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2.
楚汉之际,由于楚文化的广泛影响,屈、宋骚体作品,往往成了骚体创作主流之一。骚体不仅影响了汉代文人赋作,亦影响及建安以后的骚体赋篇,尤其是曹植《洛神赋》之艺术魅力与《楚辞》关系最为密切。有关《洛神赋》不乏精辟分析之文,然而有关《洛神赋》与《楚辞》之关系,却鲜少详细论述之作。因此本文论述《洛神赋》与《楚辞》融化创新之关系,并说明《洛神赋》对后世文学之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记》与《左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两部历史著作,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中国早期女性形象的记载也大多留于此。但不论从形象塑造内容、人物塑造方法,以及各种形成原因等方面来看,二者都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高祖本纪》、《太祖本纪》为个案对这两部史书《史记》、《清史稿》的人物描写作了比较性的解析,从 《史记》到《清史稿》人物的描写艺术呈现诸多不同,其展现人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侧重故事塑造与侧重略述经历 的不同、以直笔h写人与以赞笔写人的不同、强化传奇性与弱化传奇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傲慢与偏见》与《小妇人》 ,两部作品虽然描写的都是儿女情长 ,但侧重点不同 ,前者在描写爱情故事的同时 ,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本质 ,后者则偏重于对个性独立 ,自我约束的描写 ,突出人格完善的重要性。从对两部小说的对比可发现家庭教育对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不同的人格结构会造就出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6.
灰姑娘型故事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之一。1812年出版的《格林童话》收录了这个故事,并起名为《灰姑娘》。灰姑娘型故事最早的文本出现在七百多年前我国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的《叶限》一文中。两个文本虽然故事情节相似,但是女主人公的态度、男主人公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两个相似的故事文本中隐藏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焦雪梅 《菏泽学院学报》2005,27(1):55-57,60
作为浪漫主义珍品,《庄》、《骚》同受荆楚文化和古代神话的影响,都具有奇伟超拔的想象,都显示出一种独立不群的个体人格,另外,在艺术手法方面也有相似之处。但《庄》、《骚》浪漫主义精神产生的思想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对神话的接受形式亦多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刘红 《科技信息》2008,(33):202-203
本文通过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探讨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罗密欧与朱丽叶》则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  相似文献   

9.
同样作为西方唯美-颓废主义思潮在五四文坛传播的产物,《银杏之果》与《沉沦》在同为“自杀”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走相径庭的艺术趣味和人生追求:《银杏之果》明显体现了注重精神情趣的沃尔特·佩特的“刹那主义”的影响,而《沉沦》则在对“外在压迫”和“悲痛感”的强调中走向“颓废”的反抗,凸显出20世纪20年代知识分子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艺术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气魄之恢宏、构思之新奇、语言之精粹、影响之深远,令世人赞叹不已。宋江是《水浒传》的"第一流人物",也是《水浒传》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周易》的角度,以《鸿雪因缘图记》中《梦芗谈易》篇为基础,对宋江及其绰号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苏伟贞是公认的受张爱玲影响很深的作家。1986年,苏伟贞发表《长亭》,其中的人物让读者很容易联想起张爱玲的《金锁记》。本文就是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来解读《长亭》对《金锁记》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部经典的爱情悲剧,而这两部作品又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本文阐述了两部作品在爱情之上附载的更为深广的进步意义.同时指出从悲剧主人公对待外界强制力量的态度来看,两部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切入影片《生命之树》和《焦土之城》,可以从比较视阈下分析出两部影片在不同的主题意义以及叙事方式上所共同展现的隐蔽的女性主题。无论是对生命的反思、个体的追问还是对于人伦的建构,两部影片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展示了同样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14.
虽然《广雅》是因循《尔雅》旧目,篇内义类的排列顺序也大致相当,但后出转精,《广雅》由于是要增广、扩大《尔雅》所未悉备的内容,两书并不完全雷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数量上的巨大差距,范围也有广狭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琵琶记》与《拜月亭》高下之辩,是明中叶至明晚期一场史无前例的戏曲论争,反映了不同戏剧美学家的美学思想,各有其立论的原因、意义。这场众多曲坛学人围绕《琵琶记》、《拜月亭》的高下问题而展开的论争,因各人评论立足点相异,故多有见识未到之处,真正见解深刻的是思想家李贽。  相似文献   

16.
鲁迅和村上春树都擅长刻画人物。《狂人日记》和《挪威的森林》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但鲁迅笔下的“狂人”和村上春树笔下的“病人”却有着某些天然的相似和相同之处:同样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转型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同样茫然孤独无助的年轻主人公,同样残酷的青春和病态人生,同样孤独无奈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为例,对《字林》与《说文》中同字不同释义中引申义情况逐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字林》在这一方面对《说文》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建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53-54,57
《伊利亚特》和《江格尔》同是以部落战争为主要题材、以勇猛善战的英雄为歌颂对象的英雄史诗。两者借助部落战争的描写所展现的社会风貌及歌颂的时代精神十分相似。本文以战争描写为切入点,对二者进行平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关于《汉宫秋》与《梧桐雨》的异同,前人已多有论述,从二者的故事框架、主题的倾向、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前辈学者的观点进行发挥解读。  相似文献   

20.
刘相雨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76-80,119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男英雄,但是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而《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等续书中的女英雄形象则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水浒传》。其中,《水浒后传》中的顾大嫂在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后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充满女性色彩的女英雄屠俏;《荡寇志》则塑造了以陈丽卿、刘慧娘为首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