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红楼梦》裙钗谱中,花袭人以痴著称,始终以忠诚的奴才形象维妙维肖地表现着自己。袭人的痴建立在主子的荣华富贵和“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基础之上,具有矛盾的二重性,以伏贴在贾府立足,凭攻心谋取二奶奶地位,加害于人擢取资本,为的是跻身主子行例,而这一切力争都是在似乎“漫不经心”的尽职尽责的奴才行为中推进的。贾府破败后,她又是在失去主子希望的悲痛中,极其得体地完成了身份的过渡。花袭人其实是花“戏”人,半是真诚半是狡诈地走完了她的人生三部曲,成为《红楼梦》描绘的最成功的艺术典型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一直被公认是塑造“硬汉”形象的巨匠,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许多“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的英雄。但是任何作家的作品中不可能只出现男性,而忽略女性形象的塑造。海明威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被很多人认为是不成功的,其实不然,仔细分析其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塑造,可将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分为两类:即“小兔子”式的理想女性和“男性化”的现实女性。海明威作品中女性的塑造不是中心,但却对男性中心形象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学界对老舍创作中的异国影响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对老舍作品中的另一异国因素:异国人形象的塑造仍关注不多。而作为一位旅居英国近五年并在英国生活期间走上文坛的作家,老舍塑造的英国人形象就很值得关注。从老舍的整个创作背景看,老舍是以一种通过他者反观自我的文化思路来塑造英国人形象的;而且在不同时期的文字中他笔下的英国人形象是有所变化的。可以说,这种异国形象的塑造不仅折射出自我与他者的现实关系,也反映了作家对自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顾伟凡 《科技信息》2007,(11):142-143
纵观沈从文的小说,可以看到他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既有纯洁幼稚的少女,又有饱经风霜甚至沉沦到社会底层的少妇、妓女,她们那人性善良与纯朴总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本文着重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的分类、特点、以及作者所采用的塑造方法入手,论述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凸显勤劳节俭等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揭示在时代潮流裹挟下艰难蜕变的心路历程是赵树理、高晓声塑造老一代农民形象的共性。老一代农民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在赵树理笔下集中表现为腐朽的封建意识,而在高晓声笔下则主要显现为生活观念的落后过时。聪明能干、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是赵树理、高晓声笔下新一代农民形象的共性。新一代农民思想观念之"新",在赵树理笔下表现为与腐朽的封建意识、反动势力不妥协的斗争,而在高晓声笔下则主要显现为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重新审视钱财的价值,勇于追求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6.
江琼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05-108
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出身贫民家庭的老舍就开始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他用众多小说塑造了一批贫民形象。透过这些贫民形象内在精神状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人生冷静的、哲理的思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进一步探讨老舍笔下城市贫民形象,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为:实施民主建政,展现建设民主法制的形象;大力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展现发展兴国的形象;进军文化沙漠、启迪民智,展现发展先进革命文化的形象;开展移风易俗运动,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展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形象;从严治党,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展现"苏区干部好作风"形象。党在苏区局部执政实践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党在人民群众中展现出来的优良形象。总结苏区时期党的形象塑造的举措和经验对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复仇     
试从残雪笔下的“母亲形象”入手,进一步分析和挖掘母亲形象塑造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析当前国内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随着城市间旅游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在塑造或计划塑造自己的旅游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国内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也存在着以下一些误区:把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简单化为城市旅游形象视觉景观建设;片面夸大城市旅游形象的经济作用;忽略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深受道家学说影响,其多种著述都对庄子形象有过塑造和阐释。通过探究林语堂作品中有关庄子的论述,可以分析其笔下庄子形象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特征,进而把握其建构庄子形象的审美趋向及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全球化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塑造社会形象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心理健康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需要坚持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提升社会凝聚力为核心的原则,在文化冲突中保持和谐的原则,在动态变化中维持稳定的原则,在相互依赖中保持独立的原则等。上述几项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为社会形象的塑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2.
金庸笔下的父亲形象永远比不上他所塑造的那些英雄主角光鲜突显,他们不是缺失就是潜隐于英雄的成长过程之外。这种模式具有深层文化内涵 ,结构上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  相似文献   

13.
形象塑造是文学作品成黎圣母院>中,作家成功地构建出一个整体的形象体系,并在此之下又隐藏着一个象征体系.本文想就此象征体系的构建进行一下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丰村小说所呈现出的启蒙精神和文化反思意识正是通过其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实现的。丰村笔下,有在抗战烽火中坚定乐观的青年农民形象,有正在荡涤自身劣根性而逐步觉醒的老一代农民形象,还有封建宗法农村孵化出的典型的文化孪生者。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的命运,其笔下有在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中受过时代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也有受封建思想迷害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柔石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循着鲁迅先生创作的步伐写出了一些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作品。细读文本,比照《祝福》中鲁四爷形象和《为奴隶的母亲》中李秀才形象,发现两位作家塑造地主阶级知识形象的相似之处:均为封建礼教的卫道者,对女性命运进行压迫和折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典型的妇女形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老舍笔下的虎妞、杨沫笔下的林道静和李凖笔下的李双双都是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典型的妇女形象,她们不同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祥林嫂是中国文学史上封建妇女的终结性典型形象;虎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为小市民出现的妇女形象,是反映中国妇女现代性萌芽的标志性人物;林道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为成长中的知识分子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妇女形象;李双双是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妇女主人翁的典型形象。从祥林嫂到虎妞,到林道静,再到李双双,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妇女典型形象的演变过程,概括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展示了中国妇女的政治意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这些妇女形象还留给我们另外一些思考,即我们的文学创作者必须具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观意图,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树立“写时代、写历史”的创作理念,这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葬花吟》是曹雪芹塑造林黛玉文学形象的重要篇章之一。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对《葬花吟》中的文化负载词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呈现给译文读者的是两个不同的林黛玉。杨译版的林黛玉更贴近原文;而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霍译版的林黛玉在一定程度上被西化了。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执着于剖析和批判国民奴隶心理性格的现代作家,老舍在抗战时期的小说和话剧创作中塑造了众多汉奸人物,既是其在市民形象上的新发掘,也成为其笔下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系列。老舍细致刻画了不同类型的汉奸,客观上呈现了这个阶层所代表的民族劣根性。并且,老舍抗战文学中的汉奸书写对于其笔下的异国形象塑造也具有重要意义。老舍对汉奸形象的充分关注和表现,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开拓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这一角度出发,将张贤亮小说《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人公章永Lin,与哥德笔下的浮士德作一粗略比较,认为章永Lin与浮士德一样,是很成功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横向对比,粗信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张贤亮小说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20.
发展旅游业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及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塑造城市旅游形象又对资源型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为此需加强对资源型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本论述以临汾市为例,在分析了临汾市旅游形象塑造基本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临汾市旅游形象做出定位,构建了临汾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