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原始工业化时期乡村工业的发展与英国早期近代化邹炤华15至18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传统农耕世界向近代工业世界转变的时期.西方史学史把这一时期称为“原始工业化时代”.在探讨酉欧社会过渡动因问题时,国内外学者争议颇大,立足点人言人殊...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被誉为县域经济发展“宜都模式”的宜都,工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而且是经济增长的“脊梁”,正处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过渡转型时期,具备良好的后发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培育和构建由政府主导、内外共生型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对于进一步促进宜都工业发展,为相似县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无论是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还是信息化时代,城市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智慧发明和技术应用。正是不断升级的智慧推动力,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从而使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4.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①邹绍华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业革命特别是乡村工业的勃兴,使其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①。城市为适应这一变化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和它所体现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与新兴乡镇的发展相...  相似文献   

5.
汉族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生活在中国南方的汉族与中国北方的汉族。在生产生活、习俗文化,甚至在体貌、方言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群,共同尊奉着炎帝和黄帝为自己的始祖,自称是“炎黄子孙”;他们以传说中的“龙”,作为祖先崇拜的图腾,称呼自己是“龙的传人”;他们不无自豪地承认自己是汉族。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有关传说做科学的分析,可以窥测到传说时代汉族先民的多元起源,及其初始的族体就是由滨海和湖泽地区的渔猎者、沿江河流域拓展的农耕者、从半农半牧转入定居的农耕者,以及从狩猎过渡成的农耕者融合而成,并又共同步入穗持发展的农耕经济文化。这也许就是汉族能够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广泛民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说:“从历史上看,工业化一直是发展的中心内容”①。汤姆·肯普的结论是:“人们普遍认为,工业化是能使世界上一些贫穷落后的地区转变为先进国家的主要手段”②。工业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全世界胜利进军。中国工业化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里进行的,从1953年工业化启动至今,工业化一直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主旋律,工业化的伟大成就深刻地改变着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民族之林。回顾工业化历程,无论是原苏联、东欧国家还是中国,在各自过去几十年工业化推进中…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国民经济系统中重要的两个子系统,工业化被认为是城市化的重要动力机制,而作为区域经济核心的城市,则是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高度发育的地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证实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相互作用关系存在较稳定的一般规律.“九五”、“十五”期间是南宁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重要时期,对期间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演进的分析,利于制定合理的产业调整政策及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8.
农耕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是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欧美学者称其为“农业革命”.世界农耕开始出现于亚洲.亚洲农耕发生的时间距今约九千年左右.中国广西桂林甄皮岩洞穴遗址,是目前亚洲发现最早的农业遗址,经测定绝对年代为如9000±150年.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西亚已有相当发展的原始农业,成为亚洲农耕起源的一大中心地.新近研究结果证明,当东半球进入新石器时代,西亚沃土地带的人类已转入种植植物和驯养家畜,过着定居的原始农耕生活.考古工作者已发现公元前5千年以前的西亚新石器文化,在今小亚细亚境的有:无…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建设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党中央在全国总结我国工业化历史经验,深刻洞察世界信息革命发展趋势基础上,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积极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相似文献   

10.
章对我国解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了简要历史回顾,认为在毛泽东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江泽民开创的西部大开发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并从中得出了有意义的启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系统论思想指导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孙润祥 《镇江高专学报》2000,13(3):22-25,41
世界各民族的最初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着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周族史诗是我国上古时期诗歌,相当完整地反映着古代中国作为大陆农耕民族的文化心理特色,它与大致现时形成的、以希腊为代表的海洋商业民族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乡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乡村,农业革命,特别是乡村工业的勃兴,使英国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农村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部分农民同土地分离变成自由雇佣劳动者.当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革变,乡村工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之时,城市为适应这一变化也进行了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和它体现的经济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与新兴乡村市镇的发展相协调,从而改变了英国城市区位分布,初步形成了近代城市网络体系.城乡经济的变迁改变了城市对乡村的依附关系,从而形成了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乡之间的新关系.具体表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城乡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城乡经济一体化初现端倪,到前工业化晚期,乡村非农化和城市化已略具规模.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时期,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对大理州来说,就是要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改变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自治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4.
原工业化理论一方面旨在把一种新的方法引入经济社会史,克服先前各自研究领域的分离,另一方面假设一个从"前工业"到"工业",或从"封建"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别原理.无论如何,现在有很多理由断定,这个概念有助于揭示很多的社会经济进程和结构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中世纪晚期和工厂工业化之间的欧洲来说是实质性的.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发达国家、发达地区都曾经历过工业化的过程,但具体模式不尽相同,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池州市要“奋力崛起,实现跨跃”,必须关注特色、效率、信息化三大问题,走一条富有浓郁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帝国时期,是德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重要转型期。在此期间,德国的跨国移民趋势发生了逆转,从典型的移民迁出国变为迁入国。这种逆转,既是德意志帝国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的表现,也是其工业化、资本主义化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出现的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表明,近代工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是带来人口、资金、资源的相对集中,从而不断催生具有一定空间和人口规模的城市。一个地方,只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就会加快人口和要素集聚,进而支撑和推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夏冰 《海峡科学》1998,(1):24-32
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科技的杠力作用越来越重要。二战以来的实践表明,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最具爆发力和牵引力,为其它任何经济增长因素所不及,是目前和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因而,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工业化国家,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开拓与发展。据美元波音公司未来研究所预测,随着各工业化国家开发力度的加强和投入加大,  相似文献   

19.
孙琳  郭丽伟 《科技资讯》2006,(29):202-203
随着工业化革命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飞速增长,贸易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同时,经济贸易的增长也会不可避免的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以及动植物濒临灭绝等情况,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威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增强了人们的环境安全意识,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国际社会及世界各国在重视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不得不将注意力逐步转向保护生态、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崩自然资源等方面,环境问题由国内问题逐渐转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建芳  张培艳 《科技信息》2012,(7):113-113,118
城镇化是在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广大农村依托传统集市和行政中心,参照现代城市先进的经济、社会标准,发展中小城镇.从而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由农业转向非农业.人口以及经济活动不断由农村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