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乳酸膜表面氨等离子体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氨等离子体对聚乳酸膜表面进行改性以及改性时发生的化学变化,采用接触角和XPS来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氨等离子体能对聚乳酸膜表面进行改性,氨主要以-NH-CO-或C-N和-NH3^ 基团形式接枝在聚乳酸膜表面的链段上,并且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从5min延长到20min,聚乳酸膜表面N元素的含量也从3.2%增加至5.2%(P=80W,而接触角则随聚乳酸膜表面接枝上亲水性极强的-NH3基团含量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王武 《科技资讯》2014,(3):119-120
根据对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它主要使用辛酸亚锡对改性之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与丙交酯进行催化,然后进行制备。分别使用扫描电镜、热失重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等一系列方式对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及其结构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对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发现聚乳酸与纳米二氧化硅之间发生了相应的化学反应,纳米二氧化硅在聚乳酸基体中处于一种分散的状况;根据热失重研究中的结果,发现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材料的热稳定性性会受到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多少的影响,如果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处于增加的状态,那么热稳定性也会随之提升。通过力学性能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在材料中加入无机纳米例子,能够在很大程度提升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3.
聚乳酸是一种无毒、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惰性,是国际公认的绿色高分子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聚乳酸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生物降解高分子--聚乳酸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然矿石--改性片麻岩为聚合反应的催化剂,通过直接缩聚方法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并应用FTIR,^1H-NMR,DSC等测试手段对两种不同催化剂制备的聚乳酸的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同时也研究了反应时间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LA)/聚环氧乙烷(PEO)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和拉伸测试,对PLLA/PEO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PEO的质量分数对PLLA/PEO纳米纤维膜的结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O的加入,降低了PLLA/PEO纳米纤维膜的平均直径和直径分布宽度,提高了纤维的结晶速度、结晶度及断裂伸长率;PEO分子可提高聚乳酸分子链的运动能力和降低纤维的取向度,从而降低因取向引起的中间相含量,提高结晶相含量,进而改善聚乳酸纤维的结晶性能和韧性。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的合成和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乳酸类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乳酸均聚物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和直接缩聚法.直接缩聚法包括溶液缩聚和熔融缩聚;按照反应机制,开环聚合法包含阴离子型开环聚合、阳离子型开环聚合和配位开环聚合.本文讨论了各种聚合方法的机制和研究进展.由于乳酸均聚物合成的成本高,产物分子量低及其疏水性、脆性等性能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目前对聚乳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性上,本文详细介绍了共聚、交联、表面修饰等化学改性方法和共混、增塑、纤维复合等物理改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聚乳酸的合成及改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改进聚乳酸的合成工艺条件,使用无毒或低残留量的催化剂;用新材料对聚乳酸进行改性.在克服原有缺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用途的聚乳酸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的热性能及机械性能,以PLA为基体,正硅酸乙酯为SiO2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和静电纺丝工艺制备PLA/SiO2复合纤维膜。研究表明:通过静电纺丝,SiO2被成功引入PLA基体制备成纤维膜,其中PLA呈非晶态,且SiO2增大了PLA的分子间距;SiO2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800 ℃时的残余量;SiO2可以提高复合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且当(SiO2)为1 %时,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至2.82 MPa和42.2 %;静电纺丝纤维膜内的纤维无序排列,粗细不均匀,SiO2引入后,PLA的孔洞更加明显、致密。总之,SiO2引入PLA基体后,复合纤维膜在800 ℃的残余率显著提高,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改善,且形成致密的孔洞结构。  相似文献   

8.
木质素(lignin)作为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生物质资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已被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本文在对碱木质素烷基化修饰的基础上,利用其丰富的羟基对右旋丙交酯进行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烷基化木质素接枝右旋聚乳酸(LGPD)。通过对LGPD自身结晶行为的研究表明,木质素的存在能够促进右旋聚乳酸(PDLA)的结晶,提高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相对于4臂右旋聚乳酸(4a-PDLA),将LGPD作为添加剂加入到左旋聚乳酸(PLLA)后更有利于立构复合晶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共混材料的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聚乳酸透气膜,并研究了其用于猪肉包装的保鲜效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乳酸膜,通过添加N-甲基吡咯烷酮,使得薄膜具备多孔结构.对薄膜的透光率进行了测试,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仪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基团组成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聚乳酸多孔膜扫描电镜图与聚乳酸纯膜相比,薄膜内部具有均匀的多孔结构.从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出,添加了N-甲基吡咯烷酮的薄膜与聚乳酸纯膜的吸收峰没有明显的差别,说明N-甲基吡咯烷酮在后续操作中从薄膜中分离出来,形成孔洞后并不会影响聚乳酸膜本身结构.在薄膜用于新鲜猪肉的包装中,通过聚乳酸透气膜的包装,猪肉的保质期得到了延长.与保鲜袋、保鲜膜、聚乳酸纯膜包装的猪肉相比,聚乳酸透气膜能有效延长猪肉保质期2~3 d.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热牵伸和热定型处理对静电纺丝左旋聚乳酸平行纳米纤维膜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拉伸试验表明,在100 ℃热空气条件下,沿纤维排列方向上牵伸300%、热定型10 min的纤维膜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103 MPa和1.83 GPa。扫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经热牵伸后,纤维的直径随牵伸率的增加而减小,其致密及平行程度相应提高,纤维内部转变为垂直于纤维轴且平行排列的片晶结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膜的结晶度随牵伸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热定型时间先增加后减小。广角X射线衍射和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可知,纤维膜经热处理后的结晶为α型,其微晶尺寸及晶面间距均随牵伸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热定型时间先增加后减小,而纤维内部的针状微缺陷随着牵伸率的增加而变得更加狭长有序,使得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选用PPA-Zn、TMC-328和TMP-3000为成核剂(NA),分别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改性制备成PLA/NA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偏光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动态热力学分析和热变形温度测试研究PLA/NA材料的结晶行为、动态热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结果表明,3种成核剂中,PPA-Zn和TMC-328更能提高PLA结晶度、储能模量和热变形温度,PLA/PPA-Zn和PLA/TMC-328半结晶时间分别为0.27min和0.28min,晶体形貌分别为针状晶和枝状晶,为α晶型,初始储能模量分别为3.921GPa和4.486GPa,110℃退火60s结晶后的热变形温度分为127.1℃和121.1℃。  相似文献   

12.
聚乳酸多元醇是合成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的关键软段原料.分别以1,6-己二醇与三羟甲基丙烷为链转移剂,在Sn(Oct)2的作用下使L-丙交酯开环共聚,成功制备出3种聚乳酸多元醇低聚物.通过1H NMR、FT-IR及GPC表征,表明:聚合物的结构与预期设计的吻合;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 202、1 065、1 613; PDI分别为:1. 17、1. 12、1. 17,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浸泡迁移实验对负载5%的石墨烯?氧化锌?左旋聚乳酸/左旋聚乳酸复合薄膜材料中纳米氧化锌迁移量的影响,主要探究了在不同食品模拟液(酸性、油性和水性)、温度(30°、45 ℃和60 ℃)和浸泡时间(3、5、7 d和10 d)3种条件对薄膜迁移含量、膜的表观结构和水汽透过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3种环境中均检测到不同程度的纳米氧化锌粒子迁移. 其中,纳米氧化锌的迁移规律如下:油性环境>酸性环境>水性环境,且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延长,迁移量增加,导致纤维膜表面粗糙,水气透过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小檗碱聚乳酸微球, 选择小檗碱与聚乳酸的投料比、二氯甲烷与水的体积比和乳化剂PVA的质量分数3个因素为实验因素,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优化指标, 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测定微球的粒径分布、包封率,并进行体外释药试验。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算术平均粒径为(53.0±3.5)μm(n=500),载药量为(8.96±0.3)%(n=3),药物包封率为(83.4±0.5)%(n=3),37℃时30d内微球体外累积释药量为82.03%。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球形圆整,释放良好,分子量2.5万左右的聚乳酸较适宜制作微球。  相似文献   

15.
质量流量比对全气膜冷却叶片冷却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昆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4951-4955
采用瞬态液晶技术获得了全气膜冷却涡轮导向叶片全表面的高分辨率气膜冷却效率分布云图。实验在放大模型中完成,叶栅构成为三叶片两通道,叶栅进口雷诺数是1.0?05。叶片前缘有8排扩张型孔,压力面有21排轴向角孔,吸力面有24排轴向角孔。气膜孔排由2个供气腔供气,前腔二次流与主流的质量流量比为4.56%,后腔为4.67%。结果表明:受叶栅通道涡作用,气膜出流在吸力面呈聚敛状,在压力面则呈发散状。在三种质量流量比情况下,叶片平均冷却效率分布大体一致。随质量流量比的提升,叶片平均冷却效率提高,叶片前缘区域,气膜冷却效率提升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A series of polylactic acid (PLA) based nanocomposite fibrous membranes,including neat PLA,PLA/hydroxyapatite (HA) and PLA/HA/graphene oxide (GO),were fabricated via electrospinning method.Th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respectively.The thermal sta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To estimate the cytocompatibility of asprepared PLA/HA/GO fibrous membrane,MC3T3-E1 cells were cultur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ell adhe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cap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SEM and MTT test.The electrospun ternary PLA/HA/GO membrane exhibited three-dimensional fibrous structure with relatively rough surface morphology,which made itself ideal for cell attachment and proliferation in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The fluorescence microscopy,SEM and MTT test confirmed that the PLA/HA/GO nanocomposite fibrous membrane created a proper environment for the seeding and proliferation of MC3T3-E1 cells.  相似文献   

17.
针对皮肤科中常见但治疗难度大的黄褐斑,提出基于聚乳酸微针的外用药物治疗方案。纳入12例黄褐斑患者,对照侧皮损处仅外用0.1 mL 2.9%氨甲环酸精华液,实验侧皮损处先使用聚乳酸微针预处理皮肤,然后外用0.1 mL 2.9%氨甲环酸精华液,治疗共持续8周,从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患者满意度、黑素指数和红斑指数、CBS相关参数、不良反应方面比较了对照侧和实验侧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与仅外用氨甲环酸精华液相比,聚乳酸微针联合氨甲环酸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更佳,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黑色素水平、改善血管病变,但对局部炎症没有进一步改善作用;患者对实验侧治疗的满意率(83.33%)远大于对照侧(41.67%),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Polylac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from commercial available cheap aqueous lactic acid (85%-90% w/w) using succinic anhydride and SnCl2·2H2O as catalyst in the absence of organic solvents. As a result, polylactic acid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60000 was prepared in 10 h. The new procedure is much simple, cheap and outstanding in that the start material is aqueous lactic acid; the catalytic system is environmentally benign.  相似文献   

19.
涂层高分子微针作为一种经皮给药系统,由于具有诸多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采用热压法制备了带有4个限位大针的聚乳酸微针;借助限位板的辅助作用,分别采用翻转浸渍法和漂浮浸渍法将聚乳酸微针浸渍到磺酰罗丹明B(模型药物)的涂层溶液中,制得涂层聚乳酸微针,涂层溶液与微针底板的距离约为300μm;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位移为300μm时,单根针受力可达1 N,表明涂层聚乳酸微针具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刺入皮下;涂层聚乳酸微针的单根针载药量约为15 ng,相对标准偏差为11.67%。此外,还制备了超疏水限位板,在其表面浸渍涂层溶液后几乎无溶液残留,解决了涂层溶液浪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