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孙慧慧 《科技资讯》2011,(7):203-203,205
解读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战略需求,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推动了中国银行必须走向国际化。论述面对世界经济大局,世界银行业变革大局,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是不容置疑的发展机遇与前进的坦途。  相似文献   

2.
王皓 《科技资讯》2011,(2):139-139,141
综述中国银行业的现状,银行业市场激烈竞争局面的显现。论述面对市场竞争,我国银行业急于摆脱危机困境的心境,成了积极贯彻品牌营销策略的巨大动力。品牌营销的作用及意义,品牌营销是中国银行业的巨大进步,它使中国金融业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3.
蔡卉 《科技信息》2011,(35):I0478-I0480,I0483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国际国内竞争趋势;其次浅析了中国银行业在网上银行领域竞争发展的必然性:接着对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作了初探;还针对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现今发展的羁绊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其解决方式作了探讨:最后作了综合总结并寄望我国银行业的网上银行能有更好的发展、更宽阔的前景。加速我国传统银行业改革,制定出适应网上经济和未来竞争的发展对策,成为当今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国际银行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以及中国加入WTO使中国银行业面临巨大挑战。从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银行业应该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如今,外资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外资银行在带给我国银行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跨国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含义,结合有关数据分析了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总结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正反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应对的策略建议,以便我国银行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对内对外开放,政策导向的改变,我国银行业经历着快速的变革,这种快速的变革与西方银行业相比如何,正是本文研究的内容。通过采用2007-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对中美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测算并加以分析,发现中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测算结果相似,但发展方向却不同。针对中美两国的区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使我国银行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 ,中国银行业直接面对的就是其竞争力问题 .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加入WTO后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带来的发展机遇 ,提出了利用 5年过渡期 ,全方位提高我国银行竞争力的思路与建议 .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银行业入世后的劣势角度,具体分析、阐述了相关银行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面对外国银行业的冲击与挑战,提出了中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建立健全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加强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0.
如何应对加入WTO后日益激烈的银行业竞争?这是当前中国银行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问题我曾在本刊2001年第一期中谈过。显然,我国银行并不是很有优势的,特别是在经营效率、风险防范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落后一大截。众多原因中有一个应该引起我们特别关注——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直接面对的就是其竞争力问题.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加入WTO后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利用5年过渡期,全方位提高我国银行竞争力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有关中国银行业机构的重组改造,民营资本进入中国银行业不存在法律障碍。这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唐双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转型时期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特点,分析各个因素与银行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对既有的改革思路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了现象背后的逻辑关系.从金融稳定和竞争绩效的角度讲,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应该是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的最优格局.产权的政府独有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行政垄断,从而使中国商业银行整体上垄断无效率或低效率,加之政府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14.
按照入世的承诺,中国银行业将于2006年向外资银行完全开放。与入世前相比,国内银行业无论是在产品种类、服务质量,还是在科技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但这丝毫不能冲淡人们对国内银行业风险问题的担忧,而这种担忧随着2006年的临近与日俱增。因为人们清楚记得2002年发生的几起曾轰动一时却又极具小儿科手法的金融诈骗大案;人们更不会忘记就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银行业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率而疯狂放贷的一幕;而四大国有银行为了实现上市,面对巨额不良资产绞尽脑汁的情形仍在继续。如果说前几年中国银行业巨额不良资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银行规模经济是规模经济在银行业的延伸,国外对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已经很多了,有了相当的认识,而我国时这个问题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研究规模经济理论在中国银行业领域的适用性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支柱之一,面对中外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压力,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中国银行业走出困境的主要出路.通过对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的对比,揭示了中外银行业在中间业务上的巨大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合理性的考察及变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不同,其可配置的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将存在差异.基于此,引入管理要素,重新构建了银行业的古诺竞争模型,从市场份额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匹配来对合理的市场结构进行界定,提出了最优市场份额线这一全新的概念,并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路径.结果表明:1)管理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应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管理水平较低的商业银行占有较小市场份额;2)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与市场份额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意味着银行业市场结构不尽合理;3)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最优变迁途径是,在现有产出规模的情况下尽快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水平,在保持和改善现有管理水平下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银行业的内部经营环境和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以及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内部因素等方面揭希了入世后中国银行业面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及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从改善制度安排、加强银行业监管、进行银行再造以及加强与外资银行合作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支柱之一,面对中外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压力,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中国银行业走出困境的主要出路.通过对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的对比,揭示了中外银行业在中间业务上的巨大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企业风险管理(ERM)框架对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中国银行业应尽早实施ERM框架,这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应用ERM框架进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设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银行业以ERM框架为指导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有助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