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有关宋代公吏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实效状况,以及公吏阶层的法律生活包括任用、素质、收入和执法等活动的研究,因资料匮乏而凸显空白.中国古代"文史一家"的传统使得<水浒传>描写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从作品人物、篇幅和内容上看,<水浒传>是一部主要描写公吏法律生活的作品.为此,以<水浒传>为素材来考察宋代公吏的法律生活状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女性观目前一般认为是落后的.判定<水浒传>在女性观方面是否落后,不仅要看文本对女性世界的展示,还要看文本背后的文化积淀.<水浒传>中对女性世界的具体描写是丰富的,同时小说的创作还受到文化传承等客观原因的影响,因此不能以落后与否为<水浒传>简单定性.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常说到的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指的是金本.毛泽东一直很喜欢阅读<水浒传>,他一辈子(除晚年外)所读的<水浒传>都是金本.从政治到哲学,从思想到实践,毛泽东都结合金本<水浒传>中的事例作了极大的开掘和发挥,展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长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毛泽东的启发、教导下,从<水浒传>中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1975年8月14日权威报刊发表的毛泽东关于<水浒传>的谈话,是针对100回和120回的<水浒传>的.毛泽东在晚年仍然钟爱金本<水浒传>,金本<水浒传>陪伴毛泽东走完他伟大生命的最后一程.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水浒传>400多年的传播历史,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金本<水浒传>,开创水浒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一部描写中国宋代农民起义的<水浒传>,在塑造了众多侠肝义胆男性形象的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纵观近十年来专门探讨<水浒传>女性问题的文章,大多数论者强调了作者对女性的无视和仇视,甚至于有些论者提出了"反女性"的论断.在此,笔者主要对"英雄无情"、"异化女性"、"仇视女性"等反女性论者常持有的三个观点进行批判,以此说明作者并不是特意反女性.  相似文献   

5.
"替天行道"在<水浒传>中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体现.<水浒传>作者对"天"的理解应宗于墨家的"天罚"和"非命"思想,而"道"则是对理想世界的重新建构,这是墨侠思想在民间的流落和渗透.<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思想,不自觉地体现了巴赫金所说的"狂欢"世界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物形象、人物取名、细节描写三方面剖析了小说<药>,认为该文具有如下特色:人物形象寄寓丰富的社会内涵;人物命名寓意深刻;细节描写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7.
<史记>对先泰历史人物的心理时有细微的描述,其中有些是<史记>时先秦史籍中相关人物的"哭泣"或作正面的增容,或作侧面的增补,使<史记>中部分先秦人物形象较先秦史籍中的相应形象更加鲜活丰满的同时,也传达了纠结纷繁的世情.  相似文献   

8.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中创造的一种叙事方法.<史记>中"互见法"的运用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它不仅使<史记>五体结构组织得浑圆一体、严谨紧凑,使所撰写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真实可信和富有感染力,而且还使所叙写和塑造的历史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活灵活现,实现了历史的纪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的统一. "互见"叙事方法的运用,是司马迁<史记>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明人水浒戏对<水浒传>一书的基本性质作了独特的诠释:<水浒传>不是"诲盗"之作,"盗贼"揭竿而起是奸邪逼良为盗的结果;"梁山草寇"实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他们以暴抗暴乃是以正诛邪、替天行道、重整乾坤的大义之举.明人水浒戏盛赞<水浒传>倡导的"梁山方式",其积极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0.
对于<水浒传>的系统评点,自从<水浒传>的刊刻流传以来就开始了.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水浒传>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