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利用硅胶柱色谱对新鲜狼毒大戟地上部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中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12-去氧佛波醇-13-十六酸酯(1),没食子酸乙酯(2),槲皮素(3),没食子酸(4),东莨菪内酯(5),七叶内酯(6),β-谷甾醇(7).全部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狼毒大戟地上部分得到,其中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飞扬草中的酚类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从飞扬草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3'-甲基杨梅黄酮(3)、松脂酚(4)、4-ketopinoresinol(5)、3,4-二羟基苯甲酸(6)、咖啡酸(7)、香草酸(8)、丁香酸(9)、没食子酸乙酯(10)、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11)、橙黄胡椒酰胺(12),其中化合物3、5、8、10~12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猪殃殃氯仿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分离得到了9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原儿茶酸丁酯(2),原儿茶酸乙酯(3),二氢咖啡酸乙酯(4),顺式咖啡酸乙酯(5),没食子酸甲酯(6),7-羟基-6-甲氧基色酮(7),1-丙烯酸-3-(3,4-二羟苯基)戊酯(8),1-(3,4-二羟基苯)丙酮(9).这9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剂提取和正、反相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采自藏区的俄色茶(Malus torangoades(Rehd.)Hughe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俄色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苷(1),根皮素(2),3-羟基根皮苷(3),3-羟基根皮素(4),三叶苷(5),槲皮素(6),槲皮苷(7),异槲皮苷(8),芦丁(9),金丝桃苷(10),香豆酸(11),咖啡酸(12).化合物1~5为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化合物6~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1和12为酚酸成分.其中化合物3~5和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壮药九龙盘Antenoron filiforme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检验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2-十五烷酮(1)、木栓酮(2)、三十烷醇(3)、褐煤酸(4)、β-谷甾醇(5)、豆甾醇(6)、邻苯二酚(7)、二十二酸(8)、4-甲氧基肉桂酸(9)、3β-angeloyloxy-7-epifutronolide(10)、6-羟基己酸(11)、柠檬黄素(12)、芥酸(13)、3,3′-O-二甲基鞣花酸(14)、β-胡萝卜苷(15)、没食子酸(16)、3-甲氧基槲皮素(17)、4′-甲基-棉花素(18)、圣草酚(19)、没食子酸乙酯(20)、没食子酸甲酯(21)、阿福豆苷(22)。除化合物5、6、15~17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九龙盘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爬树龙(Rhaphidophora decursiva)地上部分用甲醇提取,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构为:sesartemin(1)、(1R,2S,5R)-2-(3’-methoxy-4’,5’-methylendioxyphenyl)-3,7-dioxa-6-oxobicyclo[3.3.0]octane(2)、6,7-二甲氧基-4-羟基-1-萘甲酸(3)、原儿茶酸甲酯(4)、丁香酸(5)、1,2,4-三甲氧基苯(6)、原儿茶酸(7)、没食子酸(8)、没食子酸甲酯(9)、胡萝卜苷(10)和β-谷甾醇(11).其中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兴安杜鹃叶中对红色毛癣菌起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本研究依据生物活性追踪法,采用多种分离手段从兴安杜鹃叶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鉴定出16个化合物,分别为Daurichromenic acid(1),杜鹃素(2),香荚兰酸(3),二氢槲皮素(4),对羟基苯甲酸(5),伞形花内酯(6),去甲丁香色原酮(7),山楂酸(8),科罗索酸(9),萹蓄苷(10),丁香酸(11),山奈酚(12),槲皮素(13),熊果酸(14),齐墩果酸(15),槲皮素-3-O-β-D-呋喃木糖(16),化合物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3、5~7、11均对红色毛癣菌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6、7活性最强,为主要活性物质,其MIC_(80)为0.156 25~0.312 5 mg·mL~(-1),MBC为1.25~5 mg·mL~(-1).本研究首次发现兴安杜鹃叶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并筛选出活性单体.  相似文献   

8.
云南宣威产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干燥全草用甲醇提取,利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2个生物碱和3个三萜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构为:lycodoline(1),acetyllycoposerramine M(2),lycoposerramine-M(3),6α-hydroxylycopodine(4),12-epilycodoline(5),12β-hydroxy-acetylfawcettiine(6),lucidioline(7),α-obscurine(8),des-N-methyl-α-obscurine(9),lycopoclavamine-A(10),fawcettimine(11),lycoflexine N-oxide(12),α-onocerin(13),26-nor-8-oxo-α-onocerin(14)和diepiserratenediol(15).化合物4、5、12和15为首次从石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对壮药香艾纳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β-胡萝卜苷(Ⅲ)、咖啡酸(Ⅳ)、没食子酸(Ⅴ)、槲皮素(Ⅵ)、木犀草素(Ⅶ),其中豆甾醇、β-胡萝卜苷、咖啡酸、没食子酸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傣药“小鱼眼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技术对小鱼眼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鱼眼草全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包括6个生物碱类,5个萜类,2个黄酮类和3个酚酸类,分别鉴定为胡椒碱(1)、辣椒碱(2)、二氢辣椒碱(3)、3-吲哚甲酸乙酯(4)、3-吲哚甲酸甲酯(5)、3-甲酰基吲哚(6)、pomolic acid(7)、floridiolide A(8)、16-methoxycleroda-3,13-dien-15,16-olide-18-oic acid(9)、16-ethoxycleroda-3,13-dien-15,16-olide-18-oic acid(10)、木栓酮(11)、山奈酚(12)、槲皮素(13)、syringenin isovalerate(14)、没食子酸(15).结论化合物1~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对傣药决明属植物神黄豆(Cassia agnes Brenan)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傣药神黄豆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1~9为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桑色素-3-O-α-鼠李糖苷(2),山奈酚(3), 5, 7, 3′, 4′-四羟基黄酮(4), 3-甲氧基槲皮素(5), 3, 5, 7, 3′, 4′-五羟基黄酮(6),表阿夫儿茶精(7),表儿茶素(8),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9),原儿茶酸(10).其中,1~6、8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硅胶层析色谱、凝胶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常规分离方法对麻栎树皮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文献鉴定结构分别为:(+)-5'-methoxy-isolariciresinol-9'-O-α-L-rhamnopyranoside(1),isolariciresinol rhamnopyranoside(2),(+)-lyoniresinol 3α-O-α-L-rhamnopyranoside(3),槲皮素(4),5,7,3',4'-四羟基黄酮醇-3-O-葡萄糖苷(5),β-香树脂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其中,化合物1~6和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对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C-18反相色谱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ESI-MS,1 H NMR,13 C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元宝草全草(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之乙酸乙酯部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确定为:1-羟基-7-甲氧基酮(1),2-羟基-5-甲氧基酮(2),1,3-二羟基-2-甲氧基酮(3),1,7-二羟基-2-甲氧基酮(4),1,7-二羟基-4-甲氧基酮(5),槲皮素(6),山柰酚(7),3,8"-biapigenin(8),阿魏酸(9),咖啡酸甲酯(10),香草酸(11),β-谷甾醇(12)。其中,化合物2、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对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毛杨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myricitrin(1),myricanol(2),myricanone(3),没食子酸(gallic acid,4),ethyl β-D-glucopyranoside(5),间羟基苯甲醛(3-hydroxybenzaldehyde,6),异香草醛(7),对甲氧基苯甲酸(4-methoxybenzoic acid,8),对羟基苯甲醇(4-(hydroxymethyl)phenol,9),β-扶桑甾醇(β-rosaste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胡萝卜苷(daucosterol,12).首次用X-单晶衍射验证了化合物2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首次从石豆兰属植物芳香石豆兰中分离了13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为:moscatin(1),3,7-dihydroxy-2,4-dimethoxyphenanthrene(2),2,7-dihydroxy-3,4-dimethoxyphenanthrene(3),2,5-dihydroxy-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4),ephemeranthol-A(5),3,7-dihydroxy-2,4-di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6),2,4-dihydroxy-7-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7),coelonin(8),rotundatin(9),4',5-dihydroxyl-3,3'-dimethoxybibenzyl(10),moscatilin(11),batatasinⅢ(12),tristin(13).其中化合物5,6,7和9首次从石豆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薜荔(Ficus pumila)叶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比对文献,分别鉴定为:3-hydroxy-damascone (1),月桂酸乙酯(2),马桑酸(3),13-hydroxy-(9Z,11E,15E)-octadecatrienoic acid (4),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苄醇-β-D-葡萄糖苷(6)和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 (7)。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A549细胞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32.21μg/mL。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测试的4株人体致病菌和2株弧菌均无明显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从马六甲蒲桃果实中寻找化学成分,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马六甲蒲桃果实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和13C-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数据对照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1)、山奈酚-3-O-α-L-鼠李糖(2)、异鼠李素(3)、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4)、槲皮素-3-O-α-L-鼠李糖(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6)、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7)、杨梅素-4’-甲醚-3-O-α-L-鼠李糖(8)、6,8-二甲基乔松素(9)、乔松素-7-O-β-D-吡喃葡萄糖(10)、 stercurensin(11)、根皮苷(12)、3-甲氧基鞣花酸-3′-O-α-L-吡喃鼠李糖(13),4,5-二羟基-6-甲基-α-吡喃酮(14)、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15)、反式肉桂酸(16)和苹果酸二甲酯(17)。其中化合物11~10为黄酮,11和12为查尔酮,其中,化合物4、6、14、15和17首次从蒲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4、5、6、9、10、1133~17首次从马六甲...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新鲜霸王鞭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1H NMR和13C NMR的方式鉴出其结构分别为蒲公英赛醇(1),大戟醇(2),木栓酮(3),乙酰表木栓醇(4),西米杜鹃醇(5),α-菠甾醇(6),山柰酚-3-O-α-L-鼠李糖甙(7),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8)。化合物4,5,7,8为首次从霸王鞭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黄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研究黄皮(Clausena Iansium)的化学成分.从黄皮茎提取物二氯甲烷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mperatodn(1),8-hydroxyfurocoumarin(2),5-hydroxy-8-(3'-methyl-2'Joutenyl)furocoumarin(3),indizoline(4),methyl carbazole-3-carboxylate(5),3-formylcarbazole(6),elausine-O(7),clauszoline-K(8),1-(3'-melhyl-2'-butenyl)-2-hydroxy-3-formylcarbazole(9)和β-谷甾醇(10).其中,化合物(1)、(7)、(8)、(9)首次从黄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对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旱冬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1),桦木醇(2),(6aR,8aR,12bR,14bR)-1,2,4a,5,6,6a,8a,9,10,11,12,12a,12b,13,14,14a-hexadecahydro-4,4,6a,8a,11,11,12b,14b-octamethylpicen-3(4H,8H,14bH)-one(3),羽扇豆烯(4),Nepeticin(5),白桦脂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β-扶桑甾醇(9),山姜素(10),乔松素(11),2,3,4,5-Tetrahydroxypentanal(12),异香兰素(13),2-hydroxymethyl-phenol(14),2,3,4,5-tetrahydroxy-hexanal(15),没食子酸(16)和豆甾醇(17).首次用X-单晶衍射验证了化合物2和化合物3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