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面向异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文档的近似查询算法(TPQR).利用模式重写策略,通过对XML模式之间语义相似度及节点映射关系的求解,将原始查询树改写为多种XML模式下的重写查询树,从而解决了XML数据的多样性带来的查询语义缺失问题.将经变异操作序列得到的变异查询树精确地嵌入在XML数据树之中,即可将XML近似查询问题转变为多棵变异查询树的精确查询问题.在汽车外形智能化设计的实验中比较了TPQR算法和静态有序选择算法,结果表明,在查准率、查全率上,前者比后者分别提高了5%~10%和10%~30%.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多数据库系统的模式映射方法,并对水平映射、垂直映射、混合映射、相关映射和局部映射给出了一种统一的形式化描述.使用模式映射树存储和表达用于查询分解的全局模式以及全局模式到输出模式及局部模式的映射信息,使用查询树来表示多数据库查询的内部结构.通过合并全局查询树与模式映射树,给出了将全局查询转化为中间查询的全局查询分解方法.利用模式映射信息中的相关映射性质,给出了多数据库查询中全局连接的优化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油气井工程领域中存在大量的XML文档,传统的XML集成方案无法提供面向语义的信息查询,导致数据利用率不高。针对油气井XML文档WeXML语义集成与查询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抽取规则和本体映射的语义集成方法。首先定义一系列类、属性抽取规则,分别将WeXML Schema中的元素、属性映射为WeOWL本体中的类和属性;然后,利用实例转换算法将WeXML文档转换为本体实例数据;由于WeOWL提供有限的局部语义模型,需要在两者之间建立语义映射,并借助WeOWL中的术语对全局语义模型中的类和属性进行解释,进而提供面向领域全局本体的语义查询。通过构建WeXML数据语义集成原型系统,对提出的转换规则、转换算法和映射规则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XML因其灵活性和易扩展性已经成为Web上异构数据转换和传输的标准,但是含有不同模式的XML数据源之间却很难进行相互操作,这给XML数据检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提出一种从XML模式到OWL本体的转换算法,然后借助共享全局本体和同义词典实现转换后的本体在语义上的相互映射,从而解决XML结构异构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利用本体串连实现XML语义查询的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海量XML文档查询速度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关联和服务请求多样性的需求,本文提出一个重构XML结构的频繁向量选择增量模式树(XFP-tree)算法,该算法以XML键为基础,首先对XML结构进行向量矩阵处理,再通过投影频繁模式树实现对XML结构进行分裂、合并、更改与取消等优化措施,满足XML结构简洁性与查询多样性;结合投影和树结构技术,讨论XML键向量矩阵频繁项集的划分规则,而相应启发式策略的制定与支持度阈值的讨论有利于算法效率的提高。对比其它关联算法,一系列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是重构XML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本体的XML数据源语义集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议了一个基于本体的XML数据源语义集成方法,为每个参与集成的XML文档产生一个局部RDF本体,合并局部本体的结果产生一个全局本体.全局本体统一查询访问并在后台局部XML数据源之间建立语义关系,在全局本体上的查询通过从RDF查询到XML查询的转换被处理.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数据库对XML数据的处理不同,对XML流数据的处理不仅受实时性的约束,还受存储空间的限制.在Hole-Filler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利用XML的查询统计信息,定义了路径频率树,提出了基于兄弟关系的XML流数据剪切分片策略及其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父子关系的XML流数据剪切分片策略及算法.这两个基于路径频率树的剪切算法有效地提高了XML片段的利用率,增强了XML片段的内聚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路径频率树的XML剪切算法在剪切时间、查询时间、空间消耗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数据集成框架,给出了底层数据源模式分解、匹配和本体生成的方法.通过改进模式路径映射算法建立了本体与源模式的映射规则,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将用户提交的基于本体的查询分解到各个数据源执行的查询分解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XML数据清洗中,模式约束语言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准确数据清洗过程对于领域知识的需要;同时,传统的树编辑算法在对XML实例数据进行清洗时,由于缺乏对XML结构信息的语义描述,造成了大量的数据匹配错误.基于此,引入参考本体和领域本体分别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给出了模式约束的度量指标和一个XML结构感知算法,并构建了一个基于语义的XML数据清洗框架.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XML文档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方法,并提出了元素树和元素树节点与其他类型数据之间的映射算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XML模式和关系模式之间的双向映射模型,并给出了双向映射模型算法,从而完成了XML与RDB数据转换.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本体的XML数据集成及映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集成异构分布式XML数据源时,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数据模型来描述XML数据的语义信息,以实现带有一定逻辑推理功能的智能查询。即通过一系列映射规则将XPath的局部路径与本体中的概念及角色关联起来,将用户查询重写为基于XML的XPath查询,本系统的目标是使用户可对Web上各XML数据源进行基于本体的查询。  相似文献   

12.
结构化数据到XML数据的语义映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ML的DTD机制不足以表现结构化数据的语义,本文在路径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语义映射机制,引入域的概念描述结构化数据到XML数据的结构映射,将结构化数据的平面结构映射为XML数据的树状结构,通过有域层次的键规则表达式,将结构化数据中分散在各表中的键的定义映射到XML数据中,利用域的概念和模板匹配的原理,引入域关系表达式及其扩展表达式来实现结构化数据以XML数据的语义映射,由此构成的语义映射机制可以和XML数据的模式抽取很好的集成在一起,体现数据的语义约束并为数据库对XML数据存储和查询的优化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3.
0 IntroductionDuXeM tLo ibtass eabdiliintfyo rtom aetxiporne sssy ssteemmi-s(tXruIcSt)u rpeldayisnf aor kmeayti roonle,in webinformation community,and XMLis rapidly becomingalanguage of choice to express ,store and query informationonthe web.Problems that might arise due to heterogeneity ofthe data are already well known within the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s community: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and seman-tic heterogeneity,semantic heterogeneity considers the contentof an information iteman…  相似文献   

14.
针对普通用户发出的面向XML文档的自然语言模糊查询,分析了模糊内容和结构检索(VCAS)的影响因素,充分利用预设答案结点的逻辑意义完整性,结合模糊抽取的查询表达式给出了如何找到模糊内容检索的最佳查找粒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VCAS检索的结果相关性排序模型,最后通过实验从不同角度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数据交换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网络环境下数据交换的过程和特点,分析比较了现有数据交换方案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XML和Web服务的动态数据交换方案.构建符合UDDI2.0规范的UDDI中心;基于该中心注册数据服务,使交互数据在网络环境下易于被发现;服务提供方部署和发布Web服务,实现交互数据的动态提供.为提高数据交换效率,扩展了Web服务的发布方式:将交互数据的模式相关信息连同Web服务描述一并发布至注册中心;服务请求方动态设定查询条件,实现数据的动态获取;通过XSLT和数据语义匹配技术,实现异构数据模式映射和数据的转换.采用Java技术实现了原型系统,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模式的语法分析冗余元素产生的原因,通过属性冗余的规范化规则消除属性冗余,元素冗余规范化算法消除元素冗余,嵌套冗余规范化算法消除嵌套冗余,从而实现XML模式到关系模式的关系映射.该算法不仅实现了一般关系的映射,而且实现了冗余XML模式到关系模式的规范化映射,具有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17.
对 XML 数据建立有效的索引,是左右 XML 数据处理性能的重要因素.对 XML 的索引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一种XML 数据结构索引,结合 Schema 的数据字典提出 OB(Orthogonal B tree)树的存储方武,可快速的确立元素间关系.与 XISS 相比明显减少元素访问及路径连接次数,从而缩短路径查询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