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国外,人们把企业中从事体力劳动和经营、管理性劳动的人分别称为“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并且把这两者的比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劳动力队伍里又不断增添着一种新的“成员”,即“机器人”。有些人风趣地把它们称为“铁领工人”。在“机器人王国”日本,“铁领工人”的优越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筑波科学城中,有个西武百货商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随着实行自动化,所需要的蓝领工人和服务人员的数目减少,在美国很可能出现“知识型经济”。 在未来一二十年内,蓝领工人将会从1995年占美国劳动力的20%缩减到10%,甚至更少。同时,由于办公室工作自动化,非专业白领工人人数很可能从现在的大约40%减少到20%-30%。  相似文献   

3.
新劳力     
一个世纪前,发达国家里绝大多数人都从事体力劳动,比如农场主,服务员,工艺品店员或工厂的工人,当时的工人数量相当少。五十年后,在美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减少了一半,工厂里的工人占全部劳动力的35%,是人数最多的部门。如今,只有不到1/4的美国人靠从事体力劳动为生,而且大部分仍是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所占的比例只有约15%,和100年以前的比例差不多。  相似文献   

4.
二次大战后美国社会变化之大、速度之快连美国人自己都感到惊奇.白领工作者的增长就是其中之一.它影响到千家万户和社会各个领域. 白领是对蓝领而言,是指穿衬衣、打领带的工作人员,多数是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在美国官方统计中白领工作者一般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办事人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蓝领一般主要指第二产业及其延伸服务领域中的技术工人,主要从事体力劳动;与之对应的白领主要从事管理决策或产品的研究设计,以脑力劳动为主,工作报酬高于蓝领。随着科技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划界在现实中已变得模糊和片面,因而有所谓知识蓝领的概念出现。现以我国的情况为背景,讨论科技人才与知识蓝领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90年代的美国,被列入中产阶级的家庭,年收入标准应在2.5万~7万美元之间;从其职业看,主要包括专业人员(教授、律师、会计师、医生等)、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公务员、职员及推销员等(多数白领工人属于这一范畴)。有的学者把他们称为“新中产阶级”,以区别于农场主、小业主等“旧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孙家君 《华东科技》1996,(11):14-15
波士顿大学教授海卫·怀特说过:“日本的成功大部分是由于他们的蓝领工人懂得高等数学,看得懂复杂的工程图纸,并能从事先进的技术工作,他们这方面比美国蓝领工人强。”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总量、体力和道德观念,更取决于智力素质,文化素质,也就是受教育程度。现代企业中继续教育己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主要途径,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工程”。 一、现代企业继续教育的新格局 继续教育的发展是由企业运行机制决定的,现代企业制度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企业继续教育工程呈现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信息社会与企业管理的变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白领工人首次超过蓝领工人,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著的《大趋势》一书将此作为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标志,并将新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如果说这一改变没能被当时大多数人察觉的话,那么,20世纪末,Internet在全球的正式开通和迅速扩展则使全世界的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置身一个崭新的社会──信息社会,世界各地的企业已经面临着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全球性的生存环境。为求得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地重组企业流程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白领工人首次超过蓝领工人,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著的《大趋势》一书将此作为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标志,并将新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如果说这一改变没能被当时大多数人察觉的话,那么,20世纪末,Internet在全球的正式开通和迅速扩展则使全世界的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置身一个崭新的社会──信息社会,世界各地的企业已经面临着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全球性的生存环境。为求得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地重组企业流程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已成为信息社会企业竞争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劳工部今年10月份 统计的比率数 类别失业率总数男子,20岁以上女子,20岁以上青年,16一19岁%8 .07.06.720.6行才1上乃才 …通二6n甘 11已婚男子已婚女子有子女的女子全日工作者部分工作者7.79一5白领工人蓝领工人服务性工作人员农业工人4.1}1一09.36一1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与公共事业批发与零售商业金融服务业政府工作人员18.08.64 .68一3 6 .34一6白人拉美人黑人6一910.916一7据1981年11月16日《美国新闻 与世界报道》美国失业人口情况简表@古力~~…  相似文献   

11.
最近,正当人们大谈“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话题时,有外国专家认为,传统的工作概念将发生重大变化,未来的工作变化将发生在个人身上,“职业生涯”概念将被“工作生涯”概念所取代。 美国管理专家汤姆·彼得斯预言:“在今后10年到15年里,美国90%的白领工作岗位都将要么被摧毁,要么被改变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当中90%的人目前都从事着某种白领工作。”工作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问题,现在处于国家的决策和大多数经济学及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新的  相似文献   

12.
“圆领工人”是美国社会给那些在家上班、工作的就业人员的称呼。因为,这些人可以穿着圆领的T恤衫在家里干活。在家里上班、工作,是美国社会的新时尚。据美国劳动统计局对1997年5月的抽样调查,全美当月有在家里工作经历的就业人员共计2148万,在全体就业人员中占17%左右。当然,在家里工作,原因和情况各有不同。这些不同情况,恰恰可以折射出当代美国社会的某些变化及其特点。 在家工作的“圆领”人员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公司、机构的雇员,他们把公司、机构的工作放在家里完成。这一类“圆领”约有1500万人,占在家工作总人数的70%。55岁的比尔先生是纽约市一家帐务公司的分析师。每天上午9点,他打开电脑,接收来自公司的信息。随后按轻重缓急或公司  相似文献   

13.
“脑体倒挂问题”的思考/王春研“脑体倒挂”人们一般的理解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劳动者(主要指专门从事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发明和传播的劳动者)和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的劳动支出与经济收人出现倒挂,即脑力劳动者的经济收入跟体力劳动者相比普遍低于自己的劳动支出....  相似文献   

14.
泅过格兰德河墨西哥同它的北方邻国美国的边界线绵延起伏,长达二千六百公里,其中一千四百公里是以格兰德河和科罗拉多河为界的。近几年来,每年都有数十万墨西哥人偷偷越过边界进入美国。许多人是冒着生命危险游水过去的。因此,人们称他们为“湿背者”。在美国,通常又称他们为“短工”、“无证件工人”或“无护照短工”,甚至称他们为“黑户”。有一本外国小说《他们死在河中心》和电影《偷渡的苦工》反映的就是这些人的悲惨遭遇。  相似文献   

15.
非全日制工作日益广泛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越来越普遍地实行一种非全日制就业方式。所谓“非全日制工人”,简单地说,就是工作时间明显地少于企业正常劳动时间的工人。在八十年代初,西方国家中从事非全日制劳动的人起码在3,500万以上。西德、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美国、日本、挪威、新西兰,荷兰、英国、瑞典、瑞士等十三个国家中,有10%以上的就业人口从事非全日制工作。其中挪威高达28.3%,瑞典25.2%,丹麦20.8%,英国20%。从发展来看,非全日制就业近十几年来增长相当快。专家们预言,到本世纪末,每四个就业者中就会有一人是非全日制劳动者。  相似文献   

16.
人的性格丰富多样,有活泼的、有抑郁的等等。性格可以主导人生,人也可以改变性格,创业需要哪些性格的人,哪些人不适合创业? 1、缺少职业意识的人。职业意识是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性,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如职业运动员、职业演员等,他们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而一些工薪人员却对所从事的工作缺  相似文献   

17.
《科技智囊》2008,(4):I0047-I0047
外包是指企业将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交给其他(专门)公司完成。外包的范围按工作性质可分为“蓝领外包”和“白领外包”。“蓝领外包”指产品制造过程外包。“白领外包”亦称“服务外包”,指技术开发与支持其他服务活动的外包。其中技术开发与支持的外包一般采用一次性项目合同的方式寻求第三方专业公司的服务,称为“合同外包”;  相似文献   

18.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指卅,他们在实验鼠体内实现了通过“剪切”和“粘贴”基因技术来治疗血友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机电一体化带来了机械产品革命,现代机械由五部分所组成,已由减轻人类体力劳动的机械发展到减轻脑力劳动的机械,进而导致全面自动化。叙述了机电一体化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如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等。  相似文献   

20.
人们把档案工作者分成三种类型:研究型、服务型、复合型。“研究型”人才是指纯粹从事档案研究与开发的人才,“服务型”人才是指以服务社会及单位为专职的管理人员,“复合型”人才指两者得兼的人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员更应该立足“服务型”,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