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1症状:薹梢最易染病,枯衰的组织生出白色薄霉层,继而向苞片发展,病部呈淡黄色水渍状,密生白色至灰色霉层。薹梗基部和其他受伤或发生病变的部位也易受害.初期病斑顺薹梗纵向呈长形,淡褐色,凹陷,后期病斑扩大,由基地部向上腐烂,或在其他部位腐烂形成断条,并生白色至灰色霉层。有强烈霉味。  相似文献   

2.
梨树病害以其发生前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及防治技术不易掌握等特点成为当前阻碍梨果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是广大梨农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梨树病害的综合治理,因不同地区病害发生种类不同,而具体防治措施不同.本文以河北省中南部梨区为例进行阐述.该区内主要发生的病害是黑星病、轮纹病、腐烂病和黑斑病,部分果园还可发生的病害有锈病、褐腐病、根部病害、白粉病及黄叶病,有些果园偶尔发生的病害是疫腐病,老树还常发生木腐病.  相似文献   

3.
金红苹果主要病害有:腐烂病、黄化病。一、腐烂病病状:该病主要为害树干皮层,结果树和幼树均染病受害。多发生在干枝的向阳面和大枝叉上,侧枝受害较轻。初期病疤为红褐色,呈水渍状,并带有酒糟味。后期表皮露出病菌黑色点粒。  相似文献   

4.
王心辉 《甘肃科技》1998,14(5):44-44
长期以来,流胶病在临夏地区桃树上普遍发生,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几年随着桃园基地的扩大建设,加之管理松散,病虫防治不得力,流胶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并大面积造成树体衰弱,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桃园的发展。笔者通过定点、定株观察和防治研究,基本上摸清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1病害症状识别该病多发生在主枝和主杆上,新鲜病斑多发生在约0.scm的枝条上。病部初期皮层膨肿隆起,中间凹陷,颜色变观,形成0ZCCI长的斑块,接着病斑扩大,膨肿的皮层升裂。病害向内发展到木质部,从木质部陆续分泌出淡褐色半透明的胶状物,…  相似文献   

5.
果蔬在贮藏期间多发生灰霉病,造成果蔬严重腐烂。通过圣女果接种灰霉菌,模拟贮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腐烂,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异亮氨酸(Ile)处理对抑制灰霉菌侵染的酶的影响。将Ile组和MeJA+Ile组用10mmol/L Ile浸泡处理后,对MeJA组和MeJA+Ile组用10μmol/L MeJA 30℃熏蒸48h,然后接种灰霉菌孢子侵染,室温贮藏并进行病斑直径和酶活测定。结果显示:MeJA、Ile处理的圣女果在灰霉菌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酶活较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MeJA+Ile处理组与其余3组比较,测得的酶活均较高,且病斑直径较小,这说明MeJA和Ile协同处理可提高圣女果抗病性酶酶活,增强对灰霉菌侵染的抗性。研究旨在为防治果蔬采后贮藏过程中灰霉菌引起的腐烂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陕北苹果常见真菌病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分离法从陕北苹果的6种常见真菌病害的病组织中分离出了9种病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病原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为苹果黑腐皮壳菌、壳囊孢菌、苹果干腐病菌;早期落叶病菌4种:分别有褐斑病由苹果盘二孢菌引起,斑点落叶病由苹果链格孢菌引起,灰斑病和圆斑病分别由梨叶点霉菌和孤生叶点霉菌所致。另外还有引起苹果果实病害的苹果轮纹病:梨生囊孢壳菌和苹果炭疽病:围小丛壳菌。  相似文献   

7.
1.症状:芹菜灰霉病一般局部发病,开始多从植株有结露的心叶或下部有伤口的叶片、叶柄或枯黄衰弱外叶先发病,初为水浸状,后病部软化、腐烂或萎蔫,病部长出灰色霉层。长期高湿,芹菜整株腐烂。  相似文献   

8.
<正>为害症状:灰霉病发病多从花期开始,病菌最初从将开败的花或较衰弱的部位侵染,使花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色霉层。叶片多从基部老黄叶边侵入,形成V字形黄褐色斑,或从花瓣掉落的部位侵染,形成近圆形坏死斑,有不明显的轮纹,上生稀疏灰霉。果实侵染多因果实接触其他烂果、土壤或棚室滴下水的部位出现病斑。受感染的部位起初变为白色或淡褐色,接着症状可扩展到部分或整个果  相似文献   

9.
红薯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从育苗期到结薯期都能发生,它具有繁殖迅速、传播蔓延快的特点,主要症状发生在田间苗期和成株期,都呈萎凋病状。薯苗得病后,开始薯叶呈萎垂现象,薯藤基部发黑,剥开后有黄褐色的筋络,无白色乳浆流出,最后腐烂造成死苗缺株。薯块得病后,横切薯块近蒂部可见黄褐色散生小点病斑,严重的有一褐色圈。如果切取有病块或薯藤的维管束组织置于显微镜下可看到维管束组织内有白色云雾状的细菌液流出。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水稻病害图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病害类型多,采集过来的图像病斑交界特征复杂多变。即便同类别水稻病害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发生在叶片、茎秆、穗部等部位呈现的病斑特征也不一样,而且不同类型病害也存在相似病斑,这些都给水稻病害图像的精准识别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使用数据集扩增技术,运用fine-tune方法对网络进行调参及构建,将自然场景下采集的常见8类水稻病害图像输入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和测试,在有限的图像数量下取得较高的识别精度,其中纹枯病的准确率为93%。不同于其他方法仅聚焦在水稻叶部或稻穗部,本文识别的图像是多株水稻的场景,可为水稻病害远程自动诊断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迅速发展、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葡萄生产出现了喜人现象,但有些果农由于缺乏病害知识,常常造成采收前果粒大量腐烂,导致丰产不丰收的局面。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采收前造成果粒大量腐烂的原因主要是白腐病和炭疽病为害所致。1发生特点白腐病和炭疽病主要为害果穗,均从果粒着色后开始严重为害。白腐病为害果穗先从近地面果穗开始发生,逐渐向上蔓延。在果穗上,多从穗轴开始发病,逐渐扩展至果柄及果粒基部,进而导致全果腐烂。病穗轴皮层呈淡褐色腐烂,极易与木质部分离,烂皮有土腥昧。病果呈淡褐色腐烂状,…  相似文献   

12.
玉米叶斑病是我省在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历年来发生较普遍,有的年份发病较重,严重的影响着玉米的高产、稳产。目前急需研究掌握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减轻斑病的危害,从而不断提高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扩散系数和聚集指数两个空间分布型指标及平均拥挤度和均值的回归关系,研究了甜瓜霜霉病斑在叶片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甜瓜霜霉病初侵染的病斑在叶片上呈现随机分布,再侵染的病斑呈现聚集分布.随着病斑数的增加,所需抽样数递减.序贯抽样模型为T(高/低)=0.1 N±0.682 N1/2.调查叶片为N片时,若累计病斑数超过上限则可确定为需防治田圃;未达到下限时,可确定为不需防治田圃;如在上下限之间,则应继续调查.采用集聚指数和均值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判断甜瓜霜霉病病斑在叶片上的集聚程度与病害发生程度间的相关性,可以取代Taylor幂法则等其他判断聚集强度与种群密度相关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前人成果,利用开发的植物病害诊断仪对林木枝干典型毁灭性传染性病害腐烂病等和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低温灾害的试验,证明仪器对多种林木的根、茎、果实上的病害位置、大小、发病时期能够测试,对处于未显症的绝大多数非传染性病害和隐蔽部位已显症的病斑有100%的准确率,甚至还能检测部分潜育的病斑。因此对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有实用意义。不但使业者获得节约开支、提高产量和质量等实惠,而且有大幅降低农药用量、减少次数、减少大气、水、产品药残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采摘后的苹果进行外观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通过改进VGG卷积神经网络完成对外观正常苹果、病斑苹果和腐烂苹果的分类。在VGG-16网络的基础上,加入批归一化层、采用全局平均池化和联合损失函数的方法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在经过数据增广的数据集上,与其他分类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VGG网络对外观正常苹果、病斑苹果和腐烂苹果的识别精度分别为99.61%、98.89%和99.26%,均高于未改进VGGNet、AlexNet和GoogLeNet算法,证明此网络能够很好地完成对苹果外观的分类识别,可为采摘后的苹果实现智能分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梨黑星病是陕南梨产区的主要病害。本文在观察研究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病害的症状:病菌大多自叶片的水孔或伤口侵入,产生慢性型和急性型的典型病斑,早为人们所熟知。在易感品种上,还常常看到有中脉型病斑。近来,还发现有与螟害枯心苗相似的枯心型病株,以及病斑自叶鞘向叶片蔓延的向上型病斑,据陕西、湖南的研究证明是由病菌系统侵染为害造成,这与东南亚急性凋萎病相仿。据报道,在热带还看到一种称为失绿黄化型的病症,即当老叶还是正常绿色时,新抽出的幼叶却表现黄化失绿,或有宽的黄绿色条斑,在叶  相似文献   

18.
黑点炭疽病仅见于长果种黄麻。一九七三年六月首次在我省萧山等麻区的长果种黄麻幼株茎部上发现。一九七四年发病更为严重,自苗期至收获期,无论子叶、真叶、茎部或蒴果上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黄麻生长中后期,茎部病斑星罗棋布,多的每株可达几百个,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和“与病虫害作斗争”的教导,一九七五年曾对此病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根据现有资料,此病还未见过报道,按其症状特征及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色素斑常見於骶和臀部,但偶然也有在背部和胸腹部,上下肢和頭頸部的,多數嬰兒祇有一塊,也有些多至十餘塊的。它的大小,有時小如菉豆,有時大如圓盤,形狀多為圓形,椭圓形,也有些是雜形和不規則形的。斑的邊緣多數清楚,也有很少數是??色澤由淡灰色到暗青色或暗黑色@種斑據Grimm,Schohl与Bahrawy等研究,在胚胎四個或五個月時,斑的色素細胞就開始出  相似文献   

20.
红花褐班病是石河子地区红花上新出现的一种病害,1987年该病在石河子地区普遍发生。经鉴定其病源为Ramularia Carthami,其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产生较大的黄褐色园形病斑。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红花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经室内测定,代森锌、代森锰锌和福美双对孢子萌发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