践中能有意识地对语篇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提高翻译质量,实现翻译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