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乔家君  赵威 《河南科学》2006,24(1):143-148
根据农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山地农户投资行为,山地农户投资规模较小,且仍呈现出减少态势;农户投资的年际变化较大,强经济实力区波动更为明显;弱经济实力区波动呈加速态势.山地区,农户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且较为稳定;投资方式多以直接投资为主,强经济实力区增长更为明显;投资形态多以现金支出为主,实物投资呈锐减态势;非生产性投资是山地农户投资的主体部分,且有增强趋势;山地农村普遍存在劳动力外流,使农户纯收入有一定程度下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弱的山地村,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山地农户投资效率尚有下降态势.根据山地农户投资特点,提出相应的引导方案:(1)提高山地农户专业化经营;(2)引导农户改善投资结构;(3)积极培育农户专业合作组织;(4)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5)强化政府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天津市蓟州区4个典型村的调查,分析都市山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提供案例借鉴.本文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借助Spass 22.0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文化程度、性别(男性)、农户生计来源多样化程度、宅基地数量、所在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及所在村庄公共设施状况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及村庄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促进,尤其在乡村旅游村,以及靠近县城的非农经济发达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对较高;(2)年龄、户口性质(农村户口)、家庭人口总数、宅基地面积、人均宅基地面积、取得方式、是否翻建、是否确权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宅基地退出意愿较低的农户,多为户主年龄较老且以农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农户,由于其抵御生计脆弱性的能力较低,宅基地的保障功能较为重要.研究认为,都市山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设计,应该与提高农户生计多样化、促进乡村农家院及休闲旅游发展相结合,同时保障生计脆弱农户的宅基地资产权利,提高补偿标准,发挥政策合力,以此促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规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农村宅基地抵押的影响因素,文章以重庆市巴南区6个镇700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结合政府和金融机构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宅基地面积、房屋结构、房屋建筑年龄、宅基地闲置情况、公共服务水平、抵押政策宣传情况、政府行为等方面构建8项指标,对抵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自身属性因子、抵押政策实施行为因子和社会服务影响因子累积贡献方差贡献率达到71. 872,是影响农村宅基地的3个关键因素;其中,闲置情况、建造年龄、房屋结构等宅基地自身属性因子影响最为显著;抵押政策实施行为因子对宅基地抵押的影响较为显著;社会服务影响因子是影响农村宅基地抵押的潜在因素之一。鉴于此,提出建立信息数据库,建立评估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建议,为开展抵押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江西红壤区农户水土保持行为机理--以兴国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农户水土保持行为机理分析,确定区位与经济发展水平、农户兼业经济行为、农业经营规模、劳动力状况、水土流失现状等5大类因素为影响农户进行水土保持投入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量化成11项具体指标,通过SPSS软件对各项量化指标与水土保持投入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运行结果表明,农户水土保持投资决策行为主要受到农户家庭人均收入、非农收入比例、农业经营土地面积、家庭从事农业人口数量以及水土流失减产损失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因素对于农户水土保持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距离城镇近的农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机会高,因此,对于以农业为主要目标的水土保持投资兴趣不大;家庭农业人口数量多的农户,由于受到食物需求的压力,其受到的水土保持投资激励也大;同时,来自种植业占家庭收入比例高的村庄,其从事水土保持的积极性更高.最后章提出,在稳定国家水土保持治理投资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以及水土流失治理“合作组织 农户”、“公司 农户”等的组织制度,推进水土保持治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陕北地区17个县(区、市)23个乡(镇)80个村903位农户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构建多层感知器(MLP)模型及适应行为多样性指数,分析农户的气候变化影响感知及重要性影响因素、农户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多样性适应行为及其与感知和生计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影响农户正常农业生产与生活,导致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下降;文化程度、居住时间、赶集频率和看电视频率是影响农户气候变化影响感知的重要因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户适应行为多样性;感知强度影响适应行为多样性;生计资本与适应行为多样指数呈显著性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姚丽  谷国锋 《河南科学》2014,(9):1853-1859
在总结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县域经济的Moran’s I指数及其OLS估计残差值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性.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利用2000、2005、2012年相关数据,通过GWR的空间计量地理学方法,对河南省108个县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投资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作用,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逐步减小;第二产业劳动力比例因素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大部分都具有正向作用,贡献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产业结构因素对于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消费水平因素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为正影响,影响重要程度从西到东逐渐转移;储蓄水平因素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有正有负.在总结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农户参与程度是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的关键.基于山东省149家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厘清了农户参与生活污水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文化程度对农户参与生活污水治理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从环境责任感知来看,生活污水认知、重复用水行为对农户...  相似文献   

8.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农户生态满意度模型,定量分析各变量对农户生态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外生潜变量对农户生态满意度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农户对住宅特性的认知影响最大,农户自身特性及农户对公共空间特性、社区周边环境特性、政府行为的认知影响次之;农户自身特性对其余4个外生潜变量影响显著;外生观测变量中行道树功能、清洁能源使用情况、住宅内部空间布局对农户生态满意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农户生态满意度模型对于测度农户主观感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其结果既诠释了农户"自下而上"需求,也为政府及规划者突显农户主体地位的"自上而下"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乡村工业化对农户生计转型及可持续性的影响,该文选取南昌市新洲村和西江村2个典型城郊工业村为研究区,构建乡村工业化-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对农户生计转型与可持续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乡村工业化导致农户生计由单一趋于多元,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工业化、兼业化和返村化特点; 2)乡村工业化对农户回流吸引力较强,超过40%的农户受工厂建设吸引回村就业,但回流人口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性别结构不均衡; 3)农户生计资本总指数偏低,各类型资本存在差异,农户间资本指数和资本耦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 4)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总体上较强,在农户间表现为纯工农户<非工农户<外出农户<主工农户<兼工农户.因此,农户在参与乡村工业提高收入的同时要保障生计多样性,提高生计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蔬菜出口产地农户使用农药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农药使用行为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利用蔬菜出口产地的调查数据,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对影响农户使用农药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接受教育程度、是否有计划扩大种植面积等农户特征,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户生产积极性均对农户使用农药有显著影响.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安全用药意识;加大指导和培训力度,规范农户农药使用行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新疆统计年鉴》中1990~2010年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农村收入结构、产业结构、政策体制、资源因素等五个方面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以城乡收入差距比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了8个解释变量,分别是人均GDP、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财政支农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人均播种面积、城乡教育水平等。得出各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小:农村经营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财政支农比重排第二位、城乡二元对比系数排第三位、人均播种面积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投资决定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决定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文章采用安徽省1993—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以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为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有显著正效应。文章提出提高提升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经济收入是衡量农村经济收益的两个重要指标。以山西省临汾市隰县2001—2008年各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经济收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隰县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经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为隰县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总体上,具有明显的从东向西,从北到南递减的趋势,为定量研究,本文选取了人均GDP、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城市化率等9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将西部12个省区,分为先进、中等、落后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得出西部大开发是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吉林省德惠市农村地区4个村的270个农户,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中的半结构访谈方式对其能源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层次低的特点,以生物质能中的秸秆占主要地位,商品能源消费受人均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车耳营民俗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分析乡村旅游效应问题.结果表明:根据SPSS分类结果将该地区认知类型划分为典型积极型(I组、II组)、退却型(IV组、V组)、冷漠(VI组),分别占到了总样本的85.56%、10.60%、1.92%.其中,积极性认知类型组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旅游影响,退却型认知类型组没有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对旅游影响体会不深刻,冷漠型认知类型组对旅游影响完全否定或者极度夸张.从不同认知类型组看,积极型认知类型组对乡村旅游的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资源环境效应持肯定态度,而对道德文化效应和生存环境效应持中立态度;冷却型认知类型组认为旅游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旅游区居民自身经济状况未得到改善,对社会文化效应持中立态度,而对道德文化和环境的负面效应感知强烈;冷漠型认知类型组对旅游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均持否定态度.人口统计学特征对旅游感知水平的影响表现为"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成员是否从事旅游业"和"是否本地人口"是影响旅游经济效应感知层次的的关键因子,"家庭人均年收入"、"性别"、"家庭成员是否从事旅游业"对居民感知旅游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异程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民族八省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余期望系数、恩格尔系数为主要指标,采用2000年至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八省区之间和八省区内部的城乡收入差异程度进行分析,结合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和产业结构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实际情况,给出造成我国民族八省区城乡收入差异的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群体,“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近几年,政府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涉及“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以安徽省为例,优化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借助该模型,分析了1999~2011年间农民人均净收入与农民财产性收入、农业贷款规模、农业占GDP比率和农村金融发展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得出了农民人均净收入与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揭示了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农户可持续生计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成败.以安徽省曹老集镇为例,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型来衡量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带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农户家庭年人均收入有所提高,家庭土地补偿与安置补助费呈上升趋势,且短期内可抵消部分农户”市民化”转型成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发生了根本变化,住房租售收入代替农业收入成为农户可持续生计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