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利用波带片通光孔的半径与半波带数、焦距及波长的关系ρ_k=(Kf′λ)~(1/2)简单扼要地分析了在波带片主轴上,除了与波带片距离为f′这个主焦点外,与它距离为f′/3,f′/5,…等各点为什么是波带片的弱焦点,而在主轴上距波带片为nf′(n=2,3,…)的相应系列点为什么不是波带片焦点之原因。  相似文献   

2.
菲涅耳波带片的焦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涅耳波带片是一种光学器件,它具有易制造、面积大、轻便、可折迭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远程光通讯、测距、宇航技术中。本文主要讨论菲涅耳波带片的焦点和焦距。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波带片在合肥同步辐射实验室扫描软X射线显微镜中的应用,并对波带片离焦量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Matlab编程实现对菲涅尔波带片狭缝方程的可视化,为照相法制作振幅型波带片提供图样。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图样时间短、效率高。最后分析了影响图样设计精度的因素,并得出结论:波带片焦距越短或者波带片半径越大,精度越低;计算点数越少,精度越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波带片迭加的莫尔条纹规律,提出一种光学准直和定位的新方法,并对测量面内位移及离面位移的灵敏度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傍轴近似下菲涅耳 -基尔霍夫积分公式 ,讨论了波带片在离焦条件下的光斑特性 .通过数值计算 ,分别得到了在小离焦量和大离焦量时光强沿光轴径向的分布曲线、中心光斑的大小以及在特定范围内总能量随离焦量的变化规律 .为实际工作中应用波带片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7.
基于相干偏振统一理论,以电磁高斯-谢尔模型光束为例,研究随机电磁光束经菲涅耳波带片衍射后的传输特性,以及入射光的相干长度、偏振度和菲涅耳波带片的最大半径数对光强和偏振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光束的相干特性及菲涅耳波带片的最大半径数对聚焦光强会产生影响;偏振度极值的位置在焦点及次焦点附近,并且偏振度极值的位置随波带片最大半径...  相似文献   

8.
菲涅耳波带片即使用单色光入射时,除了主焦点外,还有一系列次焦点存在。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利用光程差可以从理论上比较简单、清楚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菲涅尔波带片衍射性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亥姆霍兹-基尔霍夫积分,严格地推导了菲涅尔波带片的光场的轴向和径向的强度分布表达式.通过不加任何近似的数值模拟计算,直观地显示了轴向和径向的强度分布随一系列波带数、焦距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全息元件光扫描原理,对双曲线、椭圆、线波带片用于多方向扫描作了分析,提出用无透镜付里叶变换全息图扫描复杂函数曲线的方法,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秦岭北缘巨型陆内俯冲带的深部物理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复合型大陆造山带。燕山末期——喜马拉雅初期由于华北板块相对于秦岭造山带的俯冲,在秦岭北缘形成巨型陆内俯冲带。反射地震剖面揭示该带为一向南倾斜的强反射波组带,并且在两侧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中该带表现为略向南倾的低阻带。南侧为高阻体,北侧为多层结构;流变学特征揭示,该俯冲带南部相似于造山带的核带,北部则相同于中、新生代的大陆汇聚带,充分证明了秦岭北缘巨型陆内俯冲带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一种超细晶粒钢焊接宽板抗断裂性能的数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0MPa超细晶粒钢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但焊接热作用可能导致焊接热影响区的晶粒长大及局部软化。通过数值分析方法,以800MPa超细晶粒钢母材性能为参照,对其实际焊接接头的抗断裂性能进行了评估。采用MARC商用软件,对不同中心贯穿裂纹尺寸的母材及其实际焊接接头拉伸板模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和拉伸过程模拟。焊接方法为脉冲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板的中心裂纹处于焊缝与热影响区之间的熔合区。用作对比的母材板的裂纹尺寸和位置、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等与焊接板完全相同。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焊接接头力学不均匀性对应力应变场的影响,并依据全面屈服理论对裂纹张开位移(CYOD)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CTOD值均低于同裂纹尺寸的全母材。因此,该拉伸板的抗断裂性能应优于全母材,焊接接头的局部软化并未对结构承载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800 MPa超细晶粒钢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但焊接热作用可能导致焊接热影响区的晶粒长大及局部软化。通过数值分析方法,以800 MPa超细晶粒钢母材性能为参照,对其实际焊接接头的抗断裂性能进行了评估。采用MARC商用软件,对不同中心贯穿裂纹尺寸的母材及其实际焊接接头拉伸板模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和拉伸过程模拟。焊接方法为脉冲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板的中心裂纹处于焊缝与热影响区之间的熔合区。用作对比的母材板的裂纹尺寸和位置、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等与焊接板完全相同。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焊接接头力学不均匀性对应力应变场的影响,并依据全面屈服理论对裂纹张开位移(CTOD)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CTOD值均低于同裂纹尺寸的全母材。因此,该拉伸板的抗断裂性能应优于全母材,焊接接头的局部软化并未对结构承载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汽雾射流冷却方式,在射流角为0°~60°时,研究了10 mm厚不锈钢板轧后超快速冷却过程中表面射流流动结构、换热区分布和钢板温降规律,分析了倾斜射流对钢板表面热流密度和冷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角通过改变钢板表面滞止区和横向流区面积、水流密度、介质流动形态和流动速度,影响钢板表面换热形式和热流密度分布,进而影响超快速冷却冷速;射流角为30°时钢板平均冷速和临界热流密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6.5℃/s和2.75 MW/m~2.  相似文献   

15.
最优船体货舱区分段环焊缝位置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船体分段划分的原则,提出为解决本课题而改进的遗传算法,设计出确定货舱区分段位置的计算模型,并建立了模糊目标函数,应用非均匀B样条曲线拟合船体型线,为此迅速得到货舱区分段船体外板的近似实长,以散货船为例进行试算,与船厂实际分段环焊缝位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钢板浪费减小,在货舱区域中钢板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达茂旗乌德缝合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德缝合带位于华北地块和北缘增生带之间,显示早古生代属于典型的沟-弧-盆体系。与碰撞造山作用同时,形成区域性构造混杂带,地层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资料表明,造山作用发生于加里东期,造山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主要表现为由北向南的洋壳俯冲和向北的陆壳仰冲,并伴随右旋剪切滑移运动。  相似文献   

17.
构建厚度为1.5 mm的板材精密冲裁有限元模型,分析板材精冲的变形过程.通过大量有限元模拟,重点分析压边力和反压力对精冲断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将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压边力不变时,随着反压力的增大,精冲断裂带长度不断减小,而断面平整度逐渐变差;当反压力不变时,断裂带长度不随压边力的增大发生较大改变,但断面平整度提高;当压边力和反压力相互配合时,冲孔断裂带最小,断面平整度最好;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说明压边力对精冲断面质量影响规律的模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8.
Gagnon K  Chadwell CD  Norabuena E 《Nature》2005,434(7030):205-208
The subduction zone off the west coast of South America marks the convergence of the oceanic Nazca plate and the continental South America plate. Nazca-South America convergence over the past 23 million years has created the 6-km-deep Peru-Chile trench, 150 km offshore. High pressure between the plates creates a locked zone, leading to deformation of the overriding plate. The surface area of this locked zone is thought to control the magnitude of co-seismic release and is limited by pressure, temperature, sediment type and fluid content. Here we present seafloor deformation data from the submerged South America plate obtain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receivers and acoustic transponders. We estimate that the measured horizontal surface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trench is consistent with a model having no slip along the thrust fault between 2 and 40 km depth. A tsunami in 1996, 200 km north of our site, was interpreted as being the result of an anomalously shallow interplate earthquake. Seismic coupling at shallow depths, such as we observe, may explain why co-seismic events in the Peruvian subduction zone create large tsunamis.  相似文献   

19.
甘孜-理塘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川西甘孜—理塘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总结了区内金矿化的特征和金矿床类型。研究表明,甘孜—理塘断裂带是由韧性剪切带、逆冲断裂带、断陷盆地带、推覆构造带、脆性破碎带和平移走滑带相互叠加、改造而形成的复杂断裂带。其演化历史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早期的洋壳俯冲、晚三叠世诺利晚期-瑞替期弧-陆碰撞、侏罗-白垩纪陆内会聚和喜马拉雅期断陷、推覆和平移剪切构造发育演化阶段。区内金矿化、金矿床(点)和金矿体的形成和分布,明显受断裂带的控制。金矿的成矿作用与该断裂带构造发展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营口-潍坊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中段一部分,自南向北发育潍北、莱州湾、黄河口、渤中、渤东、辽东、辽中等新生代沉积盆地(凹陷)。构造沉降量计算和作图结果表明,上述盆地的沉降史曲线有4种类型,它们对应不同的盆地类型。沿断裂带走向方向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说明,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自两端向中部逐渐迁移,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汇聚速率和汇聚方向的变化以及菲律宾板块的影响控制了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平均构造沉降量的变化,渤海湾新生代盆地是拉分作用和主动裂谷伸展两种作用共同控制形成的复合型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