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土语言是汉语表达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在西方的影响力,以便对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文化参考,以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视角,来探讨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乡土语言的翻译.研究结果发现葛浩文在中西文化之间建立起了第三空间,将归化与异化杂合,从而使其译本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对葛浩文翻译策略的探讨对我们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但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中国总是“引进来”的多,而“走出去”的太少,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文化扩张与霸权,以及文化的民族性与地区化日趋加强,使更多中国文化“走出去”便成为历史所需。中国翻译界应该顺应这一历史需求,调整翻译策略。本文以《围城》的英译本为例,提出了应以“异化”加注释的翻译策略为主,以使中国文化全面有效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国文学"走出去"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然而这也并非是件简单的事,其中牵涉到中西方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见解及对异域文化的接受度问题。为解决这一不可跨越的鸿沟,翻译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莫言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件事引起了中国翻译界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的思考,激发了国内译者对汉学家葛浩文译介模式和翻译策略的兴趣,为了帮助中国文学顺利"走出去",文章以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为例,就葛式译介模式的翻译之道和翻译策略展开深层次探讨,以期有所总结和发现。  相似文献   

4.
结合非洲、美洲及亚洲等地口传文学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外译所涉及的翻译类型、翻译目的、翻译策略问题进行阐述,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目的分为"为舞台再现服务""为文化研究服务"和"为文艺研究服务"三类,并分别讨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瑜珊 《科技信息》2013,(12):50-50,59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与中国文化进行交流的热情空前高涨,而中国也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实施了文化走出去战略并逐步取得了日益显著的成果。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经验表明,翻译不仅是文字转换的能力,更是翻译者跨文化再创作能力的体现。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方式亟需改进,本文通过了解文化产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策略,加强我国的软实力建设,进一步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更好地为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是国家或区域对自身文化的全面反省和认识,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语境下,文化翻译自觉是文化自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文化翻译实践中对文化问题的敏感度和"操控"意识.文化翻译实践给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带来一定的文化效应,当前新疆正处于社会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期,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和提升新疆文化软实力的前提.作为文化传播桥梁和纽带的文化翻译实践对提升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新疆在核心区的软实力和促进新疆文化"走出去"与国外文化"走进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戴乃迭(Gladys Yang)翻译我国小说家王蒙的小说<蝴蝶>的策略.她所使用的译策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适当地使用中式英语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对翻译中"信"的要求不可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8.
<正>外国语学院的明明副教授是我的老朋友、比较文学领域的知音和同道。最近,他送来了新近出版的专著《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以海明威和莫言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我通读以后,感慨良多,觉得有必要写点东西,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第一是文学创作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第二是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关系;三是翻译在文  相似文献   

9.
北京文化产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提出"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国际文化产业也做出同样的选择.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需求.从文化产业与时俱进的成长需要出发,北京应在国内率先制定并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成规模地"走出去"的目标.为此要在树立战略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具备明确的目标市场,强大的支持系统,优化的业务流程、营销网络、中介服务体系,以及专项生产、组合造势行为等内容要素.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粹,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及历史沉淀,在对外传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国家提倡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准确翻译是中华民族文化成功对外传播并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和接受的前提。因此,克服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文化障碍,避免语用失误是中华文化成功走出去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1.
钱龙  詹凯丽 《科技资讯》2014,12(21):196-196
铁画艺术文化内涵丰富,工艺特色鲜明,艺术风格清新、自然、洒脱.铁画文化作为徽文化的标本,其文化价值和深远意义应当“走出去”与其他文化接触、碰撞、沟通、交融.翻译是铁画文化对外交流的媒介.本文借助图式理论,探讨铁画文化翻译策略,为徽文化翻译提供启示和视角.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第一人 "的赛珍珠的英译本<水浒传>向西方宣传了中国文化,这已被中国和世界所肯定,她本人也被视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本文从译者对"吃"字翻译的角度探讨她对原作语意、语境及典故的把握程度,尽管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她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一名翻译者的态度和精神都是值得读者和译者学习的.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全面履行开放承诺.可以说,中国入世的5年也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5年.全面入世对"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影响深刻,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作为"走出去"的主体是科技兴贸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任超 《龙岩学院学报》2004,22(2):110-112
以杨宪益先生的英译版<红楼梦>为例,着重探讨了在不同的语境中,汉语中的"好"词性与含义的不同,导致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同.翻译应充分重视语境、语气、词性、多音字、年龄等不同因素.译文必须超越简单的表层词汇对应,实现源语和译语间的深层语意对等.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反复论述了"共同富裕和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共同富裕",俄罗斯走资本主义道路出现了两极分化,二者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南诏德化碑》作为研究南诏政治军事、社会历史和经济文化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极具史料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其结构严密、委婉曲折,骈散相间、文辞典雅,堪称碑体散文之精品。在强调民族文化主动"走出去"、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今天,针对民族典籍英译的意义、主体及策略问题,理论探讨层出不穷。《南诏德化碑》碑文英译,则从具体实践层面出发,以"异化"翻译观为导向,从"译者的隐形"走向"译者的现身"。为便于海内外研究者参阅,兹将碑文英译全文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17.
郭瑞娟 《科技信息》2006,(11):146-147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个案研究表明翻译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彰显.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其文化态度、翻译动机、翻译准则等主观因素将影响译本及其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中国翻译协会、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于2014年9月13日-14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与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以期促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与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建设,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及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交流公示语、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究与教学成果。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政府机构及出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7,(1):13-17
成语作为中国语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莫言作品《丰乳肥臀》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因成语有言简意赅、寓意丰富的特点,使得成语翻译成为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葛译本《丰乳肥臀》中的成语翻译进行分析,说明葛浩文在翻译时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立足于西方读者,采用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同时为达到与原文同等的效果,运用了大量的翻译技巧,使得译文流畅通顺,忠实自然,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理论为中国文学外译之路指明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而基于传播学理论下译者模式的研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关键,它主要由译者本身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实力、译者的翻译理念以及中国文学外译的现状决定.《三体》英译本在海外的成功传播为中国文学外译的译者模式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中国文学外译应该以读者接受为目标,优先选择汉学家或双语作家译者模式;随着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的认可度加大,再采用中国译者与汉学家相结合的译者模式,循序渐进,保证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