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盐碱化草甸羊草越冬根茎中可溶性糖和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嫩平原不同盐碱化草甸的羊草越冬根茎中果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越冬根茎中有机物质与土壤pH值、电导率及7月中旬时羊草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羊草越冬根茎中的果糖、蔗糖及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土壤中盐碱度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pH值和盐度的逐渐升高,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果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羊草越冬根茎中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7月中旬时羊草的密度和高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本企业搅拌型褐色酸奶品质的提升,本文通过单因素与Box-Behnken实验设计相互结合的方式,以感官评价得分作为依据,研究搅拌型褐色酸奶生产工艺中关键控制参数的最优化结果,研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5项工艺参数可以根据单因素优化设计而决定:蔗糖与葡萄糖比例5:5,总糖添加量8%,稳定剂为HBA-2L-5型,褐变温度95℃,冷却后熟时间为24h,其余3项工艺参数褐变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所得预测模型的校正系数R2Adj=0.9903,从而确定工艺参数为褐变时间240min、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8h。如此生产的褐色搅拌型酸奶颜色呈现黄褐色,有浓郁的焦糖味。在此条件下的验证试验中褐色酸奶的平均感官评分为83.1分与预测值(82.7)基本一致,最终产品呈黄褐色,焦糖风味与酸奶特有的风味相结合,口感细腻浓稠。  相似文献   

3.
地栽牡丹根系萌动前后营养物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政  郭冠男  王雪玲  申萍  何松林 《河南科学》2013,(12):2166-2169
以三年生实生苗牡丹‘风丹白’为材料,探讨牡丹根系萌动前后不同时期根系中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淀粉含量呈现先升高再下降,再升高后下降的整体走势.而可溶性蛋白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在相对休眠期(12月13日至1月10日)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可溶性糖积累明显并维持在较高的量,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逐渐增加.根系萌动(2月27日)开始后,牡丹根系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急剧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继续保持升高的总体趋势.根系生长旺盛期(3月6日至3月13日)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淀粉含量反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用Hongland and Arnon营养液培养蒜苗,研究温度和pH对蒜苗锌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0~7.0范围内,锌含量先升后降,在pH6.5时吸收量最大;温度对蒜苗锌吸收影响较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0~22℃),随着温度的升高锌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东海海参胶原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解制备低聚肽(分子量小于1 kDa),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东海海参胶原蛋白均有显著促进效果,低聚肽含量和收率均有大幅提高。当超声波功率为100 W时,中性蛋白酶酶解的低聚肽含量最高,达70.5%。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超声波辅助下中性蛋白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酶解工艺为:超声波功率100 W,酶解温度60℃,酶解pH 7.0,酶添加量5%(w/w),酶解时间2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低聚肽含量和收率最大达75.4%和52.9%。抗氧化试验表明,该低聚肽对DPPH和ABTS清除的效果均随低聚肽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该低聚肽对ABTS的清除快速高效,对DPPH的清除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增加。当低聚肽浓度为8 mg/mL,处理时间为30 min时,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19.0%和87.2%。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干法和湿法脱硫脱硝经验基础上,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先采用氨水吸收法脱除烟气中大部分SO2和部分NOx,再用铜基氧化物催化剂干法脱除大部分剩余SO2和NOx,巧妙地应用了湿法中逃逸的氨气,而湿法保护了干法中催化剂,较好地解决了工程中的难题。文中着重研究了影响脱除效率的因素,优化了工艺条件,从而给出了最好的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热触变体系是由热触变聚合物配制而成,其聚合物亲水主链中含有疏水片段或疏水侧基.应用试管倒置法研究了热触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浓度、pH值和添加剂等因素对体系热触变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22.5)×104,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5%范围内,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浓度越高,加入的NaCl和蔗糖的浓度越大,热触变温度越低;随着乙醇/表面活性剂加入量的增大,热触变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pH值为3.0~11.0范围热触变温度几乎不受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15Nb-25Zr-2Fe钛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800,1 000和1 200 ℃)对合金致密度、相组成、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致密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800 ℃烧结的样品主要由β相、α"相、α相和单质Zr组成。1 000 ℃和1200 ℃烧结的样品主要由β相和α"相组成,α"相含量随烧结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三种温度烧结的样品中均观察到未固溶的Nb,其含量随烧结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抗压强度逐渐升高,塑性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9.
由于菊芋中含有多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容易受到机械力或与空气中的氧作用发生褐变现象,影响高纯度菊糖的品质.实验以PPO的活性作为指标,考查了温度、维生素C的含量及pH值对PPO钝化的影响,确定温度100℃热烫4min,加入护色剂0.5%的维生素C溶液2mL,pH值是8为菊芋最佳的预处理条件,可有效抑制PPO的活性,防止褐变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木聚糖酶酶解小麦麸皮制备低聚木糖,为麸皮的深加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根据实验确定了木聚糖酶水解麸皮木聚糖的工艺条件,即酶浓度为1200 IU/g底物,木聚糖终质量分数为12%,水解温度为40℃,水解时间为6 h,总糖得率为57.12%,低聚木糖的得率为22.52%.对酶解液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木二糖和木三糖.  相似文献   

11.
从甘蔗糖厂周边环境采集污泥、土壤及污水样品,通过甘蔗糖蜜纯化发酵试验筛选提高甘蔗糖蜜总糖中蔗糖纯度的菌株,并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比较和26S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株提高甘蔗糖蜜总糖中蔗糖纯度的菌株m-6。菌株m-6纯化发酵10h,甘蔗糖蜜中葡萄糖、果糖的去除比例分别为96.5%、100%,蔗糖在糖蜜总糖中的纯度由初始的55.6%提高至85.7%,菌株m-6对甘蔗糖蜜有良好生物纯化作用。菌株m-6属于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  相似文献   

12.
甘蔗糖份含量的高低是决定糖厂榨季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蔗糖份的积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做了初步分析,找出影响蔗糖份积累的关键因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一个多元直线回归方程,对未来榨季的蔗糖份进行试报,效果良好,可供糖厂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干法和湿法消解大豆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中Cu,Mn,Pb,Ni,Cd的含量,比较了两种消解方法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干法消解与湿法消解在精密度方面有显著差异.干法消解样品时,测得的结果重现性好;湿法消解更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处理.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蔗糖酯防止面包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新工艺制备的蓖麻醇酸蔗糖酯及其复配制剂,用于防止面包硬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食品添加剂能有效地防止面包硬化,并且砚的容重也可得到有效地改善,最佳配方是:面粉500g,酵母10g,糖40g,盐5g,油15g,水300g以及复配蓖麻醇酸蔗糖酯5g。  相似文献   

15.
蔗糖占我国食糖总消费量90%以上,而甘蔗是蔗糖的主要原材料。然而,我国甘蔗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制糖成本越来越高,提高甘蔗及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对我国甘蔗制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近年来甘蔗基蔗糖高附加值生物转化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蔗糖生物催化相关的关键酶元件,以及多酶级联催化技术转化蔗糖制备结构多样性功能产品方面的应用,阐述微生物发酵技术利用蔗糖及糖蜜制备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方面的潜力,进一步探讨甘蔗基蔗糖高附加值利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蔗糖对悬浮培养肉苁蓉细胞的生长及苯乙醇苷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研究悬浮培养肉苁蓉细胞生长、蔗糖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蔗糖是限制细胞生长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蔗糖浓度下,比较肉苁蓉细胞干重和主要活性成分苯乙醇苷的合成情况,在30g/L的蔗糖浓度下最有利于肉苁蓉细胞的生长,最大生物量达10.84 g/L,苯乙醇苷最高含量可达干重的16.32%,产量为1296.04mg/L.  相似文献   

17.
导热系数是研究温度场的重要参数,基于石灰与红黏土酸碱互损随时间的演化,利用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仪,研究含水率、干密度以及龄期对石灰改良红黏土导热系数的影响,并建立经 验函数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石灰改良红黏土的导热系数随含水率的增加呈指数增长,随干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在15-27%含水率范围内,其导热系数平均增长53.87%;在1.25-1.65 g·cm?3干密度范围内,其导热系数平均增长87.06%;改良土导热系数随龄期的增加呈指数降低,降低速率逐渐减小,最终有趋于稳定的趋势,在龄期90 d范围内,导热系数平均降低16.6%。经验证分析,两种模型的整体误差均小于10%;可以很好的描述石灰改良红黏土的导热系数随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该规律以及模型,可以为日后相同土样进行石灰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在自然栽培条件下,只有块根内有一种淀粉酶(β-淀粉酶)的表达,其余器官中几乎检测不到淀粉酶存在.而在甘薯愈伤组织中,有两种α-淀粉酶和两种β-淀粉酶表达,这些淀粉酶与已报道的α-淀粉酶和甘薯块根的β-淀粉酶在性质上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蔗糖水解产物电解还原制甘露醇和山梨醇的工艺,以Raney Ni为催化剂,H2SO4为支持电解质,当总糖浓度为1.0mol/L,pH=9-10,电流密度为32mA/cm2,温度为40℃,通电量为理论电量的1.2倍时,总糖的转化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20.
转蔗糖: 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提高烟草的耐旱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蔗糖: 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sucrose: sucrose 1-fructosyltransferase, 1-SST)以蔗糖为底物催化生成蔗果三糖等低聚合度的果聚糖.将从莴苣中克隆的1-SST基因重组到pCAMBIA1300-als中,构建了在CaMV 35S启动子调控下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1-SST基因导入烟草中,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获得了转基因植株,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烟草中正常表达. 对T0代转基因烟草进行的耐旱性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6d的转基因植株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显著低于未转基因对照,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速度也明显比对照慢. 对转基因植株叶片糖分分析表明,转基因烟草植株积累果聚糖,并在干旱胁迫后含量明显增加,而未转基因对照植株不积累果聚糖. 在14%PEG溶液中未转基因烟草种子的萌发率仅为转基因烟草种子的一半;在附加200mmol/L甘露醇的培养基中未转基因烟草种子根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而转基因烟草根的生长发育正常.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转1-SST基因烟草植株耐旱性的提高可能与该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