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埋隧道零开挖进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在安徽武高速公路07标隧道工程的施工体会,主要介绍了采用零进洞开挖施工工法确保洞口浅埋段的进洞安全和隧道洞口周围的植被得到妥善保护,堆护原有的生态地貌,严格按"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采用零开挖进洞施工工法,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进洞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武广客运专线铁路大断面双线隧道进洞施工为例,对全风化花岗岩地质条件下采用何种技术进洞施工进行了叙述,为同类条件下隧道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隧道洞口浅埋段是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变形过大甚至冒顶或通天坍塌,因此,选用切实可行的进洞方案对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快速进洞有重要意义,本论述详细介绍了锁儿头隧道出口穿越浅埋段土石堆积体的施工技术,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大丽高速公路石金山隧道“零开挖”环保进洞的技术方案,并为类似隧道进洞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隧道开挖进洞施工中,黄土层开挖进洞是施工难度较大的。本文介绍了新疆温泉水电站1号交通洞工程中风积黄土层进洞开挖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了一套风积黄土层进洞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具有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等优点,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阶段施工困难,监控量测等是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有力措施。某新建高速公路隧道地处湘西南地区,洞口偏压、围岩软弱,进洞阶段适逢雨季,洞口开挖后出现了大面积的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剥落,洞口地表开裂,截水沟压溃,严重影响隧道安全和稳定。将监控量测纳入隧道施工过程,根据预报和监测结果指导施工,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公路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产生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针对施工中的不利因素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论述,并介绍了隧道洞口施工的方法,对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合理选择安全的进洞方案至关重要。在进洞时同时借助一些辅助施工措施和改变隧道施工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洞口工程的土方开挖量,力争做到自然进洞能有效避免刷坡引发的山体边仰坡失穗的现象,即大大减少洞口防护工程量,节约了建设成本,又减少了植被的破坏,做到“零开挖”对工程的建设成本和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隧道工程,针对其埋深浅、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高、工期紧等特点,从实际的地层及隧道洞口处在深基坑内,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洞非常困难,从拱部进洞较容易的情况出发,提出了从拱部进洞的隧道动态分部施工工法,并对该工法的理论基础、力学特性、施工要点、监测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苏雄丰 《广东科技》2013,(14):144+111
隧道洞口施工是隧道工程安全的关键和前提,大部分洞口地质条件较差、岩层破碎、松散、风化严重、浅埋、偏压等复杂地层经常出现,需要制定安全、科学、合理、经济的专项进洞方案,主要包括施工技术和监控量测两项方案。以福建省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龙岩段)横山隧道为例,介绍了隧道进出口进洞施工的成功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太中银铁路段家2号隧道为例,介绍了半路堑式黄土偏压双线隧道进洞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软岩隧道开挖方法及施工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跨度软弱围岩隧道自身稳定特点,分析了影响其稳定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取对软弱围岩隧道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开挖方式这一因素,运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YSYS,对安徽芜湖龙山隧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上半断面超前法、两侧超前施工法和中壁CRD法3种不同施工方案下隧道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成都至自贡高铁白云山隧道全长13 340 m,为特长高瓦斯隧道,多工区、多阶段施工通风问题严重制约着隧道运营施工与人员安全。通过工作面最大通风量、最大供风量及沿程风压损失对不同工区施工阶段进行通风计算,设计单工区通风方案及隧道总体贯通顺序,并采用水气分离方法处理地下水及自动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隧道瓦斯浓度。分析表明:施工的大部分时间内,2#~6#斜井的瓦斯浓度均偏低,说明合理的通风方案及工区贯通顺序可以有效降低隧道瓦斯浓度;采用水气分离方法对地下水进行处理,将地下水和瓦斯分别排出,可进一步降低隧道内瓦斯浓度;监控系统对2#、3#和6#斜井出现的瓦斯排放异常情况及时报警提示并断电保护,保证了隧道施工进度及人员安全。针对特长高瓦斯隧道多工区、多阶段施工通风,基于隧道通风方案、贯通顺序、水气分离处理及瓦斯监测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通风监测设计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断层带施工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法对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进行动态开挖模拟,对比分析了中隔壁法和上下台阶法2种方案引起的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带围岩变形主要受最大主应力控制,剪应变主要呈"沿隧道纵向中间小两边大,沿断面竖向两边小中间大,沿断面横向右边小左边大"的变化趋势;围岩破坏主要为剪切破坏,断层上盘为最危险地带;此工程背景下,中隔壁法优于上下台阶法,中隔壁法导坑一的施工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下直径线盾构独头掘进距离达5.2 km,因此隧道贯通精度控制难度大。通过测量精度分析,单纯通过导线测量已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贯通限差要求,施工中通过导线直接传递定向、洞内加测陀螺边、地上地下控制网紧密联系等辅助方法,提高了贯通横向误差的精度,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寒区长大隧道温度实测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对寒区长大隧道内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基于数值仿真分析对不同环境气温、围岩原始地温、自然风速、列车运行速度和频率条件下隧道洞内温度场和冻结深度的变化规律及保温层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若环境气温或围岩原始地温低,自然风速大,或列车运行速度大和运行频率高,则洞内可能出现负温分布,所以寒区长大隧道结构防寒不应仅在洞口段;保温层法不能完全解决寒区长大隧道洞口保温问题,当环境气温低于15℃,持续冻结时间超过45d时,需要采取主动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6.
白龙江引水工程最复杂的科学和技术难题是工程穿越西秦岭段深埋长隧洞的工程地质问题,西秦岭地质背景复杂,目前研究成果较少。通过采用室内试验、现场测试和工程地质类比分析,对西秦岭1#隧洞的高地应力、岩爆、高地温、隧洞涌水及突水、有害气体等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深埋长隧洞中地应力极高,易发生岩爆或软岩大变形,可能发生软岩型大变形洞段长度占总洞长的12%,可能发生岩爆洞段长度占总洞长的45%;地下水丰富,区域断层的最大涌水量可达8.5×104 m3/d,隧洞内具备形成涌水或突水的条件;存在一定的高地温和有害气体及放射性危害,研究结果对西秦岭地区的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对工程地质问题进一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0IntroductionAlong with humancivilization progressing,longand deeply buriedtunnels have become highlyrecommendedafter a stage when people were usuallyreluctant to build them because of great difficultiesand huge investment in construction.Just as Mr.Wang Mengshu,academician of China Academy ofEngineering,said,“The19th century was a centuryof development of great bridges,the20th centurywas a century of skyscrapers,and the21st centurywill be a century of underground excavation.”Dur-ing Chin…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如何在学校体育中体现终身体育的思想,进而对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特长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提供设计依据,以流体力学为基础,藉以图论理论与方法将隧道通风系统转化为通风网络,利用节点法通风计算软件解算隧道通风网络,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及依托工程交通量等具体情况,对隧道左右线各不同交通工况进行通风计算,以按需分风为原则确定合适的通风设备开启数量。在通风解算过程中,将交通风压拟合为隧道内通风量的三次多项式,以轴流风机形式加入通风网络,改变以往采用常量交通风压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隧道近远期通风设计方案均能够满足隧道通风要求,节点法网络通风技术的可行性及适用性较强;左线近期通风中交通风压随着交通车速的降低迅速减小,其在总风压中所占到的比例在5.94%~28.37%之间。  相似文献   

20.
吸血鬼作为欧洲哥特文化所特有的一种意象,其形象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对吸血鬼形象变化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可以客观地了解每个时代人类精神需求的变化。同时探讨了吸血鬼形象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