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成  潘锋  魏正昆 《应用科技》2004,31(9):48-49,55
针对具体工程,全面阐述了隔震工程的设计,并对该结构进行了与抗震规范相应多遇地震、罕遇地震水平下的动力时程分析,与传统结构做了对比,表明了其优越性.结果表明,在地震区,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其具体应用仍需深入研究,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位层间隔震技术在某框架结构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7度抗震设防的某七层框架结构,采用底层柱顶隔震技术进行设计与分析,包括减震方案和底层结构形式的确定,有限元分析和隔震设计,构造设计以及工程经济性.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4,底层层间剪力减震效果同样明显;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底层位移角为1/1 682,隔震层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表明隔震设计提高了结构安全性;设计的底层柱和拉梁截面尺寸较大,但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工程造价有小幅提高,但综合效益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型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采用基础隔震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剪力,并与未隔震相同结构建筑的位移、剪力进行了对比,以评断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多层基础隔震偏心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多层基础隔震偏心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基础隔震偏心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并与传统抗震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从而保护上部结构及其内部设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某栋框架结构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分别对其建立传统抗震结构、普通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和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结构模型,通过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对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出3种结构的楼层加速度、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框架结构在应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时隔震设计效果明显,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结构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小地铁运行引起的建筑振动、避免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开发了一种新型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3D-MIB).首先,介绍了3D-MIB的结构构造与工作机理,提出其设计方法;其次,利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非隔振结构及设置有3D-MIB隔振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以及地铁和地震振动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采用加速度隔振率对3D-MIB的隔振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D-MIB延长了结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自振周期,对结构的振型影响较大.与非隔振结构相比,3D-MIB降低了地铁振动下隔振结构各层的水平和竖向加速度峰值,水平和竖向加速度隔震率为50%~70%;3D-MIB降低了罕遇地震作用下隔振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除第1层和第2层外,其他各层的水平加速度隔震率均超过30%;3D-MIB放大了罕遇地震作用下隔振结构各层的竖向加速度响应,结构各层竖向加速度峰值的放大系数为2~5.  相似文献   

7.
裴莎 《当代地方科技》2010,(18):169-170
对高层隔震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在结构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隔震结构非隔震结构的差别,按照前两章总结出的一些规律进行上部结构与隔震层的布置,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相应的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性能的验算。进行隔震结构设计时,需要分析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长周期地震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地震动,框架-剪力墙抗震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下的响应与普通地震动下的响应明显不同.运用ETABS建立11层框架-剪力墙抗震结构及3种改造结构(即基础隔震结构、层间隔震结构及阻尼减震结构),分别输入远场类谐和长周期地震波、近断层脉冲型地震波和普通地震波3种不同性质的地震波进行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时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建立一平面不规则隔震结构实际工程在设置结构缝与不设置结构缝两种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输入不同方向地震波对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了该工程结构设置结构缝与不设置结构缝两种情况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平面不规则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扭转效应较为严重;与设置了结构缝相比,该工程未设置结构缝时,其减震效果略优,隔震层顶板开裂现象也较轻。可见,在条件许可时,平面不规则隔震结构不设置结构缝对提高隔震效果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组合隔震的设计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高层组合隔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具有更加完善的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对高层隔震体系上部结构设计和隔震层设计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高阶振型和高阻尼对隔震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竖向构件布置的基本原则,分析了隔震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各类隔震装置的配置方法.根据以上基本理论,将基于性能的组合隔震设计方法应用于目前国内最高的高层隔震设计中,充分考虑纯天然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和黏滞阻尼器的性能特征,将其按照相关组合原则配置于隔震层中.通过分析表明各类隔震装置充分发挥了设计性能,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了明显的降低,各项性能目标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最后对高层隔震结构的相关构造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带限位钢棒夹层橡胶支座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力学模型,提出了“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并给出了恢复力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该支座在普通橡胶垫中心位置设置限位软钢棒,不但可以解决小震作用下橡胶支座-限位钢棒体系隔震作用不明显的问题,而且软钢棒能够限制大震作用下隔震层的水平位移,从而可防止上部结构倾覆,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层间隔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层间隔震体系的隔震原理、动力性能等及其与一般的基础隔震的区别,然后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层间隔震的减震效果;说明了层间隔震结构对于大震具有比较明显的减震效果,并且施工方便,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减震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极罕遇地震作用下大底板双塔楼PC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大底板双塔楼RC隔震结构和PC隔震结构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了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两种结构的楼层位移响应、底板应力分布等动力响应和能量耗散情况.结果表明:相比RC结构,PC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楼层位移响应增大,顶层加速度减小,上部结构塑性耗能增加,损伤严重;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两结构的隔震层变形显著增大,但耗能能力相对降低,上部结构耗能占比增大,建议在隔震设计时考虑使用较大直径隔震支座;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两结构塔楼连接位置处的大底板应力峰值均明显增大,故设计时应对塔楼连接位置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seismic reduction effect of an isolated structure,with wind-resistant bearings( WRBs) setting on its isolation layer to withstand great wind load,and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WRB. In this paper,two isolation models with /without WRBs,taking an actual engineering as the background,are established in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ETABS. The one with WRBs has horizontal damping coefficient less than 0. 40 while the other between 0. 40 and 0. 53. WRBs are simulated by Plastic 1element and the collaborative work between them and isolation layer is described by a mechanical model. Time history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models to compare their responses under earthquake excit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one with WRBs,but less lead-rubber bearings( LRBs),has better damping effect than the other,although they both can meet wind requirements. It is also shown that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nd small earthquakes,WRBs function well and the isolation layer will not yield; under moderate earthquakes,WRBs will yield and be destroyed to stop functioning but without affecting the damping effect of the upper structure.Additionally, the total yield shear force provided by LRBs is proposed to be close to the standard value of wind load.  相似文献   

15.
隔震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减震技术,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能使设计出的结构在未来地震中维持所要求的性能水平。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大大提高结构抵御地震的能力和投资效益。本文探讨了基于位移的隔震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实现形式,即通过在隔震层设置限位装置,直接采用目标位移作为设计值,由此明确了结构的目标性能,并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隔离和耗散地震传入结构的能量。通过一个实际工程的隔震优化设计表明,隔震结构的目标性能得到了改善,同时隔震器的特性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6.
小震下隔震结构的随机响应及失效概率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探讨了叠层橡胶隔震体系在"小震"条件下的随机响应及失效概率分析模型.基于非比例阻尼多自由度线性模型,采用隔震工程设计中所使用的参数,用林家浩法构造虚拟激励,导出了非比例阻尼隔震结构在"小震"条件下的"虚拟"响应幅值向量的解析表达式.采用最大层间弹性位移限值作为控制指标建立极限状态方程,计算隔震结构在"小震"条件下发生开裂的条件失效概率.选用了1个7层的隔震框架作为数值算例,通过4种不同的方法对求得的随机响应进行对比,并采用MonteCarlo直接动力模拟方法进行检验,证实方法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17.
脉冲型地震动模拟与隔震桥墩性能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进的三角函数方法来模拟近断层地震地面激励,对非线性隔震桥梁单墩模型进行了地震响应和能量分析.通过对波形、脉冲周期和峰值速度等地震动参数的调整来表征不同的脉冲效应,在前向、前后向和多环3种不同的脉冲渡作用下,隔震桥墩反应规律类似,以第3种冲击形式结构的响应值最大、输入结构的地震动能量最多.脉冲周期是决定地震动破坏能力的重要参数,通过定义累积滞回耗能比和瞬时耗散能量比,表明隔震支座有效耗能能力在短周期脉冲作用下较小,在长周期部分趋于稳定,而在中短周期部分单纯依靠隔震支座耗能不足以有效降低地震危害.通过引入瞬时输入能量概念,表明瞬时地震输入能量和结构地震响应密切相关,用瞬时输入能量来表征地震动强度是合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摩擦耗能器在桥梁减隔震中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桥梁工程作为生命线工程之一。在地震中的破坏会造成震后救灾工作的巨大困难,使次生灾害加重。采取有效抗震措施是减轻桥梁震害的主要方法。通过把"钢筋混凝土支撑钢板-橡胶摩擦耗能"装置引入到桥梁结构当中,以有效地缓解地震带来的各种损失。对钢板-橡胶摩擦耗能器与板式橡胶支座和滑板橡胶支座的组合分别进行时程分析,通过计算来验证在桥梁结构中应用这种组合后的减隔震效果。特别是在脉冲地震波作用下、桥墩较高时以及在三、四类场地上的减隔震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王建  李茂  付伟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6):6660-6667
了探究多舱组合预制拼装预应力地下综合管廊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表现,对进行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分析以四舱综合管廊为例,采用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拼装形式的装配式综合管廊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也对有无预应力钢绞线的拼装结构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研究。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无预应力钢绞线的拼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均大于整体结构;增设预应力钢绞线的左右拼装结构可以消除左右两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同时也可以减少上下拼装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有效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分析可对预应力装配式综合管廊在地震下的结构安全提供了研究依据,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进一步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定义了中震作用下结构维修失效准则的基础上 ,利用编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分析程序 ,研究了在役结构在中震作用下的截面维修约束失效的相关性 ,并总结出了可用于可靠性分析的相关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