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调查滇西地区滇橄榄自然分布区的基础上,对9个自然居群的滇橄榄果实、种子、子代幼苗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滇橄榄种实和子代幼苗表型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12个性状在居群间、居群内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其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0.31%,居群内变异(50.81%)远高于居群间(12.67%),说明居群内变异是滇橄榄变异的主要来源.种子和幼苗性状与居群地理、环境因子及母树生长大多相关显著,而果实性状则与之相关不显著(P≥0.05);居群间表型性状的欧式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滇橄榄良种选育工作奠定基础,亦为制定持续健康的产业发展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木香花天然居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天然分布区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木香花居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居群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木香花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木香花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局群内存在广泛的变异,15个性状的F值范围为1.92~370.6,绝大多数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1.10%,居群间变异(35.92%)大于居群内变异(20.44%),说明居群间的变异是木香花的主要变异来源;对其地理因子与15个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经度对性状的影响较大;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天然群体可以划分为2类.  相似文献   

3.
以揭示濒危药用植物云南黄连不同居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抽取5个天然居群和2个栽培居群为研究材料,对其20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分析.采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云南黄连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黄连表型性状在居群内与居群间变异丰富,20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0.9%~75.1%,平均为33.6%,其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634~1.839之间;7个居群的变异程度也不同,变异系数在27.4%~37.1%之间,变异最大的为腾冲明光乡自治(TCZ)居群,变异最小的为贡县普拉底乡(GSP)居群;通过表型分化分析,居群间与居群内的表型分化不同,居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74.405%,居群内为25.595%,表明云南黄连的变异主要来自于居群间;20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现出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居群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7个云南黄连在阈值为10~15时被分为3类,但结果不以地理位置的远近作为分类的依据,且栽培居群与野生居群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白木香群体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4个省9个居群的174个白木香样品,分别测量其10项形态性状,并进行方差、相关和聚类分析.文中还以欧式平均距离10为阈值,采用UPGMA法将白木香聚成了4组.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在白木香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广泛的变异性,居群间F值在6.520~13.867之间,而居群内F值在24.033~94.081之间.居群内平均方差分量为52.62%,说明居群内的变异是白木香表型变异的主要部分.白木香居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3.38%,说明居群内的多样性程度大于居群间.多重比较还表明,白木香各居群间的变异系数和相对极差均无显著性差异.另外,各地理因子中,海拔对性状的影响较大,其次是年均气温和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遗传多样性水平,选取3个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进行表型性状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除最大花瓣长宽比(LPLW)以外的其余12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CV)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叶柄长(PtL)28.01%和花瓣数(PN)9.53%;心皮数(CN)的相对极差值(Ri′)高达89.12%;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变异范围0~37.23%,平均值13.01%,表明表型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根据UPGMA聚类将3个天然居群分成2类,华县和太白县为一类,柞水县为一类.  相似文献   

6.
桂花表型变化的环境依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地理变异规律。【方法】通过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26个桂花居群叶表型及9个桂花居群花表型变异情况及与地理-气候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桂花叶表型性状存在相当程度的变异,叶片8个性状变异程度各有差异; 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居群间变异占75.04%, 居群内占13.28%,居群间的变异是主要的变异来源。以地区而言,平均变异系数为19.08%,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湖北桂花镇居群(29.73%),而贵州夫子坝居群最小(13.68%)。就花表型而言,花序数目及花梗长变异离散程度最大。桂花与经纬度、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最热月最高温度等7个环境影响因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叶先端角度呈现由西向东减小的趋势,花瓣性状呈现由南到北逐渐变大的趋势。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明显将26个群体分成3组。【结论】桂花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相当丰富,且与地理-气候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密切,研究结果可以为桂花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14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80个位点数,其中多态性位点138个.结果表明,四川嵩草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大小与生境有相关性,而与海拔没有明显相关性(P=0.768>0.05,r=-0.232).AMOVA数据表明,四川嵩草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居群内(77.45%),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2.55%,遗传分化指数GST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0.2101),这一结果符合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从四川嵩草4个居群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以及用NTSYS对四川嵩草4个居群的的遗传距离矩阵与地理距离矩阵间的关系进行Mantel检测,结果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r=0.61211,P=0.9176>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前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开展对其居群遗传学研究有利于两面针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个广西两面针自然居群共138个样本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3个DNA片段,都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00%。两面针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27和0.356。两面针11个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90,居群内变异占51%,居群间变异占49%,说明居群间和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基本持平;居群间基因流(Nm)为0.52,表明居群间基因流动较贫乏。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53~0.334之间,居群间的聚类及Mantel检验(r=0.391,p=0.040)均表明广西两面针居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广西野生两面针种质资源多样性较高,有利于培育高品质的药材品种;就地保护是两面针资源保护的首选,选择个体数量多、居群内变异系数大,自然环境不易受到人为影响的天然居群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小豹斑鹅膏子实体形态多样,不同地域所采标本有较大差异.作者应用ISSR及ITS分子标记,对采自12个不同地区的小豹斑鹅膏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条ISSR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比例(PPB)为72.84%,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26 1,表明小豹斑鹅膏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其中57.4%存在于居群内,42.6%存在于地理隔离较远的居群间;12个地区样品的IST序列长度皆为710 bp,有30个碱基位点在ITS1区发生变异.2种方法的遗传距离分析及聚类结果基本相似,都表明小豹斑鹅膏的遗传分化与地域的相关性较大.ISSR揭示遗传分化及遗传变异的能力较ITS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核桃(Juglans regia)资源表型特征和多样性状况,为湖南省核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南省龙山县、泸溪县、靖州县、石门县采集的223份核桃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坚果表型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对其21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湘西地区核桃坚果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62%~79.21%,Simpson指数为0.171~0.823,Shannon-Wiener指数0.450~2.760,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8.37%~27.49%。单果质量5.28~31.70 g,<7 g的小果资源和>22 g的大果资源各有4份。基于核桃属DUS测试指南描述的坚果表型性状,补充了3种种形、3种沿缝合线纵切面形状、1种横切面形状和1种核仁皮色等质量性状。表型性状分析表明,表型分化系数平均为64.03%,21个坚果表型性状的群体间变异大于群体内变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15处,可以将15个群体划分为4个类群。Mantel检验结果表明,群体间的欧氏距离与其地理距离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502,P=0.023)。【结论】湘西地区...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省113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变异和多样性,12个描述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97,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叶身的变异程度最高;各表型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叶长与叶面积的相关性最高,相关性系数为0.85.基于12个表型性状,利用聚类分析将113份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基于叶面积、叶形、叶色等性状的差异,将113份河南地方种质资源分为31个类型.  相似文献   

12.
地黄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楠  李宏庆 《河南科学》2009,27(11):1386-139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地黄(Rehnwmnia glutinosa)14个自然居群、1个栽培居群和属内近缘种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黄不同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40.53%,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191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253,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AMOVA分析结果和基因分化系数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其遗传分化水平介于异交物种和自交物种之间.地黄居群间的基因交流程度有限(基因流为0.3784).Mantel检测显示自然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推断营养繁殖占优势和受人类栽培活动的长期影响可能是导致地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居群间遗传分化显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天然分布区选择8个居群,代表山西省西南、东南和北部地区,对叶片、种子、果实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变异系数(Cv)在3.1%~26.5%之间,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营养性状变异度水平最大,平均变异系数(Cv)为20.1%;种子性状最小,平均为8.98%;西南地区果实性状有较高的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Cv)达到20.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居群间和地区间多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O.01);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地区间的差异没有明显的地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泸定百合普洱居群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居群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对泸定百合普洱居群在形态、染色体和分子3个层次的遗传与变异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近20个性状,其结果为:①形态性状在居群内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营养性状的变异大于生殖性状;②泸定百合核型变异在居群内的差异不大.普洱居群核型公式为2n=24=4m(2SAT) 8st(4SAT) 12t.染色体变异主要以个体和细胞间的结构变异为主;③泸定百合普洱居群RAPD分析结果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5个RAPD引物的多态条带比率(PPB)平均为56.4%.  相似文献   

15.
泸定百合遵义居群与牟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居群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泸定百合遵义居群与牟定居群展开了形态和细胞层次的调查研究.共统计2个居群的20余个形态性状,分析其核型和及变异式样,得出如下结果:①形态性状在居群内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形态性状变异在居群间的分配量为21.16%,在居群内的分配量为78.84%.形态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②泸定百合遵义居群的核型公式为2n=24=4m(2SAT) 4st(4SAT) 16t,泸定百合牟定居群的核型公式为2n=24=4m(4SAT) 8st(4SAT) 12t.8.51%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来源于居群间,91.49%的变异来源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16.
利用RAPD技术对采自我国8个省份的9个罗布麻野生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08条.物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7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96,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339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841,即11.5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内,88.4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远高于居群内.居群间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显示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针对现有罗布麻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建议加强对现有自然居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冶勒自然保护区垂枝香柏的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冶勒自然保护区垂枝香柏(Sabina pingii(Cheng ex Ferré)的6个居群共6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10个引物共扩增出121个多态性位点,物种水平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98.37%,居群水平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相对较低,在37.40%~51.22%间. 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959,即总遗传变异中有50.41%的变异发生在居群内,49.59%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基因流Nm为0.5083. 居群间及居群内分化均较明显,可能是由于地理隔离  相似文献   

18.
利用RAPD技术对蒙古韭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方法分析了内蒙古野生分布的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egel)10个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等.12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多态带占总谱带的 95.65%;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2977;1.7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而98.26%的遗传变异都存在于居群内部;遗传距离在0.2177~0.5965之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狭边大叶藓(Rhodobryum ontariense)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边大叶藓[Rhodobryum ontariense(Kindb.)Paris]为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本研究选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河北、河南、四川和陕西四省的9个狭边大叶藓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狭边大叶藓居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用8个ISSR引物对9个居群共58个样品进行扩增,共获得47条清晰的扩增位点。POPGENE分析表明,狭边大叶藓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7.75%,Nei’s基因多样性为0.153 0,Shannon’信息指数为0.222 8,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299 7,居群间的基因流为1.168 2)。AMOVA分析表明,大多数遗传变异(84.07%)存在于居群内,15.9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Φst=0.159 3)。UPGMA聚类分析表明,狭边大叶藓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r=0.404 95,p=0.979 1)。  相似文献   

20.
选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溪坞和凉源、浙江台州临海天台山、浙江舟山嵊泗列岛、江苏苏州天平山、广西上思十万大山、台湾宜兰县马告生态公园和云南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居群的40份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mbellatus(Arn.) Par.)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应用筛选出的12条引物,共扩增出172条清晰、重复性高的条带.使用POPGENE 3.2分析发现:其中158条条带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91.86%,根井正利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2 2,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I)为0.445 9,说明节茎曲柄藓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8个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634 6,居群间的基因流(N_m)为0.287 9,63.3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36.6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说明节茎曲柄藓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基于ISSR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以遗传距离65为分组阈值,8个居群可被分为6组,节茎曲柄藓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由地理因素造成,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可能与生境的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