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数控技术以及激光熔覆技术的原理,研究了以回转表面为基体的金属零件直接成型技术的基本理论。为实现基于回转表面的金属零件直接成型加工,在快速原型设备中引入回转轴,并推导了基于圆柱面分层的STL模型分层算法.基于所推导的分层算法,编制了用于回转表面金属零件直接成型加工的数据处理软件和加工过程控制软件,并且进行了金属零件直接成型加工实验.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现行分层制造技术(可制造的原型尺寸小、精度低、可选用材料种类有限)和数控加工(难于直接制造复杂形状、需用夹具固定工件)存在的缺点,把分层制造和数控加工的优势结合起来,研究开发了基于三维层(3D layer)的、材料堆积成形与去除成形交替并行的复合快速成形工艺,并论述了三维层的生成方法和根据三维层的特点设置必要的水平支撑来快速固定被加工工件的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复杂曲面组成的汽车手把为对象,进行了成形实验,其制造精度为0.05mm,整个制作过程需要5h。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BQ1010A型单臂刨床数控改造的控制原理,进行了进给系统最佳传动比的计算,完成了控制系统硬件、软件设计及机械部分的改造设计,使刨床的最小进给量由原来的0.60mm减小到0.01mm,提高了刨床的使用范围和零件的加工精度.该设计方法可以经济地、快速地获得机床精度,提高刨床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快速集成制造具有复杂内型面零件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RE与CAD技术共同获取零件的三维CAD模型,使用RP与RT技术对其进行快速制造,集中体现了反求技术在快速集成制造系统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能够制造功能性零件 ,特别是金属零件 ,可直接采用现有材料而无需开发专用成形材料 ,效率高成本低可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新型加工方法——卷绕成形加工方法。卷绕成形可以作为零件的最终成形手段 ,也可以作为零件的粗加工手段。在辅以其它加工工艺的条件下可以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在铸模制造等方面有其它加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给出了卷绕成形加工方法的定义、工艺过程、适用范围 ,并简要介绍了其关键设备的结构和芯带廓形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快速成型加工零件的工作原理,流程,然后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分类,并对面型化处理造成的误差和分层切片时产生的误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产生的误差提出了消除或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零件的几何特征,将难以加工的部分分割成几个简单的组件,为保证各组件的相互位置关系,采用单边分中法确定加工定位基准点、定位面和定位标记,完成加工定位结构的设计.在设计好拼装结构后,即可生成数控程序分别进行加工,并拼装成形.以人耳廓支架的制造为例,验证了复杂零件分块制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全新的“生长型”制造技术(MIM)-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快速原型工艺,并给出了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分层实体制造LOM和熔融堆积成形FDM等 速原型制造技术在金属模具制造中的应用途径,指出了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在金属模具制造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提高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该文首先分析复杂曲面零件数控加工的难点,接着以QQ公仔模型为例,论述了UG和Vericut软件在数控加工中应用过程,包括曲面造型、工艺安排、仿真加工、实体切削验证,结合3轴联动FANUC数控加工中心实现了实际的数控加工。通过实践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复杂表面零件表面加工质量,能缩短产品设计与制造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口腔修复中具有代表性的磨牙冠为例,利用逆向重构技术,首先对其复杂的型面结 构进行反求测量获得磨牙冠的点云数据,然后基于点云数据重建零件模型和完成再设计。结 合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的方法分析其加工工艺性,从而合理的选择铣削参数以减少加工过 程中由于切削力导致的刀具及工件变形对工件加工质量的影响,和由于刀具和零件的颤振变 形导致的加工误差。针对该零件的特点,生成合适的数控刀轨、加工出实物,检测表明符合 设计要求。该分析方法对同样复杂的零件的加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机械制造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业,其发展特点与趋势主要体现为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和绿色制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展望21世纪的制造科学初探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生产模式 在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 33种先进的制造系统和先进的制造模式 制造科学产生于人类的制造活动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逐步渗透、融合到制造中才形成了现代的制造科学 这是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机械工程和制造实践的交叉、融汇、相互渗透、发展的结果 同时 ,还阐述了影响现代制造科学的 4个领域 ,还概述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国外先进制造业的差距 ,最后展望了 2 1世纪的制造科学 ,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本文从战略高度阐述了机械制造技术面临的挑战,并分析了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内涵和趋向,指出我国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灵捷制造的特征,讨论了我国企业实现灵捷制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灵捷制造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分析计算机辅助制造高级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明确制造业面临的新问题。并回顾制造业的历史,重新认识现阶段制造业与人、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适应计算机辅助制造高级发展阶段特征和解决制造业与人、环境之间三大矛盾的虚拟制造系统的制造哲理观。  相似文献   

16.
基于SOA的网格制造单元构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动态、分布与异构制造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实现合作伙伴间的商务协同、制造协同、供应链系统,讨论了网格化制造模式下网格制造单元的构造和抽象过程.网格制造单元划分为设备网格、信息系统网格和知识网格,设备资源通过构造层的抽象封装成设备网格,基于J2EE和Microsoft.net的软件系统和数据库被封装成信息系统网格,在此基础上,运用知识和服务流技术,构建知识网格.  相似文献   

17.
Chines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are facing intensif ie d challenges from the world after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WTO). I t is especially critical when China is currently trying to achieve its industria lisation. To identify gaps between Chinese manufacturers and world class player s can actually help Chinese companies understand re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 es for improvement. Various type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have been emerging drama tically since information, manu...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及其内涵,指出中国制造业实施敏捷制造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针对飞机制造物料配送存在的问题,建立支持制造的物料配送任务模型,实现被动配送向主动配送模式转变。研究了物料配送作业流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飞机制造物料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及实现方案,实现精益敏捷配送。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an engineering oriented approach is proposed towards e-manufactur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of e-manufacturing are presented with a number of application examples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research group. The advances in e-manufacturing and applications are also highlighted and critically reviewed.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promises and impact of e-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philosophy on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