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子恺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便是:为什么他与曹聚仁之间发生了那场最后发展到绝交的论争?根据史料,这既有两人情感层面上的不和,做人态度方面的不一致,更主要的,则基于双方时代观和文艺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丁玲在政治身份的坚守与策略的具体实施上出现了悖反:一方面,她真诚地坚守自我的政治身份;另一方面,却一次次误入行为失当与道德滑落的歧途。本文试图对此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探源式的分析,通过其身份意识的追求与坚守,信仰与策略的悖反、文本的巨大损伤等角度,具体阐述丁玲在“器”与“道”的二律悖反中所产生的困顿与焦灼。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其代表作<秀拉>中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一战老兵和战后黑人青年的形象,幽婉地反映了他们的困惑、无奈以及黑人身份带给他们的种种不平和孤独.他们其实也是"迷惘的一代",但身为黑人,无奈的叹息却被白人主流社会忽视了.  相似文献   

4.
“身份”与“后殖民话语”已成为后现代文学批评关注少数族裔作家及其作品的习惯性视点.但西化的思想、流寓的状态和文化的杂糅还不足以对巴尔加斯·略萨的身份盖棺定论,因为后殖民视阈下的他是多重矛盾的结合体:对祖国秘鲁有着坚定的“根”认同情结,却在国愁家恨的无奈中自我流放;出生于社会特权阶层,却拥有社会底层对各种独裁的反抗精神;从反民族主义出发反对种族歧视和殖民,却因为欧化的教育和思想在创作中使用后殖民话语.  相似文献   

5.
康亮 《科技咨询导报》2011,(15):250-250
目际货运代理在实际业务实践当中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当赏运代理以多式联运营人的身份出现时关于二者身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从国际赏运代理及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的概念及性质入手,分析了赏运代理的各种不同身份,井就货运代理与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身份识别提出若干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王雨 《科技资讯》2010,(27):244-244
恒仁地温异常带是地球上冷热颠倒之处。它的冷热异常点相距不足百米,地温却相差四五十度,这个奇特的自然景观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旅游爱好者及新闻记者的极大兴趣,随着交通条件和本溪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其景观价值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延伸到电影业,改变着电影的收看方式、拍摄手法及面貌形态.从目前推出的几部短片来看,后青春叙事是它们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所谓后青春叙事指的是生理年龄已进入成年期,但内心却还停留在青春成长阶段的年轻人所经历的故事。新媒体电影有以下三个叙事特点:即边缘人物的成长阵痛、呓语式的身份认同以及乌托邦式的青春记忆。这种叙事手法也恰恰迎合了广大年轻网民的审美趣味,使得影片点击率一路上扬。  相似文献   

8.
欧元春 《科技信息》2011,(23):204-205
《人性的污点》作为菲利普.罗思的后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讲述了一个为追求其美国梦而将自己的黑人身份逾越为白种犹太人,最后却为社会所流放,陷入了身份悖论中的悲剧故事。在小说中,罗思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采用多个意象,甚至模仿了古希腊悲剧的结构,表现了身份逾越的悲剧。而隐藏于全文中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圣经为原型的流放模式,罗思将流放贯穿到主人公科尔曼的族裔身份、社会身份以及心灵深处,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国社会的身份观:身份逾越不可能带来美国梦的实现,注定是个悲剧。本文笔者从流放传统入手,结合罗思的创作特点与其历史语境,分析文本,看罗思贯穿在文本中的身份观。  相似文献   

9.
《十送红军》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红歌之一。1961年,《十送红军》以"民歌"面目问世;2001年,其"民歌"身份却被遮掩。身份标识的模糊引发赣南、汉中等老区人民对词、曲作者的讨论与争辩,时至今日,其身份的合法地位依然未被确立。文野之辨的焦点,不仅在于朱正本是否以赣南采茶戏《长歌》曲牌为基本母体进行编曲,亦在于张士燮是否套用了1958年《民间文学》刊载的《镇巴歌谣·十送》。而这些正是对"民歌"属性界定标准差异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症结 把象征自己身份、记录着自己成长之路的档案随意遗弃,在若干年前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行为.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档案看作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曾经决定个人命运的人事档案如今却被人们渐渐淡忘,频遭遗弃.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事档案信息更新慢、内容少,跟不上人才市场的流动速度.个人简历式的档案体系已不能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体现它的使用价值,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了解和掌握一个人全部信息的要求,特别是缺少反映当事人综合能力、素质和有权威部门认定的业绩考核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对机动车的实时监控,从技术上有效地抑制盗抢车辆等犯罪活动的发生,可将机动车身份信息写入IC卡中,利用专用IC读写器实现身份信息识别,其关键技术之一是IC读写系统的设计.作者在分析读写器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采用AT89C51和西门子公司生产的逻辑加密芯片SLE4442设计了机动车身份信息读写系统.并对机动车身份信息实时监控系统进行了描述.机动车身份信息读写系统由硬件、软件2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主要包括键盘输入模块、液晶显示模块、IC卡接口模块、数据输入/输出模块;软件部分由键盘输入驱动程序、显示数据驱动程序和对卡操作程序3部分组成.应用结果表明,机动车身份信息IC卡读写系统具有硬件电路简单、软件调试方便、安全性能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签密算法是基于身份签密算法的扩展,是近来研究的热点.首先基于双线性对提出一个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签密算法,并对其安全性和效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该算法是可被证明安全的,而且其计算量和传输量小、效率高,特别适合Ad hoc网络的安全通信.最后,以处理Ad hoc网络中恶意节点为例,阐述了将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签密算法用于Ad hoc网络安全通信的方法.同时,这种签密算法的提出能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高安全需求,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宾主式行礼模式大量存在于周代礼仪制度中.以宾主式的分庭抗礼代替君臣式的上下尊卑,揭示出前中央集权时代,君臣关系并不如后世般的等级森严.为君者自立为主,尊臣为宾;为臣者升格为宾,以道自重.君臣之间共同推崇的这种主宾式的行礼观念即“宾道”.“宾道”在礼仪中是通过主人与宾客的面向与位次来表现的;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则表现为为君者尊宾尚贤,为宾者以道自任,用宾客的身份进行“宾谏”.对“宾道”观念的揭示,为思考中国古代君臣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身份问题对于散居海外、生存在多重文化夹缝中的美国华人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美籍华裔作家伍慧明首部作品直接以“骨”命名,体现了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认同过程中的取向。以后殖民身份理论为支点,分析《骨》中美国华裔在族裔身份探寻过程中所经历的中式身份解构、美式身份建构及杂糅式身份的重建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一个成年人最明了地确认自己身份是什么时候?是他用最经济扼要的文字在履历表上填写诸如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地点及年月…….每一次填满履历表中的空格就是一次笔者对自我身份的确认:既向他人确认,又在自我的心理提示下的自我确认.而这种对人对己的双向确认的文字内容却又最为普通和寻常;谁不能写自己的名字符号?谁对自己的祖籍和民族不稔熟如照镜子一般?!然而,这种最为寻常、普通的身份确认实在常常又不断推导出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即自以为确认得勿需再多费一丝气力之际,恰恰可能是在确认上最让人糊涂之时,对人、对己都如此.  相似文献   

16.
路荣 《枣庄师专学报》2004,21(4):39-40,61
劳伦斯在其短短20年的创作生涯中,描绘了很多不同时代、不同年龄层次、身份性格各异的男女性形象.由于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劳伦斯早期作品中的男女关系是混乱、颠倒的.女性往往敏锐、现实、坚强,总以强者、胜利者的身份出现;而男性则粗鲁、麻木,陷入被压制、被选择、被引诱、被遗弃的"小男人"地位.而劳伦斯不同作品中男性形象的发展变化,恰恰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逐渐成熟过程,也是其"血性意识"逐步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乡村老妪——刘姥姥是具有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典型人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她的平民身份与《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贵族身份格格不入,却同时扮演着贾家的受惠者与施恩者的角色;她诙谐风趣的气质和举止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几近成了“幽默”的代名词.然而却少有人注意到,以刘姥姥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合理性根源,即刘姥姥受到贾府上下人等如此欢迎(黛玉、妙玉极少数人除外)的社会心理层面的原因及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8.
雷蒙德·卡佛是美国当代优秀短篇小说家,其小说人物异于标准式样的美国英雄.其作品集中表现了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男性经历的身份危机,是对传统男性身份的巨大偏离,是当代美国社会、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变革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老舍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根据其鲜明的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三大类。他们的身份虽不同,但悲剧性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其悲剧主要是由他们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时代、历史的不谐调造成的。三类人物分别属于“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反抗旧文化而死的悲剧”、“受劣质文化浸染而死的悲剧”,虽不悲壮激烈,却也深沉凝重,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的定位中,她们的身份往往是向内的;但是,在很多小说中,却有一些女性在不停地作着僭越自己身份的尝试。从明清到现代的几部家族小说中易装对传统服装文化的挑战、才女们从生活方式上对女性身份的僭越、五四时期娜拉们对革命男性的模仿、苏青对女性自身的言说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到明清到现代女性跨越自身身份的轨迹,以及她们所采用的不同方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