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年级下学期的一次习作题目是《“我想对您说》,这次作文学生写的富有真情实感,把自己心灵深处最想说的话倾吐了出来。在众多《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中,有一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我。文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2.
姜煜 《奇闻怪事》2005,(4):47-48
[老师导入课题]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饭从哪来?农民耕种的结果。那么,农民在种地时都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先看下面的材料,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老师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要求每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相似文献   

3.
爆笑课堂     
长相 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请用四个字概括自己的长相。  相似文献   

4.
李顺的改变     
我校分来一名新老师,叫小黄,任四年级班主任。当他第一天查看班级学生名册时。原来兴奋、快乐的心情顿时被蒙上一层忧虑,原因是这个班上有个全校“出名”的孩子——李顺(化名)。这个孩子不仅仅好动,还会给班上造成严重的纪律麻烦,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有个学生,1982年要去德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临行前,他把准备在会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拿给王大珩看。王大珩一眼就发现自己的名字署在前面了。这篇文章的整个观点,是王院士在英国时就想解决的问题,但一直没有机会去做,也没有得到证实。他就把这个题目交给了他的学生,他的学生成功地做了这个实验,并据此写出了这篇很好的论文。因此,这篇论文的署名理应是王大珩在前,学生名字在后。然而,王院士却毫不犹豫地把名字的顺序改过来。但学生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实验工作,证实了导师的观  相似文献   

6.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读了一篇很“残忍”的日记。这篇日记是一老师“推荐”给我的,题目是《给青蛙做“手术”》。日记中写道: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09,(12):45-45
1、题目:一边……一边…… 小朋友写:他一边脱衣服,一边穿裤子。 老师批语:他到底是要脱还是要穿啊?  相似文献   

8.
【案例】 一天下午,我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一道错误率很高的题目让我不由地放下手中的红笔。这是一道关于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把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锯成若干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锯痕宽度不计),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和是( )平方厘米,体积和是( )立方厘米。从学生作业情况看,最大的问题集中在于“把一个物体锯(切)开后,表面积和与体积和的变与不变”产生疑惑,如何解这个“惑”呢?我也渐渐地“惑”了起来。突然,对面办公桌老师的一个动作使我脑中灵光一现,对!就这么着!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初一年级两个班的12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题:你对老师拖课有何想法?下面有四个选项,请任选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0.
[案例背景]开学初,有个同学问我:老师,为什么你的鼻子根部和其他老师不同,有一个明显的伤疤?学生问起这个伤疤,勾起了我许多年以前在危急情况下自己救自己的一个难忘经历。  相似文献   

11.
轻松60秒     
《少儿科技》2013,(3):46-46
到底多少个 某留学生的中文不太好。一天,他去中文老师家拜访,闲聊家常。留学生:老师,您有几个孩子?老师:1个。留学生:7个?老师:不是7个,是1个。留学生:11个,这么多啊!老师:不是11个,而是1个。留学生:又21个了?  相似文献   

12.
关静 《科技咨询导报》2013,(32):107-107
大学的数学习题课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纠正。老师在题目的选择上积极选取多学科融合题目,培养学生的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采用了新颖的习:题课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青年科学》2013,(4):60-61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位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生时,一位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差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班主任的批评。最后,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事后,人们给这个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其实是忽视右脑开发,忽视创新思维培养。扼杀了人们的想象力。科学家经研究证实。人的左脑是“普通脑”。右脑是“天才脑”,天才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天才在有意无意中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了右脑。你想知道自己右脑开发的情况吗?如果想,就请你在五分钟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出答案吧!  相似文献   

14.
为教学“5的乘法口诀”,某老师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精心制作成5张彩球图(每张5个彩球),准备以这些图片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每一句口诀。课上,当老师张贴出第一张图,并宣布课题时,学生中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随后,又有七八个这样的声音:“老师,我也已经会了。”并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老师一时不知所措,愣在讲台前……  相似文献   

15.
课间操还没做完,小明就跑来告状:“老师,下课时我不小心撞到了小林,他就抓我。你看我的脸上手上!” 我一看,可不是,脸上一道抓痕,手上还有更多,有几道还渗出了血。真气人,又是这个小林,总爱惹事。我很生气,真想把他叫来狠狠地批评一顿。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有一次看见几个小孩在摇晃小树苗,他沉思片刻,走上去把耳朵贴在树苗上。孩子们莫名其妙,问他干什么。孙老师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你们把他的命根都快摇断了。”孩子们听了,都惭愧地低下了头。然后,孙老师“罚”他们跟自己一起给小树培土浇水。从此,孩子们不但不再摇树,而且还当上了小树的“小卫士”。  相似文献   

17.
老师的手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感恩节到了,老师让孩子们画画。一名叫道格拉斯的学生画了一幅“手”的画送给老师。老师很奇怪,问他:“这是谁的手?为什么面手啊?”孩子回答说:“这是你的手啊!”原来,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不太好,老师并没有因为这个而疏远他,而是经常用自己的手去抚摸他,给他以鼓励、尊重。因而老师的手给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他画了这幅画,  相似文献   

18.
正确的绩效管理之道,在于遵循设定目标、业绩辅导和业绩评价三个步骤逐步展开著名管理学家、畅销书作家肯·布兰查德(Ken Blanchard)在谈到绩效管理的时候举了一个他教学的事例。他说,在他大学教学的十年里,有时会与其他的老师出现分歧,因为他总是在上课的第一天就把期末考试的题目告诉了学生。当同事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回答道:“我计划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去教授他们问题的答案。这样,当期末到来时,每个人都将会得到A的成绩。”布兰查德先生用他生动的教学案例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以及经理在这个系统所扮演的角色。他的教…  相似文献   

19.
《特区科技》2013,(7):56-57
美国很多学生酷爱可汗学院,因为它的视频把功课讲得更有趣。比尔·盖茨也因自家小孩喜欢它而心生嫉妒。课程从数理化到金融历史,什么都有,但老师只有创始人萨尔曼.可汗一人。有两万家学校干脆把教学方式逆转:学生晚上回家看可汗的视频,白天在课堂做练习!盖茨说他预见了教育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怎样上好数学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切实做好因材施教?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科学化的程度,以便老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效果不是取决于老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取决于学生自身掌握了什么。课堂教学科学化的程度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归纳起来,一定要符合四个规律:第一个规律,是学科体系的规律性。第二个规律,是学生认知的规律性。第三个规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第四个规律,是大课堂教学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