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还原型谷光苷肽为修饰剂,在水相中合成了稳定的核壳结构的 CdSe /ZnS 量子点.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CdSe /ZnS 量子点对 HSA 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28℃时猝灭常数为2.1×105 Lmol -1,结合常数为2.8×105,结合位点数为1.0,量子点与 HSA 的结合力为静电作用力,量子点对 HSA 的构型未改变.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药甲胺磷对CdSe/ZnS量子点荧光猝灭的现象,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农药甲胺磷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dSe/ZnS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程度与甲胺磷浓度在4.72×10-7~7.08×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8,检出限为2.5×10-7 mol/L.本法已成功用于大米及莴苣叶菜中农药甲胺磷残留的检测,加入回收率在91.7%~106.7%之间.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探讨了甲胺磷对CdSe/ZnS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3.
分别合成了表面带正电荷和表面带负电荷且粒径相同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以及表面带有负电荷的金纳米粒子(AuNPs),考察了AuNPs对表面带不同种类电荷的CdTe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结果表明:AuNPs对表面带正电荷CdTe量子点荧光具有更强的荧光猝灭能力,在pH=5~9时,AuNPs对表面带正电荷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为0.640~0.846,对表面带负电荷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为0.534~0.690.静电吸引可以增强AuNPs与CdTe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研究了CdSe量子点与富勒烯C60构成的模型太阳能电池体系中,荧光发射猝灭以及基态漂白恢复的动力学过程,发现二者间的荧光猝灭是由CdSe量子点与C60间的光致电子转移所引起的,并且电子转移的速率随着量子点粒径的增大而减小:4.3×10~9 s-1(3.0 nm),1.1×10~9s-1(3.5 nm),0.60×10~9 s-1(4.0 nm).该结果为设计、构筑以CdSe量子点为中心的光电转化体系,以及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水溶性ZnO量子点(QDS)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BSA使QDS的荧光增强并发生红移(从353 nm移至359 nm),说明量子点与蛋白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另一方面,QDS使BSA的荧光猝灭且最大发射峰发生明显蓝移(从336 nm移至326 nm),进一步说明量子点与蛋白间发生了相互作用。QDS与BSA作用后发射光谱的变化可能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配位及静电相互作用。QDS与BSA的相互作用表明QDS可以用来标记BSA。初步探讨了QD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6.
以焦粉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量子点,用合成的碳量子点对水中Hg~(2+)进行检测,并对Hg~(2+)与碳量子点的结合方式、反应机理等进行研究,探讨Hg~(2+)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机理。结果表明,合成的碳量子点在用于Hg~(2+)检测时具有较好的单一选择性;Hg~(2+)对该碳量子点的荧光有猝灭效应;用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Hg~(2+),灵敏度高,对Hg~(2+)浓度的检测范围为1.0×10~(-8)~1.0×10~(-7) mol/L,检出限为1.0×10~(-8) mol/L;Hg~(2+)对碳量子点荧光猝灭的方式为静态猝灭,二者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焓驱动过程,相互结合位点约为1,反应结合常数为1.0×10~5 L/mol。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硫化钼量子点的实验制备以及硫化钼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机制。实验中首先要明白硫化钼量子点的结构和荧光猝灭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爆炸物实验数据推理出荧光猝灭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氧氟沙星(OFX)、诺氟沙星(NOR)皆能使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当2种药物共存时可进一步使BSA荧光猝灭,借此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诺氟沙星、氧氟沙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种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使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稳定性减小;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药物与BSA结合位点数n近似为1.依据F(o...  相似文献   

9.
利用一步法在水相中合成表面包裹谷胱甘肽的碲化镉(CdTe@GSH)量子点.所合成的CdTe@GSH量子点水溶性好,在水溶液中性质稳定.量子点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荧光光谱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可调.溶液中的铅离子能够造成CdTe@GSH量子点发生荧光猝灭,猝灭效率与铅离子浓度成正比.利用此现象发展出检测痕量铅离子浓度的方法,线性范围在0.5~500 nmol/L,检出限低至0.1/L,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利用电喷雾-质谱和动态光散射研究了铅离子与CdTe@GSH量子点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量子点发生荧光猝灭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甲醛对量子点的猝灭作用: 由Stern-Volmer方程可得甲醛与CdTe量子点反应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5.67×1011  L/(mol·s), 结合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可知该过程为动态猝灭过程. 基于量子点荧光强度的降低与甲醛浓度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将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甲醛浓度, 并将该方法与分光光度法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对甲醛浓度的检测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