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用限制性内切酶Sma Ⅰ和Apa Ⅰ分别对21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菌株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株临床分离株(00181、00174和0194)分别存在于亚型A、B、D中;16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奶相关和环境分离株主要存在于4个亚型中,其中2个亚型(C、D)均为奶相关分离株(包括原料奶、均质奶(储奶罐)和成品奶分离株),而加工厂地面污水分离株为独立的一个亚型(A)。 相似文献
3.
来自供应商的两群金黄地鼠,3周后发病,患增生性回肠炎(传染性回肠增生)。经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估计第一组200只地鼠中有75只,第二组200只中有60只患有该病。所有出现增生性回肠炎临床症状的地鼠中都分离出空肠弯曲菌(以下简称“空弯菌”)。病原体从粪便和回肠中分离到。许多无症状的动物都有以增生性回肠炎为特征的组织病变,除一只地鼠外,其他所有地鼠都分离到空弯菌。从另一供应商获得的48只无病地鼠中没有分离到空弯菌。用下述方法之一:病回肠浸出物,1×10~8个/毫升活的空弯菌或灭菌生理盐水灌服接种地鼠。用回肠浸出物接种的8只地鼠中均分离出空弯菌,其中有5只有增生性回肠炎的临床症状。用纯培养物接种的地鼠发生空弯菌移生到回肠,但无回肠增生。以上这些资料以及空弯菌与动物和人的肠道疾病的相关性,提示了空弯菌是地鼠增生性回肠炎的病因。但另外的协同和诱发的因素也应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4.
分别将采自青海柯柯盐湖和茶卡盐湖的土样、泥样富集培养后,提取DNA,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得到含16SrDNA的V9高变区的DNA片断,进行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相邻的盐湖中细菌多样性差异较大,同一盐湖中土样和泥样的细菌多样性也有较大的差异而且泥样中的多样性较土样的稍丰富些. 相似文献
5.
启动条件对活性污泥变形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反应器启动条件对于变形菌(proteobacteria)群落的影响规律,分别利用针对变形菌α与β亚纲的特异性16S rDNA引物,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方法,对两个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的变形菌群落进行分析.实验中采用不同来源的驯化污泥在相同进水条件下进行启动,同时模拟了城市污水碳源浓度条件对于变形菌类两个亚纲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污泥类型经相同启动条件的驯化产生了特异性的微生态结构和功能表现,碳源的投加对于菌群结构影响较小,但显著改变了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新疆乌苏泥火山区土壤细菌群落的16S rDNA V3区进行电泳分离,并用Quantity one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对主要条带进行回收测序.DGGE图谱显示,各土样细菌的组成有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相同月份、不同深度土样细菌组成相近.特异条带的回收测序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属是泥火山土壤优势菌群.新疆泥火山区土壤细菌多态性明显,并容易受生态、气候等因素影响,但优势菌群受此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检测食品中空肠弯曲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空肠弯曲菌保守序列(mapA)和细胞毒素调节基因(cdtB)预扩增后得到的双链核酸进行胶体金试纸条免疫检测,随着被检物中空肠弯曲菌浊度的增大,胶体金试纸条上的保守序列及其毒力基因检测线强度也呈梯度式变强.结果... 相似文献
8.
玉龙雪山冰川雪坑中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API荧光计数、恢复培养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了玉龙雪山不同深度积雪中的细菌数量、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结果显示:玉龙雪山雪坑样品中细菌数量和多样性指数与气候环境替代指标W(Ca~(2+)),W(Mg~(2+)),W(Cl~-)等具有相关性.可培养细菌隶属于三个不同系统发育群:Actinobactema(37%),Firmicutes(11%)和Proteobacteria(α-Proteobacteria)(52%),其中α-Proteobacteria类为优势类群.DGGE测序结果表明细菌属β-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类群,以β-Proteobacteria为优势类群,并且不同深度雪坑中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海洋型冰川雪中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群落结构与大陆型冰川雪相比,冰雪微生物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GPGE)和均一凝胶电泳(PAGE)在分离和鉴定SOD同工酶方面的应用.在GPGE中根据Rf值大小可将SOD谱带分为3个区:A区Rf值最小,对SDS敏感,为Mn-SOD;C区Rf值最大,对SDS不敏感,为CuZn-SOD;B区谱带Rf值位于两者之间,对SDS敏感,为Fe-SOD.根据GPGE图谱上谱带Rf值大小和对SDS敏感性来判断SOD类型结果与用抑制剂判断结果一致,它可作为一种SOD类型初步鉴定的简便可行的方法,相同植物材料经PAGE分离后不具备这些特性.在相同牛血SOD浓度下,GPGE检测SOD灵敏度可达10-15mol,PAGE为10-13mol;在1.56×10-12molSOD时,在GPGE中可分辨出4条带,PAGE仅为2条.枸杞Fe-SOD在7.5%胶中Rf值最大,在10%胶中与CuZn-SOD重叠,香橼Fe-SOD、Mn-SOD和朱桔Mn-SOD、CuZn-SOD在10%PAGE中相互重叠,在GPGE中它们都有规律地完全分离,可根据Rf值大小鉴别SOD类型.通过2次电泳阐明了GPGE分离和鉴定SOD的可靠性,它能有效地分离和鉴定在PAGE上重叠的3种SOD类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为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灵敏、快速,并且特异性强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和空肠弯曲菌多重PCR 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fox 基因、假结核耶尔森氏菌inv 基因、志贺氏菌ipaH 基因及空肠弯曲菌gyrA 基因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 优化退火温度等条件,分析多重PCR 的特异性、敏感性,使用该多重PCR 方法检测小鼠和豚鼠样品。结果多重PCR 扩增出了预计的PCR产物,即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511 bp)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779 bp) 、志贺氏菌( 290 bp) 和空肠弯曲菌( 156 bp) 。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 × 10 - 3 ng /μL(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 和1 × 10 - 2 ng /μL( 空肠弯曲菌) 。特异性检测未从其他菌中检测出阳性条带。使用该方法从样品中检测出不等的阳性样品数。结论该多重PCR 方法对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硫酸盐还原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西运城盐湖及太原市殷家堡污水处理厂等地采样,共分离到5株硫酸盐还原细菌纯菌株,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并结合现代分子遗传学方法其中一株鉴定到种,为Desulfovibriodesulfuricans,其余罩株鉴定到属,均归入Desulfovibrio属。 相似文献
12.
董新姣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3):42-43
从温州印染厂废水池污泥中分离出三株染料脱色优势菌,其中A1对活性桃红KD-8B脱色率为87.5%,A2对活性桃红KD-8B脱色率为90.2%,A3对弱酸猩红FG的脱色率为86.4%,并根据各菌株的个体、群体形态和生理化实验对细菌进行鉴定,三株细菌分别定名为:A1为睾丸酮假单胞菌,A2为嗜麦芽黄单胞菌,A3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3.
取自潮间带的污泥分别在不同温度下(80、100、121,℃)进行热休克预处理,富集产氢菌群并测定其产氢量,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混合菌群组成.结果表明:3种热处理条件下混合菌群的产氢量都要高于对照未处理菌群.DGGE图谱表明,与80、100,℃热休克处理混合菌群相比,经121,℃热休克处理富集的混合菌群,其电泳条带最少,测序结果发现该混合菌群中包括产氢菌Clostridium sp..从该混合菌群中纯化并鉴定了1株产氢菌株Clostridiumsp.T7(登录号HM104461).培养温度对菌株T7产氢有一定影响,温度在25~55,℃范围内菌株Clostridium sp.T7都能产氢,最适产氢温度是35,℃. 相似文献
14.
为鉴定光催化-厌氧好氧固定化微生物方法降解2,6-DNT和4-MNT的优势菌株,取连续运行40d的厌氧好氧反应器出入口的微生物样品.采用PCR-DGGE技术分离微生物,得到对2,6-DNT和4-MNT具有良好降解特性的优势菌种;发现厌氧反应器内不同位置微生物种类差别很大,好氧反应器内差别很小;反应器内有5种优势菌株:Delta proteobacterium,Pseudomonas stutzeri,Pseudomonas trivialis,Burkholderia cenocepa-ciaand Chryseobacterium sp.AKB-2008-VA6和1个未知菌株,以兼性厌氧和好氧方式生存.反应器运行期间,水质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5.
7株处理印染废水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石狮锦尚和伍堡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对碱性孔雀绿染料脱色能力强的7株高效菌株(B1、B2、B3、B4、B5、B6、B7),并对7株细菌进行鉴定:B1菌株为库特氏菌属(Kurthia),B2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B3菌株为色杆菌属(Chromobacterium),B4菌株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B5菌株为节杆菌属(Arthobacter),B6菌株为氧化产碱菌属(Alealigenes),B7菌株为棒状菌属(Corynebacterium). 相似文献
16.
6株光合细菌的富集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保定市护城河及白洋淀底泥中富集分离出6株光合细菌,分别编号为PSB-1、PSB-2A、PSB-2B、PSB-3、PSB-4、PSB-5。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试验,以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为依据,鉴定认为PSB-1、PSB-2B、PSB-3、PSB-5属于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的成员,PSB-2A属于红细茵属(Rhodobacter)的成员,PSB-4属于蓝细菌(Cyanobacteria)。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浸矿微生物活性及铜浸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从紫金山铜矿生物堆浸矿堆中分离出来的浸矿菌群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活性和对紫金山硫化铜矿石的浸出规律,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研究了15℃和30℃的菌群组成情况.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浸出10d,铜浸出率为87.62%,在最佳生长温度以外铜浸出率都会降低;15℃和30℃的优势菌分别为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两个温度下均有同一种劣势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优势菌种随温度的变化是与菌种的性质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硫化镍矿浸矿体系中的细菌群落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浸矿体系中的菌群结构及其演替规律与浸出率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硫化镍矿浸矿体系中的这种关系以提高浸出率,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对体系的细菌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硫化镍矿浸矿体系中,菌群组成菌属为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并在浸矿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演替现象,浸矿体系中的菌株演替和浸出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经过21d的浸出,硫化镍矿的浸出率达到70%,探索浸矿体系中细菌的种群结构及其演替与浸出率的关系,对优化浸出体系菌群组成,提高浸出率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