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瓶梅》人物形象塑造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的美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金瓶梅》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颇具活力。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人物第一次走入长篇小说的艺术殿堂;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呈现出多变的形象;同时觉醒的女性有了合理的追求与欲望,开始了抗争。由人物形象剖析出作者的关学观:以丑为美,形象的市井化,关注人性。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作者问题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说勃兴的有明一代,有一种值得特别注意的现象,这就是当时的小说家们,大都不愿意将其姓名署在自己的作品之上,如《西游记》无作者署名,《金瓶梅》只题“兰陵笑笑生”,《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为“子虚乌有”(见胡适《水浒传考证》),等等,即可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地理环境“淮上”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瓶梅》问世虽已40O多年,然而有关此书的作者问题,迄今仍是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围绕此书的诸多问题已聚松多年,其中有两点基本上已达共识:正.假托宋代,实写明事。该书借用《水浒传》某些人物、情节为故事线索,演绎出洋洋百回巨篇。书中行政区划、职官、服饰、词曲、经卷等,无不打着鲜明的明代烙印。2.《金瓶梅》成书于明万历中期,吴晗、郑振锋先生率先提出此说,经过6O多年的争论,目前仍难以动摇。以上两点,虽是探讨《金瓶梅》作者的重要途径,但研究《金瓶梅》所展示的环境背景,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两个…  相似文献   

4.
明代后期,山东诸城有一个影响深远的说书艺人瞽者李杲,他以说唱《水浒传》为主,精于塑造市井女性形象。李杲与《新刻金瓶梅词话》及其续书《玉娇李》原稿的收藏者丘志充关系密切。丘志充所藏可能就是对李杲演说武松杀嫂“关子书”(“扣子书”)的记录、整理。李杲与丘志充,还影响了丁耀亢《续金瓶梅》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张竹坡评《金瓶梅》、脂砚斋评《红楼梦》,在艺术构思方面,都提出了一个“不写之写”的问题。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谈到《金瓶梅》的作者写的六个妇女用了不同的方法时说:“其正写者,惟瓶儿、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误解:《金瓶梅》属意于“市井”,是一部迷恋于“国房’’的书。一误再误,四百年来有许多人误读、误解、误评、误詈《金瓶梅》。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与东京开封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过去不少学者都断定,《金瓶梅》是“借宋之名写明之实”,但是,从该书与东京相关的回目、人物、地名和事件上看,将这一论断绝对化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它实质上是降低了《金瓶梅》自身的社会价值。小说作者是想让人们知道,社会罪恶的渊薮在皇帝在权奸,豪绅恶霸是权奸集团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二者狼狈为奸,欺压百姓。书中对性的描写,是作者对那个物欲横流、贪贿公行的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和嘲笑。《金瓶梅》艺术化这种社会丑恶,是它对中国文学的一大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金瓶梅》末回月娘一梦极富象征意味,是整部小说文化思考的一大总结。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的析梦理论,对月娘一梦作初浅的梦理解析和文化象征意蕴阐释。通过梦理解析,笔者发现月娘并非如通行观点所认为的,是“贤德”的封建卫道者的形象,而是一个人格离异、对封建遭粕性伦理道德有一定抵触的形象。文化象征意蕴的阐释,发现作者对封建的文化糟粕部分地作了否定。处在文化断带和重新抉择时代,作者选择了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孝”与佛文化的“空”的结合,作为文化抉择的取向。  相似文献   

9.
与《三国》、《水浒》相关之资料,存世颇多,而同为名著的《金瓶梅》之资料,见诸于记载稀少。因而导致《金瓶梅》研究之艰难。学界曾发下宏愿,遍检明延至清代群籍,不会不有蛛丝马迹。然一、二人,所及有限,不能穷尽典籍无遗。我们只能将阅读前人笔记中只言片语,勾稽出来,作为资料。其难度确如“披沙淘金”,所淘之金指《金瓶梅》耳。如果学界群起,当可觅得《金瓶梅》所履之真迹,是为小引。一、《金瓶梅》“书影”“书影”不取固有义,这里指书的影子,从前人笔记中,并未明指,而只是暗指,只有模糊的影子,或情节、或人物、或器物…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问世以来,便惹得世人沸沸扬扬,如今《金瓶梅》研究又走出国界成为显学。可是,如此一部旷世奇书出自何人之手?作者“兰陵笑笑生”究为何人?长期以来虽有几多说法,但都不能令人心悦诚服。近年来,我校中文系李芳元同志经过认真的研究,提出《金瓶梅》的作者为明代河北内邱训导山东峄县人贾梦龙(贾三近之父),并从考察方言入手,结合贾梦龙的身世经历、思想、创作等充分论证,不失为独到的一家之言。为此,本刊在新设“《金瓶梅》研究”专栏编发此文,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专栏将继续开设,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11.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今人称作明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在这部书里.作者记入了当时市民生活的诸多事象,其中有关于巫的占有相当的篇幅。有关于巫术的记载,和巫觋、巫风的描写,对于明代民俗的研究(特别是对民俗信仰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分文学的真正价值并不完全在于此.作者别有匠心。从这方面看《金瓶梅》,对于全面、立体研究《金瓶梅》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的作者问题,一向是《金瓶梅》研究中的一大难题,自从《金瓶梅》问世,即成为读者关注的热点。从早期的袁氏兄弟、董其昌、谢肇浙等人直到当代研究《金瓶梅》的专家学者,无不对此花费过大量精力。自从沈德符在三百八十多年前随便说了句“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于是后人便循此在“嘉靖间大名士”中寻找,到解放前的三百三十多年间,共提出够资格的大小名士近十人,近年来由于名人效应增加,更猛增至五十多人。又有人据书中杂有部分吴语和马桶等南方器物,便断言作者为南方人,可又解释不了书中大量的北方话,特别是兰陵方言,真是愈理愈乱。恰如朱一玄先生所说:“各家文章都在说明某人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成书时限一直是不解之谜,本文以有力证据证明《金瓶梅》成书上限可定于万历元年。其主要证据为:一、第68回的“新河一带”“毁闸折坝”,“南河南徒,淤沙无水”、“疲弊之极”、“贼盗梗阻”等史实均发生于隆庆元年之后;二、第77、78回提到的济州管屯产生于嘉靖二十五年重修济宁卫之后,计亩征收银两,“秋税”、“夏税”均不征收实物,发生于万丙八年之后;三、书中所提到的三大丧和生辰八字按万年历推算均排在隆庆五、六年,梅节先生有证。总之,《金瓶梅》成书时间为万历元年至万历二十年。这是《金瓶梅》研究的一项新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约可区分为1900~1923年、1924~1949年、1950~1963年、1964~1978年、1979~1999年五个阶段。本文为其上篇,即1900~1978年《金瓶梅》研究史。1900~1923年是《金瓶梅》古典研究阶段的终结;1924~1949年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标志,以发现和影印《金瓶梅词话》为机缘,以吴晗、郑振铎为代表,开创了《金瓶梅》的现代研究阶段;1950~1963年是一个热后冷却的阶段,但日本的《金瓶梅》研究则是高标独帜;1964~1978年在台港、欧美、日本形成三个《金瓶梅》研究中心,而中国的《金瓶梅》研究一度消歇之后,其巨大的潜力即将奔突洋溢,可以想见,一门新的“显学”——“金学”,正在催生。  相似文献   

15.
贾三近四考     
80年代初,张远芬先生率先提出《金瓶梅》作者“贾三近说”,在“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本文试对贾三近生卒、仕宦、交游、创作诸方面进行一番索要钩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一《金瓶梅》与《红楼梦》同是世情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题材。《金瓶梅》描写的是市井细民的日常生活琐事,涉及的人物虽有朝廷高官、巡抚状元,但更多的是行商坐贾、挑夫走卒、媒婆神汉、妓女老鸨、帮闲蔑片、三教九流之人,这样的内容和取材要求它大量使用各种民间语言。据统计《金瓶梅》有民间词语500多条,其中方言俗语347条、谚语121条、歇后语58条。例如:“妻大两,黄金日日长;妻大三,黄金积如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远亲不如近邻。”“家无主,屋倒竖。”“自古苍蝇不钻那没缝的蛋。”“自古做官不贫、…  相似文献   

17.
从《金瓶梅》研究的历史来看 ,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作者读解 ,即对作者生平、籍贯及作品与史实的考证。而这些作者读解既没有可靠的材料作依据 ,又对读解《金瓶梅》无大意义。《金瓶梅》文本读解则成就极低。当前 ,《金瓶梅》研究所关注的应当是建立以文本读解为主 ,作者、文本、读者相结合的文本读解体系。摒弃只注重作者的作者读解主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世显学,《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的比较研究尤为惹人注目。“《红棒梦》的成书深受《金瓶梅》的启发”这一说法已成定论,自不待言。然而,偏激者诸如“脱胎说”、“倒影说”仍占一定地位,不无影响。姑且撇开这类论断于整部《红楼梦》是否确当,若以个别章节、情节观之,实有道理。通过尤二姐与李瓶儿之死的比较,可观《红楼梦》之“深得金瓶壹奥”。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中运用最多的方言是淮阴方言,对其分析考辨对清《金瓶梅》的成书年代、作者、源流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