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东辉 《科技信息》2008,(13):308-308
从住宅室内环境、小区绿化、休闲交往空间环境、小区停车与噪音环境的控制等方面分析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居住小区的环境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论小区住宅的建筑节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翔 《科技资讯》2011,(2):75-75
本文对居住小区与住宅建筑节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小区用地选址、建筑总平面布置、建筑形体空间、道路布局、绿化布局以及树种配置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改善住宅建筑的外部热工环境同题.  相似文献   

3.
胡勇 《江西科学》2021,39(2):344-348
城市居住单元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体,现阶段,高密度居住区域是中国城市居住单元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居住区的居住舒适性又是最重要的关注点.围绕着生态适应性原则和人性原则,首先了解了居住单元的关键概念及其涉及的关键要素,对以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关于居住单元精细化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别从小区建筑物内部居住环境、小区建筑物外部居住环境、小区内部支撑环境3个方面的20个基本指标,对建筑物和小区内部居住环境进行精细化挖掘.探讨居住单元的精细化空间特征,为居民购买住房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绿色城市化、集约城市化是新型城市化重要核心内容,而低碳住房小区建设是实现低碳城市化建设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合肥市安置房小区翠微南园的实地调查,运用深度访谈等质性方法从低碳空间布局、低碳技术支撑、低碳制度构建和低碳文化培育等方面对翠微南园低碳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小区现状探讨了回迁安置房小区的低碳改造路径和策略.研究显示:小区存在空间布局整体上不紧凑、低碳技术支撑不够,以粗放式能源利用为主、低碳制度与文化构建匮乏等问题.建议小区在后期规划改造上,采用组团串联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绿色道路与绿色空间设计来降低碳排放和减碳固碳,美化空间环境;通过建筑技术低碳化、装饰环保化以及绿色本地营造低碳化环境;低碳技术的创新使用、低碳制度完善以及低碳文化的培育是低碳小区建设的有力支撑.本文旨为基于低碳目标的城市安置小区规划改造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洋  耿欣彤  余本锋 《江西科学》2021,39(1):122-127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大量社区逐渐老化.部分社区的公共空间已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甚至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现今老旧社区落后的公共空间环境亟待更新,为解决老旧社区内部公共空间相关问题,探索符合居民需求的社区更新策略.以南昌市青山湖小区为研究对象,对小区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出发,深入研究目前青山湖小区公共空间现状面临的问题.结合现状分析得出社区居民公共空间环境的各层次需求,对不满足居民需求的社区公共基础设施、道路停车空间、绿地空间等进行优化.同时注重社区交往空间的塑造,尊重社区个体间的差异,令居民于社区中获得归属感及幸福感.最终得到最符合居民心理预期的社区更新改造策略,解决老旧社区现状的不足与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的延续。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城市空间不但向全体市民开放,还欢迎境外人士前来。而居住区空间则不同。小区,作为城市中的一个基本居住单位,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方便、安静、安全和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因此小区空间理应属于小区居民所有,不容外界无关人员任意侵入。为此,小区空间的环境设计应采取与城市空间不同的对策。本文将以小区为居住单位来论述居住的空间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7.
旧小区的改造,近年来成为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是指导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理论。本文通过对泉州旧小区进行实际调查和现状分析,从建筑环境、道路环境、绿化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市政基础设施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管理环境七个方面总结出旧小区改造中的主要问题,并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进行指导,从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五个方面,探讨旧小区环境改造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从营造富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出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见解:小区规划模式的变异〈由单一走向多元〉;绿地与宜人居住环境的创造;小汽车停车位的解决;规划小区应具有地域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某商住小区在小区规划,环境景观设计等方面的新思路,阐述了住宅小区设计应契合城市整体环境,创造社会环境特色。设计注重路网的结构和人车分流,注重空间环境和庭院设计及系统的绿化,注重步行道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为单元模拟建立城市大气覆盖面模型,以小区为单元研究风环境与空气环境.获取城市建筑物空间坐标,利用二次曲面方程建立城市覆盖面模型,以新增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位置进行插值分析,将其纳入城市小区建筑群构成新的小区环境,籍此对其进行风环境的实验分析,模拟建筑物的尺度、间距、空间组合与朝向定位等参数,辅助城市小区风环境规划与优化。  相似文献   

11.
王波文 《太原科技》2011,(10):77-79,81
以阳泉洪西小区为例,通过对现代洪西小区的绿化环境的调查,从洪西小区绿化面积和绿化率,植物种类、植物绿期,观花特性以及叶色等方面,分析小区的绿化发展现状,针对小区绿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物种多样性、注重植物配置、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在数字小区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城市小区规划、管理和房地产产品演示等方面以立体造型技术向用户展示地理空间现象,采用三维空间数据建模与可视化管理的方法,研究了三维可视化在数字小区中的设计与应用.结果表明:建立三维GIS模型代替传统的平面图纸、立体效果图,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和显示物体,从而帮助人们更加准确真实地认识感受客观世界,并实现灵活的交互式操作.该成果对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三维空间数据管理与空间数据分析以及可视化表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小区环境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研究了近年小区景观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三方面提出了加强住宅区环境生态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设计理念及原则、功能布局及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及景观系统、竖向设计及建筑设计等几个方面浅谈了山地小区——九龙山庄10号组团的规划及建筑设计,提出了努力化解地形地貌方面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山地小区景观资源等方面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住宅设计立足高雅的小区形象,建立生态、绿色的环境,便捷的交通,依据人们行为模式划分公私分明的户内空间.  相似文献   

16.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河  袁松 《科技信息》2007,(28):263-26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绿化 场地 小品"的小区绿化模式。而且需要优美宜人、舒适休闲的绿色空间环境。环境意识的加强,导致人们择居价值观的改变,与小区绿化模式环境相对应的景观设计的环境观应运而生,它考虑的不仅仅是物质空间形态的环境,还包括自然、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7.
五洲御景园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住宅小区建设及营运期间存在的环境问题,采用以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为依据,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并进行现场调查,对项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从空气质量、地表水、噪声等几个方面提出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结果表明小区建成后可达到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非均匀散射体分布以及非对称空间分布的移动通信环境,引入几何分割法导出基于散射体高斯分布的非对称空间统计信道模型.在指向性天线覆盖下的非对称宏小区和微小区以及街道和室内小区的移动通信环境下,模型能估计多径衰落信道的重要空时信道参数,如信号到达角度(AOA)、到达时间(TOA)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以及到达信号的空-时相关性.另外,在非对称空间统计信道下设置了MIMO多天线线性阵列(ULA)和圆环阵列(UCA),研究了此衰落信道的信道容量.通过信号的AOA和TOA概率密度函数的数值结果与多径衰落信道圆模型(GBSBM)的数值结果对比,表明本模型的信道参数估计结果符合实际的移动通信环境.假设非均匀散射体分布为高斯分布时,本模型的数值结果阐明了分布参数对信道参数的影响,拓展了空间统计信道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对评估MIMO多天线阵列系统空时处理算法和仿真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活小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老年人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小区的休闲空间受众主要是老年人,现在却缺乏对老年人的关怀。本文通过休闲空间的设施与布局两个方面来考虑空间的设计,通过分析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娱乐需求、锻炼需求等几个方面来考虑休闲空间的设施:通过根据小区不同的特点进行因势利导的设计,以及综合运用声音、色彩使休闲空间的布局达到和谐优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杨慧影 《科技信息》2007,(6):119-119,124
论文从4个方面论述了建筑空间环境与人类生活的主题:1.平面-空间-环境设计的关系;2.环境具有社会性;3.气候环境与人类生活;4.高科技推动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