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很难想象,这种由海底地震引发的汹涌波涛的自然现象的强度。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可以长达数百千米,并能到达海底数百千米深处。海啸能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上陆地时会产生可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破坏力。仅最近两年,海啸对印度尼西亚、尼加拉瓜和日本的袭击,已使数千人丧命。例如1992年9月1日在太平洋海底发生的地震,在陆地上只有地震仪才记录到,但是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却使尼加拉瓜太平洋沿岸的苏尔港湾像浴盆拔掉塞子一样,使整个港湾中的海水一下子放空,可是海水接着又马上以10米高的波涛汹涌而至。这巨大波涛冲毁了沿海滩建造的酒吧、餐厅等建筑物,并将人、房子和汽车冲到内陆几百米远的地方。当地报纸称。有些地方的海啸波涛高达20米。这次海啸袭击使170名尼加拉瓜人丧命,13000人无家可归。毁灭性海啸全世界大约平均每年发生一次,但是,最近两年发生的海啸尤其危险。1992年12月海啸袭击了印度尼西亚沿岸,致使数千名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2.
2010 年2 月27 日智利8.8 级地震海啸对我国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时间2010 年2 月27 日14 时34 分智利中部近岸发生里氏8.8 级强烈地震, 随后环太平洋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陆续监测到了强震引发的越洋海啸. 28 日16 时20 分起, 海啸波在穿越整个太平洋后进入我国东南沿海, 中国海洋监测网实时记录了此次越洋海啸大范围影响我国的全过程, 这也是我国首次仪器记录的越洋海啸. 在详细分析受海啸影响岸段潮位站资料的基础上, 划分了越洋海啸对我国东南沿海不同岸段的潜在威胁等级, 指出台湾省东部、浙江省及福建省北部沿岸最易受越洋海啸影响. 此外, 采用波谱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潮位资料分析发现在特殊岸形下, 海啸初波极易激发局地“假潮”振荡, 两者叠加往往使得海啸波高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3.
1998年7月17日,位于太平洋西南洋域位的新几内亚岛海岸线遭受了一场三波浪阵接连猛袭的海啸灾难,排山倒海般疾驰而来的波浪阵使至少2500人被无情卷走而丧生……每当一场破坏性海啸灾难突发在全球任一位城时,科斯特斯·西诺勒基斯就会迅速接通电话安排赶赴灾发现场的飞行。作为一名流体动力学工程师,科斯特斯·西诺勒基斯多年来一直在从事海啸灾难课题的研究工作。由于最近这些年份自然界海啸灾难发生的次数较多,他手头也因此而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有关海啸原始数据。仅在1992~1997年期间,太平洋海域就发生了九次因地震而引起的海啸灾难,…  相似文献   

4.
海啸是由海底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可引发几米甚至高达30米的海浪,在沿海地带会造成巨大破坏.海啸在太平洋观测时间长,20世纪的海啸记录已超过200次.它们的影响和规模因方向、海岸形状和其他因素而不同.在某些特定的海岸,原本威力很小的海啸能沿着海湾产生几英里长的巨大海浪.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里氏8.9级以上强烈海底地震,其威力相当于300颗原子弹同时爆炸,随之而引发的特大海啸,使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的沿海地区遭到海水无情的洗劫,至少已造成15万多人死亡,被新闻媒体称为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海啸。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像一座座山峰压向沿海,扫荡着沿海的生命与财产,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是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海啸的成因、生成前的征兆与破坏力,掌握海啸袭来时的一些基本…  相似文献   

6.
并非所有地震过后都会出现海啸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海底的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可怕的大海啸,进而导致福岛核电设施发生爆炸、核辐射物外泄,造成了人员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和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但是,并非所有的地震过后都会出现滔天巨浪.例如,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大地震,释放的能量甚至将震中康塞普西翁市向西推移了3m多.当时整个太平洋立即发出了海啸预警,说是从智利沿海到日本东海岸,几天后巨浪将吞噬一切.受此影响,预计将承受最大冲击的夏威夷人心惶惶,数千人从海滩匆忙撤离,但是这一切最终并没有发生.相反,2010年4月7日发生的印尼7.7级地震却引发了海啸,造成数百人死亡和无法估量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7.
张艳伟  范代读  许惠平 《科学通报》2011,56(32):2732-2740
海面高度变化包含了周期性的潮位变化和非周期性的风场、气压和涌浪等过程引起的增、减水变化, 较大幅度的增、减水都可能引发自然灾害. 本文利用东海海底观测网小衢山试验站获取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 通过功率谱及潮汐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试验站海平面变化的主周期及其分量值, 并由海平面观测值减去潮汐调和分析值得到海面高度异常值(sla). 研究海域sla 值与南北向风速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0.65, 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出由局地风场引起的海面高度异常值slawind. slawind 是sla 的主要分量, 但非等值, 即由sla-slawind 得到剩余海面高度异常值slaresidual 不等于零, 表明有其他引发海平面异常变化的外力因素存在. 通过详细分析2010 年2 月27 日智利8.8 级强震发生前后一段时间的海平面变化数据, 发现在2010 年2月28 日15:00 时slaresidual 达到极大值0.48 m, 恰好与太平洋海啸中心预报的智利地震海啸进入东中国海沿岸的时间相一致, 由此判断该剩余海面高度异常受到了智利地震海啸的影响. 这是我国第一次用海底观测网的连续、实时数据详细分析越洋地震海啸在我国近海海域的增水过程、极值及其出现时刻, 这对于海啸预报模型的验证与改进和对计划中在东海海域建设海底观测网和海洋灾害预警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啸的成因与预警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顒 《自然杂志》2005,27(1):4-7
在特定的海岸地形地貌条件下,深海大地震会产生海啸灾害.本文介绍了海啸产生的原理、海啸的特点、海啸的能量和预警系统,讨论了最近印尼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地震产生的严重海啸灾害的原因,指出只要不断完善海啸的预报预警系统,海啸灾害是可以大大减轻的.  相似文献   

9.
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是世界闻名的多地震国家,在日本,一年一度全国统一的“地震防灾日”甚至像节日一样,搞得轰轰烈烈。在全民参与这一基础上,日本的地震预防预报研究始终处于世界前沿。 推测中的日本东海大地震 1944年,日本东南海域发生海底地震,并引发一场特大海啸。震前,专家发现震区曾有海底的地壳隆起现象。以此为契机,日本政府设立了“东海大地震预测”这一大型科研项  相似文献   

10.
2012年4月,一艘46米长的“幽灵船”被发现漫无目的地漂浮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太平洋海域,船上空无一人。稍后证实,它是日本北海道鱿鱼公司的捕捞船,在2011年重创日本的海啸中脱离母港漂流到太平洋中,当时船上没有人。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从人员的伤亡程度来看,地震是群害之首。地球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遭受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尤以地震的影响最为严重。中国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20世纪,全球共发生过3次8.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2次在中国,而全球发生的2次导致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在中国。因此,尽快研发针对地震的新技术、新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对人类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2.
<正>8月,在厄瓜多尔沿海,科学家正在搜寻海底两个狭长钻探洞中聚集的微生物。此次巡航,是大洋钻探长达50年历史中最近的一次,科学家乘上了传奇的研究船乔迪斯·决心号。大洋钻探已经彻底改变了地球科学,它帮助研究人员确认了板块构造理论,发现了海洋地壳深处的微生物,探索了地震和海啸的潜在风险。但  相似文献   

13.
属美洲板块的加利福尼亚州沿海有一狭条地带,西北向横卧在太平洋板块上。1200公里长的圣安德列斯大断层及一系列次级的断裂标示该地为地裂处,因而每年引起地震约万次,其中有感地震廖廖无几。但墨西哥1985年9月大地震的余悸却使加州人始终不敢掉以轻心。该断层的中心地区在丘兰姆和圣胡安·巴蒂斯塔之间,那里两大板块间每年蠕动仅3.5厘米,故无大地震。在该地区的北面和南面,两板块边缘为摩擦力所顶住,但太平洋板块却发生周期性的错  相似文献   

14.
正如今的全球海洋中漂浮着大量塑料垃圾,并且已经变成入侵物种的传播路径,给本土动物带来灭绝的危险。2011年的日本海啸是一场大灾难,造成将近16 000人死亡,摧毁无数房屋和基础设施,并将估计达到500万吨的建筑残骸冲入大海。然而,那些建筑残骸并未消失。一些残骸漂洋过海,穿越太平洋,到达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的海岸——同时还带来了一些"搭车客"。  相似文献   

15.
南澳宋城:被海啸毁灭的古文明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在中国大陆海岸线上未发现遭受海啸破坏的地质遗迹和可靠的历史文献记录.2013年,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发现了距今一千年前后南海古海啸存在的地质证据.模拟研究表明,海啸的地震震源位于马尼拉海沟,其影响的范围可能波及广东、海南和越南海岸带.本研究选择广东省南澳岛作为海啸波及区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南澳岛东南沿岸受到了海啸袭击,海啸沉积层内陆源动物骨骼样品的~(14)C校正年代范围是公元894~1011年;在海啸层中还保存有大量的宋代陶瓷器残片.这次海啸的破坏性是巨大的,以至于在海啸后的500年间,南澳岛的文化出现了衰退.位于不同地形的海啸剖面展示了海啸撞击海岸的结果,它们从地质学的角度证明了南海古海啸对南澳岛海岸的影响.本文表明要高度重视南海发生海啸的危险,这对于正确评估中国南海海啸风险、现代海上丝绸之路沿岸的海上交通以及沿海核电站等工程的安全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同时它将推动南澳宋城的考古发掘,从而为南海沿岸的古海啸及其影响的研究提供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16.
印度洋海啸于2004年12月26日袭击了亚洲和非洲的10个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海啸灾难。海啸中死亡人数达15万,受伤人数50万,500万人失去家园。然而,海啸给岛屿和沿海地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海啸带来的伤亡.人类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海啸这一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7.
恶劣环境与海啸狼狈为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发生在东南亚的海底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已经导致了15万人丧生,更多的人无家可归,这是本世纪初全球发生的最为恐怖的自然灾害。一方面,海啸严重地破坏了海洋及其海岸的生态环境;另外一方面,被人类工业活动破坏的自然环境加剧了海啸对人类的威胁。全球变暖、环境污染、人为地开发对沿海珊瑚礁、湿地和森林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哥斯达黎加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多样化热带雨林,山区云雾林,南太平洋、加勒比海沿海热带雨林,北太平洋沿海热带常绿林,中太平洋沿海过渡区森林带……如此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在世界上也属罕见。热带雨林中变化的小气候条件产生了有着微妙不同的各种小生境,成为猴子、懒熊、无花果树、切叶蚁、长鼻浣熊、犀鸟、绿咬鹃等数千种动植物的栖息之地,哥斯达黎加也因此被誉为“地球生物学意义上最为密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地震云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大炯 《科学通报》1981,26(3):169-169
1976年唐山发生强烈地震后,我们利用激光和电子学技术在北京远郊的密云水库台站从事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注意了对地震云的观测和研究。日本键田忠三郎于1948年起开始研究地震云,并首先利用地震云成功地预报了地震。我国历史上在三百年前也有过关于云彩和地震之间关系的记载。根据我国古代的记载。日本键田忠三郎三十二年的观测和预报,以及我们自己的观测,研究和预报实践,可以认为云彩和地震的确具有内在联系,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种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被使用,太平洋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塑料。如此巨大的太平洋内,如果充满了塑料,将会使塑料进入食物链,科学家称,这些会导致肥胖病、癌症、土壤贫瘠或者更坏的情况出现。在一次航行比赛结束后,化学专家MOORE在回去的时候改变了航线——稍稍向北一点,到达了一片海域,大约1000万m2,这片海域很奇怪,大多数船只都会绕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