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拟对文学翻译中由于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造成的译文与原作的"变异"现象做初步考察,用顺应理论进行阐释,试图说明在文学翻译中,变异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是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必然产物,是顺应语言与文化语境的自然结果。顺应理论对文学的翻译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袁洪 《南昌高专学报》2009,(2):70-71,87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在运用语言顺应论有关语言语境顺应原理的基础上探讨词汇翻译过程。该过程是根据语境顺应选择译语语音、语形、语义的最佳结合点的过程。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不断选择与摒弃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胡月婵 《科技信息》2010,(10):175-176
商标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商标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商标终极功能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语用顺应论为商标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认为商标翻译中应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顺应,社交世界的顺应及语言结构的顺应。  相似文献   

4.
张蕾  肖文科 《科技信息》2011,(19):I0200-I0201
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关照,广告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对语言做出选择的过程。为达到广告的交际目的,宣传鼓动劝服广告受众,广告语言会在语码、语言形式、语体风格、语类和话语策略等方面做出选择,这些选择要顺应广告交际的各种语境因素,包括物理世界、受众的心理世界以及社交世界。本文主要从广告语言的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这两方面对广告语言进行例举及分析,希望作为语言顺应理论解释力的补充的同时能指导广告更好地创作。  相似文献   

5.
关联—顺应语用翻译模式,是译者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在译文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的翻译过程。该语用翻译范式指导下的苗族文化翻译,要求译者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通过恰当的语言编码形式重现原语文本的文化因子,确保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苗族文化认知达到共享与体验的可能。调查研究表明:关联—顺应翻译模式的解释力,在于译者获取足够语境效果的基础上选择顺应于读者的语言来实现交际,而这种选择的可接受性取决于翻译策略的调整与择取。  相似文献   

6.
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就得不断选择语言,作出语用上的动态顺应,而这种语言顺应又会受到社会规约,社会心理和语言态度的制约。基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外语教学应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学生的心理动机,亦即这一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双 《科技信息》2009,(11):180-181
双关语的翻译问题一直都是译界难题。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探讨双关语翻译中灵活变通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例考察译者在双关语翻译中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方面如何做出动态顺应,旨在揭示顺应论对双关语翻译具有解释力和指导作用,译者在双关语翻译中应遵循动态顺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汉语新词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生活和文化等方面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新词翻译有助于向外国译介中国。近年来,新词的翻译因没有固有的翻译模式和现成的翻译方法而成为译界讨论的热点。尝试用动态顺应理论作为新词的汉英翻译理据,提出译者在汉语新词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与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三个方面的动态顺应,使译文能完整地诠释出汉语新词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9.
王燕妮  邹卫宁 《科技信息》2010,(22):I0387-I0388
在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中,新闻的作用日益凸显,而新闻翻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新闻标题则因其在新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而成为新闻翻译的重中之重。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我们探讨新闻标题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顺应性理论认为,新闻标题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顺应的动态过程,期间还贯穿着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互动选择机制,为当代学者探讨新闻标题翻译这个课题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顺应论是语用学的理论。将这一理论的核心——动态顺应引入商标翻译中,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商标译者在全面考察原商标词对各种语境和语言规则顺应的基础上,忠实地再现原商标词的标识功能,应将重点放在对目标消费者的文化传统、语言习惯、审美情趣及消费心理等等的动态顺应上。从而,使商标翻译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方的交际活动。广告作为一种以劝说、呼唤功能为主的操作型文本,其翻译应该更注重文化交流中的功能对等。研究表明:广告翻译中的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皆与源语、译语文本之间的直译有关,而重写是避免各类语用翻译失误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分析英文出版物中外编辑的初译稿和修订稿,可以看出语用顺应原则对外宣翻译的指导意义。翻译者应遵循顺应的三要素,即对外语语言现实的顺应、对国外受众的心理思维习惯的顺应和对国外受众的社会文化习俗的顺应。  相似文献   

13.
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言学。借助对"中华老字号"商标名如何做好英译的探讨,阐释译者该如何遵循顺应理论,使译文对商标标识性顺应,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顺应,以及对目的语消费者心理的顺应,尽量将老字号中商标中文名在原语中的顺应效果最大限度地传递给译入语消费者,为商标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实用翻译的一种,广告翻译的功利性决定了其翻译不可能是简单机械地重现原文,更不能死守传统的所谓“忠实”的翻译观。为了适应商业社会激烈的竞争,本文根据J.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提出:广告翻译是一个通过不断选择来顺应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从而成功完成广告翻译的任务,达到广告目的的一个过程。同时指出应该在哪些方面作出顺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公文汉译英为研究对象,以顺应论为依据,结合公文的翻译和顺应论研究,从词汇层级、句法层次、语境层次考察公文的特点;以V erschueren的顺应论和认知一致原则为基础,从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公文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语境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差异比较,说明译者为促成认知一致,在公文翻译过程中应如何顺应这些语境因素(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以及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16.
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点论认为,交际是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为了交际的目的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用该理论审视英汉翻译实践,英汉翻译也是译者在言外环境(物理世界、心智世界和社会环境)的规约下,为了跨文化交际成功这一目的在语言内部结构上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最终取得原文与译文的语用等效。但在翻译实践中,这一理论同样面临实践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译者采用相互适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信息接受者即译语读者在翻译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论是一种强调译语读者和译语语境的翻译理论,因而能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明目的论对新闻翻译的指导意义,一是编译,二是根据译语写作规范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