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AOT-异辛烷反胶束溶液萃取蛋白质时,水相pH值,离子强度和蛋白质浓度,有机相表面活性浓度以及溶剂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N,N-二苄基甘氨酸的乙醇-苯溶液和氯仿溶液为固定相,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和高氯酸为展开剂,用反相纸层析法研究了N,N-二苄基甘氨酸对11种稀土离子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氯仿溶剂固定相对La^3+,Nd^3+,Eu^3+的萃取能力比在府昆合溶剂中大;在高氯酸展开剂中较盐酸展开剂的萃取能力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3.
以N,N- 二苄基甘氨酸的乙醇 苯溶液和氯仿溶液为固定相,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和高氯酸为展开剂,用反相纸层析法研究了N,N- 二苄基甘氨酸对11 种稀土离子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氯仿溶剂固定相对La3 + 、Nd3 + 、Eu3 + 的萃取能力比在乙醇 苯混合溶剂中大;在高氯酸展开剂中较盐酸展开剂中的萃取能力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为萃取剂,考察了不同烷烃稀释剂与不同醇类助溶剂组合对废水中柠檬酸镍的萃取效果及反萃取剂盐酸溶液对镍的反萃取效果.探讨了废水pH、萃取剂质量浓度、助溶荆体积分数、相体积比(废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萃取时间及反萃取剂浓度等工艺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油与癸醇组合对废水中柠檬酸的镍萃取效果最佳.在废水pH为9.00,萃取剂质量浓度为35%,助溶剂体积分数为20%,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1时,室温下萃取30min,萃取率可达75.41%;用0.5mol/L盐酸溶液对萃取反应后有机相中的镍进行反萃取,反萃取率可达94.5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正己烷-环己醇、异辛烷-正己醇作萃取溶剂,铬天青S作萃取剂,加入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HNO3和HCl介质中Fe(Ⅱ),La(Ⅱ),Cu(Ⅱ)和Pd(Ⅱ)等金属离子的反相微胶团萃取行为。讨论了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和酸溶液对有机相中金属离子进行反萃取的影响,实现了Fe(Ⅲ)-Cu(Ⅱ),La(Ⅲ)-Cu(Ⅱ)等金属离子间的定量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6.
二(2-乙基己基)磷酸铵反胶束萃取氨基酸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表面活性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铵作为反胶束,测定其浓度对萃取精氨酸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测定水相中NaCl浓度对反胶束吸水率和萃取精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锭为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反胶束具有较其它反胶束更强的萃取能力,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适合于从高盐浓度(4.5mol.L^-1)的水溶液中,萃取出氨基酸。  相似文献   

7.
发现了P538与P204的混合溶剂对文题有很强的协同效应。研究了该体系的萃取行为和性质,考察了混合溶剂的配比、磷酸浓度、两相接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萃取行为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298K;平衡时间420s;溶剂配比为等摩尔的P538与P204及含40(v)%煤油;相比为1/2,2级逆流萃取;反萃取为:反萃余相浓度(?)=4.4kg/m~3,相比为1,温度298K,盐酸浓度为6kmol/m~3,理论级数为3级。初步研究了该协萃体系的萃取机理,萃合比为2。  相似文献   

8.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己醇-正辛烷反胶束溶液为萃取剂,研究了从水溶液中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的动力学。在恒界面池中,通过改变搅拌转速,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有机相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浓度,测定了在多种条件下的表观传质系数,从而判定萃取过程是由水膜扩散和界面过程黄同控制。计算了扩散的传质分系数,进而获取了界面传质分系数随水相条件的变化情况,表明萃取的界面质传为一协同过程,静电作用影响到界面变形的程度,使  相似文献   

9.
反胶团萃取分离螺旋藻藻蓝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CTAB/正戊醇-正辛烷反胶团溶液萃取分离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性能.考察了水相离子强度和种类,有机相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助溶剂浓度等因素对萃取行为的影响,并从反胶团的微观结构予以解释.结果表明:0.04mol/L CTAB/正戊醇-正辛烷(体积比1:4)的反胶团体系用于萃取pH7.0,包含0.1 m01/L KCl的螺旋藻细胞破碎液,藻蓝蛋白萃取率可达96.3%,分配系数达到26.0;采用pH5.0,包含2 mol/L KBr的反萃液反萃藻蓝蛋白,反萃取率可迭90.6%.  相似文献   

10.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己醇-正辛烷反胶束溶液为萃取剂,研究了从水溶液中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的动力学。在恒界面池中,通过改变搅拌转速、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有机相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浓度,测定了在多种条件下的表观传质系数,从而判定萃取过程是由水膜扩散和界面过程共同控制。计算了扩散的传质分系数,进而获取了界面传质分系数随水相条件的变化情况,表明萃取的界面传质为一协同过程,静电作用影响到界面变形的程度,使其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相当强烈。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庚烷反胶束溶液和牛血红蛋白水溶液的相平衡,探讨了有机相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水相pH值、水相离子种类和强度、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适宜条件下,牛血红蛋白的萃取率可达95%以上。对实验结果从表面活性剂极性头与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反胶团包溶蛋白质时的空间阻碍作用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未见报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二(2-乙基已基)羟基丁二酸酯磺酸钠(AHOT),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H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提取细胞色素C(cyt-C)的性质,并与目前公认的优良的表面活性剂AOT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HOT与AOT具有相似的表面活性,AHOT反胶束体系的综合性能优于AOT反胶束体系。  相似文献   

13.
The aggregation behavior of various acid extractants in the solvent extraction systems of metal ions is re-examined and explained according to knowledge obtained in recent work.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Complexes formed by the extractants and metal ions can form reversed micelles in organic diluents, depend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complexes. The dimers of the acid extractant cannot percolate to the metal-extractant aggregates, and the acid-salt complexes are always formed in the aggregates. The reversed micelles or the W/O microemulsions formed by different species cannot be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unified aggregate. (2) In solvent extraction systems, hydration of the extractants and metal ion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driving force of forming reversed micelles. (3)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approach to the insight of the bicontinuous microemulsion of NaDEHP shows that various components in the aqueous phase behave confined and very similar to the typical AOT/n-heptane W/O microemulsions. (4) In the extraction of lanthanide ions by the W/O microemulsion of sodium naphthenate, the saponification is a process of forming reversed micelle or W/O microemulsion, while the extraction step is a process of destroying reversed micelles or W/O microemulsion droplets.  相似文献   

14.
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31P-NMR)、激光光散射(DLS)等方法研究了萃取后负载金有机相的溶液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相金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逐渐增加,有机相含水量增加,有机相中磷酸三丁酯(TBP)的磷氧基伸缩振动向低频移动,核磁共振(31P-NMR)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同时有机相中开始有直径16nm左右的聚集体形成;随着胶团逐渐长大,有机相分成两相即产生第三相;第三相中有直径4nm左右的胶团存在。  相似文献   

15.
提取分离活性染料的微乳液膜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用于提取分离水溶液中活性染料的微乳液膜体系进行研究.以三元相图为实验方法,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溶剂以及促进迁移载体的选择和用量;分析了不同内水相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微乳液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OP-7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煤油为油溶剂、N235为促进迁移载体组成有机相,以NaOH溶液为内水相的微乳液膜体系,可有效提取分离活性染料艳蓝-K.  相似文献   

16.
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苯甲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己烷、苯、甲苯、正庚烷和四氯化碳在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nTAC,n=8,12,14,16)胶束溶液中的增溶量.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碳链越长,对有机物的增溶量越大,苯甲醇在R16TAC溶液中的增溶量最大,为1.125mol/L.有机物从水相到胶束相的相转移自由能与其本身的极性和RnTAC的碳氢链长有关,极性越小、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越长,增溶越容易。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真实地了解表面活性剂在地层岩石表面的吸附状况 ,对比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BS在抽提清洗前、后地层岩心表面的吸附情况。实验表明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BS在抽提清洗前、后砂岩 (分别称为油砂和净砂 )表面的吸附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与净砂相比 ,ABS在油砂表面达到平衡吸附的时间较长 ,饱和吸附量约降低2 1%。ABS在油砂和净砂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均呈典型的“S”型 ,但在油砂表面的吸附量在出现最大值后又大幅度下降。NaCl的存在将增加ABS在油砂和净砂表面的吸附量 ,而碱则减少其吸附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近红外疏水花菁染料I在几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荧光行为. 花菁I在水中及含有低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曲通X-100溶液中表现出很弱的荧光,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CMC时,荧光显著红移并迅速增强到最大.这种荧光突变为曲通X-100的胶束形成提供了直观的指示,可据此建立一种测定其CMC的简单荧光方法.该法还适用于Brij-35的CMC测定,所测的CMC值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9.
依据堆砌几何模型,得出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形成反胶束时须加入助溶剂(正己醇)。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分配特性与有机相正己醇浓度、水相pH值、离子强度和种类等因素有关。初步探讨了反胶束萃取的机理,认为使蛋白质萃入 反胶束溶液的主要推动力为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油水比、萃取剂浓度、萃取时间等对DNNSA反胶团萃取净化含镍电镀废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图解法对逆流萃取理论级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相煤油负载DNNSA反胶团萃取净化含镍电镀废水是可行的;提高油水比可以提高萃取效率;萃取时间为20 min达到萃取平衡;萃取剂浓度由0.005 7 M升高到0.446 M时,萃取效率提高了66.81%,即提高有机相中反胶团的数量有利于萃取反应的进行;DNNSA浓度为0.1 M时,其萃取容量约为3.57 g.L-1,多级逆流萃取理论级数为4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