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拒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言语交际中时常发生。像其他言语行为一样,拒绝言语行为受情景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拒绝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令人不愉快有损别人面子的行为,因此使用得体的拒绝策略是取得有效和成功交际的关键。本文通过探讨中国交际者的拒绝策略使用情况,揭示中国文化的部分内涵,并为人们进行顺利交际提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道歉是典型的情感表达类言语行为。道歉的生成及理解过程,即某种情感态度表达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语料库中检索到的日语道歉实例,解读并归纳其情感态度表达的类型。研究显示:除了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后悔,日语道歉还存在罪恶感、耻感、不安、娇宠①**等多种情感态度,且不同情感态度的表达会影响判断该道歉是真诚的道歉,还是工具式的道歉。  相似文献   

3.
利用认知语用学和心智哲学的相关理论,对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认知主体的心智活动进行剖析,指出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选用反映了交际者的利己意向、利他意向和社会归属感。期望通过解析言语使用者使用间接拒绝时的心理意向,进而为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认知和理解提供心智层面的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4.
描述并分析了藏语的拒绝行为,并从社会地位的角度对比了英、汉、藏语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认为英、汉、藏语社会地位观念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说话者对拒绝策略的选择,指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只有深入了解各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规约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国内大型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的拒绝言语行为为语料,对其中节目中男女嘉宾拒绝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男女嘉宾在拒绝策略上既有相似又有区别,男女嘉宾都更多采用间接策略拒绝对方,但相比之下男女嘉宾在间接策略选择上存在差异,男嘉宾更倾向以沉默的方式拒绝对方,而女嘉宾更倾向于以表示歉意的方式拒绝对方。  相似文献   

6.
彭艳 《当代地方科技》2012,(16):154-154
省略是日本人日常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根据语境的不同它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完成不同的交际目的。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省略现象完成的交际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言和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异同、相互关系及在交际中的应用,对其各自的类别予以细分例证,目的在于在实际交际中关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并正确运用,以达到成功交流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面子协商理论为理论依据和研究指导,通过语篇补全法测试问卷调查,对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对照跨文化言语行为表现方式计划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社会因素(权力、距离)与汉语道歉语策略选择之间的动态关系及汉语道歉语的语用特点和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9.
语用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其内容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便受到学者的关注。但直到1986年,语用学才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学分支得到国际学界的承认。目前语用学研究的动向,同近年来语用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包括:翻译理论与语用学研究相结合;语用范围内的跨文化研究和英汉语用对比研究相结合;语用与认知的研究。本文最后对我国语用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人与人的交往中,礼貌是很重要的。在交谈过程中,为了让说话双方交流更加流畅,通常用间接言语行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想法。间接言语行为在日语中很重要,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日本人显著的特点是在说话中,很少会直接表达自己想法,而是喜欢用间接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思。用间接言语行为表达,多数是出于礼貌的角度来考虑。通过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达到更好的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11.
"拒绝"艺术在中西文化差异中的语用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拒绝言语行为分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由于直接拒绝言语行为极易伤害交际双方的感情,影响人们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会选择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在“拒绝”策略的选择方面,无论是西方人的直率,还是东方人的迂回、含蓄,都是为了增进交际双方的理解和友谊,促进交际的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语际语语用学领域,人们试图通过对语言学习者言语行为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对比分析,揭示语际语使用的语言语用和社会语用特征。文献研究显示不仅不同语言文化学习者对社会变量、礼貌策略的感知是不同的,而且不同认知能力即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对社会变量、礼貌策略的感知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言语行为语用迁移与语用发展不仅与学习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相关联,而且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也说明,无论学习者语言水平发展到何等程度,学习者的语用能力都无法达到本族语者的语用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拒借问题是应该引起各高校图书馆高度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造成拒借的原因主要有图书馆管理方面、读者方面和馆藏图书丢失方面等,图书馆应了解学校所开设的学科专业和读者的总体阅读倾向,加强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道德素质教育,尽可能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底读者拒借率。  相似文献   

14.
陶凤 《科技信息》2008,(21):219-219
修辞被看作是语言的装饰。为了达到劝说目的,广告人常常会运用各种语言策略,而商业广告的作用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修辞运用的恰当与否。本文对广告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剖析,来发现修辞与语用学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海洋石油平台桩基拒锤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在海洋石油平台建造中打入大直径超长桩经常遇到的拒锤问题,采用一维波动方程研究了桩一土一锤体系的相互作用原理,采用弹性力学的小孔扩张理论研究了打桩过程中桩周围土体中的总应力增加量,并用斯开普敦公式计算了由此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应用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水力劈裂理论以及土体的固结理论分析了后继打桩桩周土阻力增大甚至出现拒锤现象的原因.结合打桩记录,采用反分析方法确定当后继打桩出现拒锤现象时的单桩承载力.实际工程算例和海上原位动测结果说明了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介绍语用学在指称、前提、含意、推论四个方面的观点、论述了语用学对篇章分析产生的重大影响,并说明在汉语和外语的篇章分析中运用功能观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希帕索斯悖论、贝克莱悖论和罗素悖论是数学发展史上的经典悖论。这些曾经引发数学危机的悖论都是从特定数学共同体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创新由以导致悖论的相应的背景知识是消解这些悖论的共同路径。经典数学悖论的发现、分析和消解研究,对于科学理论悖论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一些语用实例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正确与语用得体进行探讨,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语用学的学习与研究,自觉利用语用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语用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讨论译者对于自己及译文读者的认知水平、文化环境和汉英两种语方的区别等方面的把握,对于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影响,从而在翻译实践中培养文化意识、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