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缺失数据情形基于分数填补方法得到的线性模型响应变量一般差异指标的经验似然比统计量的渐近分布为加权χ2(1),由此可构造差异指标的经验似然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2.
采用类波士顿矩阵分析模型和经验模型对某高校某处室5名中层行政管理人员2008年度绩效进行评价,同时研究了领导、同行、下级三类评价主体对中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评价.结果表明:经验模型和类波士顿矩阵分析模型对5位中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评价结果一致,但不同权重下的评价结果有所不同;评价总分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下级评价;领导与同行对6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无差异;领导与下级对敬业精神、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工作效果4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无差异,而对服务态度、管理水平2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有明显差异;同行与下级对业务能力、工作效果2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无差异,而对敬业精神、工作作风、管理水平3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有明显差异,仅仅是对服务态度1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连续数据条件下,对停车需求特征指标的稳定性和代表性进行考察.基于连续数据分析的停车需求特征指标的稳定性和代表性与传统应用过程中的假设有很大出入,表明了以往基于经验的随机抽样和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缺陷.然而,对停车需求特征指标进行高峰比转换后,组别差异被有效地抑制.基于同步统计推断法,发现各停车需求特征指标的不同分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了在各自的波动范围内,停车需求特征指标具有稳定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将经验欧氏似然应用于半参数模型,讨论了在此模型下两样本参数差异的经验欧氏似然的大样本性质,证明了经验欧氏似然比统计量依分布收敛于Х^2随机变量,由此给出参数差异的经验似然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5.
滑坡的岩土体抗剪强度指标是分析滑坡稳定性的关键性指标,目前常采用的室内试验方法、工程经验类比法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准确的反应滑带土的抗剪强度,而指标反分析法也仅限于滑坡体处于极限状态的前提下才能使用。提出了滑坡在任意状态下通过地形反演拟合分析,反算滑动前临界状态下抗剪强度指标,并将该法应用于实体工程,研究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岳阳地区典型的黏性土地基,进行了不同排水条件下的直剪试验,获得了大量直剪强度指标试验数据.基于试验数据的整理,提出了抗剪强度指标归一化参数的概念及定义式;对不同条件下的归一化参数分析表明,影响该参数的主要因素是液性指数,并给出了4个归一化参数随液性指数的变化曲线和相应的经验公式.基于归一化参数及快剪强度指标,可计算出更耗时的固结快剪、固结慢剪抗剪强度指标.本文研究思路和经验公式可为岳阳地区典型黏性土地基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提供新的途径,该方法可推广至其它地区或其它类型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网购商品的平面化,使得顾客无法看到商品的全部信息,因此网购评价成为了顾客在网购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实际生活中,评价者由于个人经验、性格、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对网购活动各指标所采用的评价语言的详细程度不尽相同.为了促使电子商务更加高效地发展,基于网购评价中各指标的语言评价集差异性特征,采用多粒度语言与网购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多粒度语言环境下的网购评价决策模型.结果表明:运用多粒度语言研究网购评价问题,有助于提高评价质量,对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草原公路交通标志信息量对驾驶员脑电特性的影响,确定最佳信息量水平。本文依据草原公路交通标志现状,利用雷诺六自由度实车模拟驾驶系统模拟典型的草原公路,设计了5个信息量水平(Z1、Z2、Z3、Z4、Z5)的交通标志,其中Z1是草原公路交通标志的主要存在形式。利用MP150多通道生理仪采集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脑电信号,探索模拟驾驶环境下驾驶员的脑电信号特征。结果表明:交通标志信息量对驾驶员脑电信号有显著影响,在Z1水平下驾驶员的β波、(α+θ)/β指标表现较差,不利于安全行车;在Z3水平下驾驶员的β波、(α+θ)/β指标表现最佳,最利于安全驾驶;通过对比经验组与非经验组驾驶员,发现经验组驾驶员更放松,经验组驾驶员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强于非经验组,获取的更多的是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在借鉴国际社会银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监管有效性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银行监管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监管收益指标中的稳定性指标比较理想,但存款人保护等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银行监管成本高,即银行监管应在提高各项收益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削减监管成本.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绩效的拨款体系(PRFS)的政策目标、关键设计和评估内容的国别差异进行分析,结合国际经验提出我国科研成果评估体系的完善思路:应加强科研质量评估,采用多维和长期视角,关注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以及科学与社会互动的非学术影响;采用"分类设计"理念,在国家政策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科类别、研究活动的范围、评估对象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评估主体、评估内容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