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链路层和网络层切换,在研究分析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网络的基础上,给出wFHMIPv6(WIMAXfast handover for hierarchical mobile IPv6)移动管理方案。在FHMIPv6的机制上引入一种快速触发机制,使切换过程的丢包率和切换时延都可以得到改善;同时,该方案需要的链路层信号和信息交互也较少,利于快速切换的实现。通过网络仿真对FHMIPv6和wFHMIPv6管理方案的网络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移动管理方案wFHMIPv6能够降低通信链路中的丢包率和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2.
结合链路层和网络层切换,在研究分析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网络的基础上,给出w-FHMIPv6(WIMAX-fast handover for hierarchical mobile IPv6)移动管理方案。在FH-MIPv6的机制上引入一种快速触发机制,使切换过程的丢包率和切换时延都可以得到改善;同时,该方案需要的链路层信号和信息交互也较少,利于快速切换的实现。通过网络仿真对FHMIPv6和w-FHMIPv6管理方案的网络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移动管理方案w-FHMIPv6能够降低通信链路中的丢包率和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的无线因特网切换方案(如Mobile IP)的若干局限性,提出一种称作“双路径切换”的基于IPv6的快速切换方案.该方案在Mobile IP基础上对域间切换进行改进,通过结合资源预留协议(Reservation Protocol-RSVP)快速恢复会话层数据流的通信连接,减少切换中断时延、降低丢包率和资源占用,使得在基于IP的无线网络中能够在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QoS)保证的同时支持大范围的移动性,且和Mobile IP方案相比,只要求增加路由器端提供对IPv6的支持,无需做其他改动。仿真结果表明,在中断时间和带宽利用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移动IP切换的长时延已经成为未来全IP网络移动性管理的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分析层次化移动IPV6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移动切换方案。借助于根移动锚节点(RMAP),保持了移动IP层次性管理域内切换的优势;对网络层快速切换的方案做出改善,结合MN在网络中的位置实施了最优路由器广播周期逐层配置,使其达到RMAP域内切换最佳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移动主机在外地网络中频繁的域内切换的性能问题,提出了移动IPv6的层次型管理的切换模型并给予实现.层次移动IPv6采用移动锚点,可以减少移动主机同本地域以外节点的信令交互,并对层次移动IPv6域内切换的原理进行了研究;组建了层次移动IPv6实验床和物理网络拓扑结构与之相似的移动IPv6实验床,对比移动IPv6的切换机制对层次移动IPv6的域内切换机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层次移动IPv6能够显著提高域内切换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MIPv6在WLAN内快速切换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下一代移动IP(MIPv6)在WLAN内的快速切换IEEE的“Mobile IPv6 Fast Handovers for 802.11 Networks”草案提出了一种快速切换的思想,通过链路层传递切换信息对其进行改进,将第三层的切换决策权交给网络(而不是移动节点),实现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切换并进,从而大大降低了切换时延.该切换算法在OPNET仿真环境下模拟实现.  相似文献   

7.
针对异构无线网络中的域间垂直切换,提出一种基于可信第三方的切换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协议分别考虑了向上切换和向下切换两种切换场景.文中还改进了一种三方密钥分配协议,用于实现域间垂直切换认证过程中的临时密钥分配.分析比较表明,该方案在安全和性能上具有较好的折中性.  相似文献   

8.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和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都是基于分组交换的技术,它们空中接口上的信道特征截然不同.在对传输层协议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NS.2网络仿真器对使用了SCTP的GPRS/WLAN异构网络中的切换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显示异构网络中的垂直切换始终存在着传榆中断的问题,但是从GPRS到WLAN的SCTP切换比从WLAN到GPRS的SCTP切换数据传输更流畅.  相似文献   

9.
集群服务器系统前端接口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链路聚集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适用于集群服务器系统的前端接口子系统方案,使得接口子系统中的接口机数目能随应用规模的变化而扩展,并增强了集群系统的可用性.链路聚集将多条物理链路聚合成一条单一虚拟的媒体访问控制(MAC)逻辑链路,通过将虚拟MAC解析为集群系统对外服务的虚拟IP(VIP),使多台接口机表现为单一IP的功能.利用链路聚集能在多条物理链路间进行负载均衡的功能,结合接口机的负载均衡策略来实现层次型的负载均衡,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I/O带宽.利用链路聚集的链路级容错,结合接口的检测机制实现了系统的高可用功能.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结果均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扩展集群系统的I/O带宽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移动终端切换的过程和现有的改进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切换方案——基于分片Cache更新的WLAN快速切换方案.该改进方案由基于动态域值的Cache更新策略、AP负载均衡策略和分片信道扫描的Cache更新策略组成.实验表明:该方案有效的避免了移动终端在静止和AP信号较好的条件下的Cache更新;在保证Cache及时更新的同时降低每次更新Cache的开销且又能有效减小切换时延,同时在AP选择时很好的考虑了AP的负载均衡.因此该方案能够显著得提高移动终端在AP间切换得性能.  相似文献   

11.
移动节点从一个接入路由器移到另一个接入路由器时会发生切换.由于链路交换延迟和IP层的相关操作使得移动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为减少移动IPv6切换延迟和满足时实需求,分析了快速移动IPv6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协议特点,采用预先注册的方法给出了一种快速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的融合方案,并详细的描述了该方案在宏观移动和微观移动情景下的原理架构结构和数据包的流程图.切换延迟分析结果,证明了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LEO卫星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切换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LEO卫星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分析了一种基于动态多普勒的切换管理算法,利用多普勒频移效应及卫星几何关系求出卫星发生切换的时间和位置。通过改进该算法和移动性模型为该应用提出一种基于切换预测的策略。为适当选取服务卫星,提出了最大服务时间、最大空闲信道数和最短距离这3种切换准则,它们都基于阻塞概率和中断概率的权衡。每个准则既可用于接入也可用于切换,故形成9种不同的切换准则组合。最后,以类Teledesic系统为例对改进算法和切换策略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the fifth generation,5G)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2项技术将网络进行了切片划分,让用户接入不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障的虚拟网络切片以获得服务。为了解决切片化网络中由于用户移动性而导致的切片重新接入问题,提出了最大化网络吞吐量的用户切换机制来降低越区切换对已有网络切片的影响。该机制根据用户业务类型的QoS服务等级筛选备选接入站点的归属切片,运用贪心算法选择能为用户提供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切片接入服务,在网络切片代理的体系架构下完成切换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在与功率接入、负载接入和随机接入3种切换方案的性能对比中,相关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越区用户数目和网络切片类型的增加,所提方案在保证较高网络吞吐量的同时,切换成功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远优于其他3种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位置标识与身份标识分离协议(Locator/ID Separation Protocol, LISP) 需要在其基础上部署移动IP(Mobile IP, MIP)才能实现移动性.针对此方案切换延时长、丢包率高、部署相对复杂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LISP协议的快速切换方法(FM LISP).改进方法吸取了MIP快速切换FMIPv6中链路层触发的机制,并结合LISP协议本身特性,省去了FMIPv6中转交地址分配、冲突地址检测及双向隧道的建立,简化了切换过程.仿真结果表明,FM LISP在切换延时方面较LISP+MIP方案有较大程度的改进,并利用原接入路由器的缓存功能,有效地降低了丢包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越区切换触发机制的局限,依据移动终端较规则的移动线路及其邻近基站部署的位置信息,构建协作小区簇,提出一种基于发送切换邀请的准周期触发机制.该机制在移动线路相对固定、移动速度较高的无线通信环境中能使越区切换的触发更及时、准确和可靠,也能使整个越区切换的实现过程得到简化,缩短整个切换的执行时间,提高越区切换的速度和效率,同时还能防止"乒乓切换"现象的发生.在城市BRT、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在传统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中,每次切换都需要交互大量信令,增加了切换延时的问题,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的框架,提出一种新的QoS上下文转移解决方案.它在移动节点执行切换的同时为实时应用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并且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移动节点切换后重新发起信令建立QoS转发处理所带来的延时,减少了移动节点会话的QoS服务中断.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本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实时业务切换时的延迟抖动,特别是在移动节点进行乒乓(ping-pong)切换时有较好的表现,实现了移动节点的平滑切换.  相似文献   

17.
移动节点在两个不同子网之间移动时将产生切换,移动节点的切换技术是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IETF正在开发快速切换和层次型移动IPv6来为移动IPv6提供切换机制。在详细介绍了两种技术原理之后,提出了一些改进,并给出了一个在层次型移动IPv6模型下的快速切换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