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国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
本文对过渡金属与巯基苯并噻唑及其衍生物的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配合物的νC=N、νN-H、νM-N、νM-S、νM-X。结果表明,大多数配合物是通过噻唑环上的氮原子配位,在△νN-H足够大时也可证明次磺酰胺基上的氮原子配位,同时也有分子间氢键形成。 相似文献
2.
3.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8,(5)
制备了聚(苯乙烯-丙烯酰胺)过渡金属配合物-SAA·MCln(M=Fe,Cu,Cr)和氯化稀土丙酰胺配合物-LnCl~3·3PA;Ln=Pr,Nd,Eu、Dy)。剖析了含酰胺基团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酰胺基团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为■ 相似文献
4.
详细报道了二硫纶.联吡啶过渡金属配合物M,M=Mn,Fe,Co,Ni,Cu,Zn的红外光谱实验数据。对比二硫纶.二甲基联吡啶金属配合物M和二硫纶.邻菲咯啉金属配合物M的红外光谱,分析了M的简正坐标,并结合热谱,电子光谱等性质研究了二氰基二硫纶和联吡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5.
6.
PVAc-稀土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为配体,分别与稀土三氯化物LnCl3(Ln=Y、Pr、Nd、Sm、Eu、Gd、Tb、Dy、Er、Tm、Yb)在四氢呋喃中进行配位反应,合成了11种聚醋酸乙烯酯稀土配合物[用通式PVAc-Ln(III)表示],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4 000~400 cm-1范围对PVAc-Ln(III)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对各个谱图中主要吸收峰作了经验归属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稀土离子与PVAc配位后,CH3COO中羰基的特征吸收峰vC=O向高波数方向移动2~12 cm-1,而酯基C-O的吸收峰vC-O向低波数方向移动2~8 cm-1,且峰的强度发生较大的变化.PVAc分子中CH3COO酯基氧提供电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且溶剂四氢呋喃参与了配位. 相似文献
7.
8.
稀土与甘氨酸作用形成固体配合物的研究工作已有许多。但用稀土硝酸盐与甘氨酸作用生成固体配合物的工作尚未见文献报道,而红外光谱的研究也未开展,本工作在水相中制得了La、Ce、Pr、Nd、Sm、Eu、Gd、Tb、Y共9种稀土硝酸盐与甘氨酸固体配合物,测量了配合物的FT-IR光谱,对其主要红外吸收带进行了归属,同时也对配合物配位键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钐、铕与氟哌酸根形成的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0.
过渡金属亮氨酸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五种过渡金属(铁-锌)亮氨酸(Leucine)的固态配合物。用差热(DTA)、热重(TG)分析法研究了它们的热分解机理,并对五种配合物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简单计算。结果表明:金属配合物的失重活化能大小顺序为:ECo(Leu)2Cl2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苯甲酰三氟丙酮(L)和三苯基氧膦(TPPO)、联吡啶(Bipy)、邻菲罗啉(Phen)、四甲基氢氧化铵(NMe4OH)与稀土离子的三合型、四合型配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元素分析熔点测定并系统测定了配合物的热重差热曲线及红外光谱。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Cu(II)草酰胺衍生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G DTG DTA热分析技术 ,研究了N ,N’ 双 (氨烷基 )草酰胺合铜 (II)配合物在动态空气气氛中的热稳定性 ;结合微分法 (Achar法 )和积分法 (Coats Redfen法 )协同处理非等温TG数据 ,通过对比热分解动力学参数E和lnA ,提出了配合物热分解反应机理 ;并由动力学补偿效应获得了E与lnA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三种溴化重稀土甘氨酸配合物(GdBr3·3Gly·3H2O、TbBr3·3Gly·3H2O、DyBr3·3Gly·3H2O)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用Ozawa法、Kissinger法、Achar微分法及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了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E和A),并推断出了配合物失第1分子水、失第2分子水、脱甘氨酸步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其热分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da/dt=A/β·e-E/RT(1-α),dα/dt=A/β·e-E/RT(1-α)2,dα/dt=A/β·e-E/RT(1-α)2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二核和三核(金属离子的个数)钌(Ⅱ)吡啶和联吡啶混合配体的化合物。利用色谱柱分离法使产物得以有效的分离。这类化合物在组成上具有吡啶和联吡啶两种配体,两组元分别为顺、反结构。这种组成和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得这些化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与已有的二核化合物相比,具有独特之处:一个化合物中具有几个不同金属向配体的电子跃迁过程(MLCT)。它们的IR吸收特征,特别是氰配体成桥后IR振动频率的变化,证明了二核和三核化合物的形成。所得新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光致发光性能,在一个化合物中同时具有两个不同波长的发射峰,这一发光特性与它们的二元组成是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5.
用红外光谱和X 射线分析对双水杨基乙二胺合铬配合物 [Cr(salen) (H2 O) 2 ]NO3进行了表征 ,并用TG和DTG方法对其分解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通过用微分和积分的方法对其非等温动力学的分析与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提出了最可能的动力学模型方程 相似文献
16.
Terrestrial Degassing, Thermal Infrared Anomaly and Earthquak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3,38(13):1108-1108
17.
目前,人们对木炭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但是生产木炭的树木生长非常缓慢,砍树烧炭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国家不得不禁止使用木材烧炭.为了缓解木炭需求与保护生态资源的矛盾,已经找到了一种完全能替代木炭的再生材料,就是用竹子烧制的竹炭.此次实验就以竹子为原料,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通过测定和计算活性炭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来研究竹制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对Ru(Ⅲ)离子及其配合物的吸附规律、特征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邻苯二甲酸镍配合物的流变相法合成及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四水邻苯二甲酸镍,用TG、DTG、DSC、红外光谱、质谱研究了它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机理.邻苯二甲酸镍在氮气气氛中热分解分为三步:第一步四水邻苯二甲酸镍分解为无水盐;第二步无水盐分解为碳酸盐和有机化合物,生成的有机化合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酐、9,10-蒽醌等;第三步碳酸盐继续分解生成氧化镍和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20.
红曲黄色素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纯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3)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法和热分析法研究了红曲黄色素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红曲黄色素于120℃下短时间内比较稳定,在100℃以下可长时间稳定。热过程有可能破坏红曲黄色素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酮共轭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