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某离心压气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维平均流线法计算了不同换算转速下的特性,获得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性能曲线。为了进一步匹配不同换算转速下的几何参数,分别优化分析了叶轮叶片出口角、导流叶片进口预旋角以及叶片扩压器安装角等参数对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弯叶片角度提高10°,100%转速下压比降低最多达9.9%;90%转速下最高效率降低最多达1.5%。前弯叶片角度提高10°,90%转速下压比提高最多达7.4%;80%转速下效率降低最多达1.4%。进口导流叶片预旋值的调节对设计转速下峰值效率影响不大,其值在以5°为梯度由正到负的变化过程中,压比逐渐升高且较原始值最大改变量多达2.7%。叶片扩压器安装角在±8°为梯度调节时,设计转速下压比最多有2.7%的下降量,峰值效率点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离心压气机叶轮与扩压器的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离心式压气机叶轮与扩压器内部的复杂全三维粘性流场。利用高速大内存计算机,较细致地揭示了离心压气机式叶轮与扩压器的内部流动,并做了相应的对比实验,测试结果定性地证实了数值计算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叶片弯曲程度对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离心压气机计算机辅助集成设计系统设计直叶片、正弯叶片和反弯叶片3种离心压气机叶轮.对具有不同弯曲程度的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三维粘性计算,给出了不同弯曲程度的计算结果,比较了进口中间叶高处具有1.5 mm正弯和反弯叶形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上的熵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进口正弯叶轮绝热效率略高于进口反弯叶轮的绝热效率;出口正弯和出口反弯叶轮绝热效率基本相同;叶形弯曲对小型离心压气机叶轮效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叶片前缘后掠对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两个带楔形扩压器的离心压气机,一个为叶片前缘后掠,另一个为叶片前缘不掠式普通叶轮.分别对这两个离心压气机进行内部流场数值计算,比较了这两种压气机性能的差别 ,分析了前缘后掠对离心压气机的性能及内部二次流的影响.比较了19个扩压器叶片压气机与23个扩压器叶片压气机性能的差别.结果表明,叶片前缘后掠使压气机喘振裕度减小;在叶轮进口附近区域,两种叶轮二次流涡系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心压气机计算机辅助集成设计系统,设计了两个不同子午形面和叶片角的离心压气机叶轮.对这两个离心压气机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粘性计算,给出了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叶片轮缘-轮毂方向的负荷可以提高叶轮效率,后加载方式可以改善离心压气机叶轮性能.叶轮进口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子午形面和叶片角的变化对叶片负荷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压气机作为航空发动机的核心器件,对发动机的流量和功率影响显著。与轴流压气机相比,离心压气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以及单级压比高等特点,十分适用于流量较小、总压比不高的小型涡轴发动机。该文基于Concepts NREC对离心压气机的叶轮和扩压器在规定工况下进行整体设计,并对离心压气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典型参数对离心压气机的影响,对初步设计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在设计工况下离心压气机的理想模型。研究表明:适当降低进口轮毂比、适当减小叶轮叶根进口角、合理选择叶顶间隙数值和叶轮出口相对宽度对提升压气机的效率和压比有利,优化后的离心压气机效率最高可达0.831,对应压比为8.771,工作裕度为18.44%,效率比初步设计的离心压气机提高了4.79%,压比提高了3.68%。  相似文献   

7.
针对150 kW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简单布雷顿循环,设计了转速为60 000 r/min的离心压气机。由于SCO2在临界点附近物性的剧烈变化,物性表的精度直接影响SCO2压气机气动性能数值预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验证了400×400精度的SCO2物性表能够获得可靠的SCO2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和k-ε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了所设计的SCO2离心压气机设计工况和变工况气动性能,详细分析了离心叶轮间隙泄漏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SCO2离心压气机设计工况考虑间隙泄漏损失的气动效率是73.2%,压比是2.207。SCO2离心压气机具有优良的变工况气动性能。与不考虑离心叶轮间隙泄漏损失相比,SCO2离心压气机气动效率降低了14.0%。离心叶轮叶顶间隙泄漏流动主要分为3个区域,分别是顺流而下的分离涡区域、叶...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分析了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能保证设计可靠,以达到降低研制经费、缩短研制周期的单级蒸汽离心压气机的模化派生设计方法。结合海水淡化蒸馏装置中使用的单级蒸汽离心压气机研制的具体设计要求,用空气压气机母型模化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应用相似理论和国内、外有关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力图得出某些能指导单级蒸汽离心压气机设计研制的有益结论。由于压缩式热泵用途广泛,对压缩式热泵的开发在我国刚刚起步。蒸汽离心压气机又是热泵技术中的关键。因而对模化设计方法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切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倾角对离心压气机叶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前倾角对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使用离心压气机计算机辅助集成设计系统设计了一个普通后弯叶轮,并通过改变叶轮出口角得到了带有30°和45°两个不同前倾角的离心压气机叶轮。利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对这3个叶轮的特性曲线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量情况下,随前倾角的增大,叶轮压比下降。合适的前倾角有利于扩大压气机工作范围,能够改善流道内的流动,提高等熵效率。  相似文献   

10.
性能预测对离心压缩机的设计有着重要作用,可大大降低设计成本和缩短设计周期,对离心压缩机性能预测方法的研究意义重大;针对单级离心压缩机,基于一维设计参数,通过提出新的蜗壳损失模型,替代传统半经验损失模型;采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对叶轮出口速度及滑移系数进行修正,获得理论功,建立离心压缩机整机性能预测方法;对一台单级高速离心压缩...  相似文献   

11.
高压离心压缩机轴向推力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分析了离心压缩机轴向力的组成,建立了离心叶轮外侧间隙内泄漏气体流动的计算模型,采用了低Re数kε模型,用SIMPLEC方法求解控制方程.对1台离心压缩机的轴向力进行了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根据离心式压缩机的工作特性及流体力学、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等物理学原理,建立了单级压缩机的机理模型.将各级压缩机的模型串联得到了某钢厂CCPP煤气系统低压端三级离心式压缩机的机理模型,并把多级压缩机机理模型的参数辨识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采用差分进化算法确定模型中的未知参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离心式压缩机的工作特性,为压缩机防喘控制奠定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半开式离心压气机提出了孔式机匣处理方式并对近失速点工况下的流场进行了非定常的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发现,抽吸孔对叶顶区域的低能量流体有抽吸作用,造成叶顶区域尤其是叶顶间隙内对应抽吸口位置出现压力波动区域.抽吸孔内的抽吸气流重新进入压气机入口,不仅可以增大压气机入口的局部流量,而且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周期性,对压气机入口叶顶区域的流动形成周期性的激励,使得压气机入口叶顶区域的流动也具有周期性.孔式机匣处理方式主要影响的是压气机叶片顶端的剪切流动区域,干扰了叶顶间隙内的流动,造成压气机稳定工作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叶轮几何参数优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车用涡轮增压器,研究了压气机叶轮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分析了几何参数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压气机设计系统几何参数的优化策略.通过具体实例计算,对比了不同参数对叶轮性能的影响, 通过调整叶片的进出口角度、进口直径、出口宽度以及正确选择叶片出口叶尖间隙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压气机性能.所建立的叶轮几何参数优化选择方法,可用于车用涡轮增压器离心压气机的几何参数优化和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无垫铁安装法和轴的对中找正方法,分析两轴空间位置与跳动量之间的关系,导出被调整轴调整量的计算公式,有效地解决了离心式压缩机组安装中的难题,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对D10R9B型离心式压缩机转子结垢形成的机理进行了研究.D10R9B型离心式压缩机转子结垢,破坏了转子动平衡,使压缩机振动幅度超标,导致压缩机多次停机的事故.借助于气相色谱、X光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原料气和积垢样品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造成压缩机转子结垢主要有两大类固体物质:一类是无机硫化合物、铁氧化物,一类是矿物"粉尘".研究表明:压缩机转子结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铁的氧化物(FexOy)和硫化物(FenSm)的存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减振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数值方法,对采用不同叶片非均匀布置方案的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叶片布置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压气机内部非定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FFT方法对压气机无叶扩压器典型位置的压力脉动进行了频域特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叶片布置方案对无叶扩压器内的频谱与气动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叶片非均布式布置方案,可以在保持压气机性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离心压气机内部的压力脉动,从而起到抑制气动噪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