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盆地东部黄草峡构造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复杂、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类型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对储气库改建至关重要。结合岩心观察与物性测试数据,利用常规三孔隙度曲线和成像测井资料,对黄草峡构造12口井嘉陵江组储层孔、洞、缝进行测井识别,总结了不同类型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测井综合解释结果表明,嘉陵江组储层主要发育在嘉二-嘉一段,嘉二2储层以孔隙-裂缝型为主,孔隙型和裂缝型其次;嘉二1-嘉一储层类型以裂缝型为主,裂缝-孔洞型其次。嘉二-嘉一段储层的发育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白云石化作用、构造曲率变化、岩性及现今构造应力、埋藏岩溶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荷包场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平缓鼻状构造,目前已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获工业气流。该文主要通过岩心及薄片鉴定、扫描电镜以及测井试井等分析手段,重点研究了嘉二段的储集特征,认为其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晶间孔和裂缝,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其中嘉二上段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文章还探讨了嘉二气藏的形成条件,认为嘉二气藏的形成是受沉积成岩作用、古今构造变迁以及区域石膏层发育等地质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3.
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下限的求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严重的非均质性,如何准确确定其物性下限值是目前储层研究的难题之一.作者以蜀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为例,选取与储层的储集能力和产能密切相关的喉道半径和含水饱和度两个参数,利用压汞和相渗透率资料,采用相关公式法求得了其孔隙度下限值,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区内嘉陵江组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绝对下限为1.98%,产出下限为2.3%.这个计算结果与其他方法得到的孔隙度下限值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4.
罗家寨气田由罗家寨构造和磙子坪构造组成,是四川东北部地区的主力气田,三叠系飞仙关组是四川盆地继石炭系后最优质的接替储层,在勘探初期对该构造就采用先进设备获得了大量优良的常规和成像测井资料,基于这些测井资料,对罗家寨气田的储层划分标准、流体性质判别和单井产能预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储层为白云岩溶孔-溶洞型鲕滩储层,储集空间包括多种孔隙喉道、溶洞和裂缝,罗家寨构造属孔隙型储层,磙子坪构造为裂缝-孔隙型储层。为罗家寨气田进一步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鄂西-渝东地区野外露头剖面、岩心样品镜下观察和实测数据资料,结合部分典型井段取芯样品的物性、微量元素、C—O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对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特征、岩石组分相关性、储集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鄂西-渝东地区嘉陵江组中,储集岩主要为鲕粒灰岩、鲕粒白云岩、亮晶砂屑粉-细晶白云岩等,储层平均孔隙度一般在0.33%~4.98%,最高孔隙度达22.64%,渗透率一般小于0.001 md,最大为56.7 md,储层有效厚度在0~22.08 m之间。在有效储层中,以Ⅲ类储层为主,约占61.8%~89%,II类储层约占8.2%~29.7%,I类储层占2.8%~8.5%,嘉陵江组总体以中、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嘉陵江组储层总体表现出孔隙性、裂缝-孔隙性或孔隙裂缝性储层的特征。结合岩石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沉积微相、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和是控制颗粒滩和白云岩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PX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储量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勘探取得重要发现,但针对该区的火山岩储层尚未开展系统的储量参数研究。综合运用岩心、岩屑、试油、测井和地震资料,采用岩性约束"孔隙-裂缝"双介质模型方法,对准噶尔盆地PX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储集空间及储层储量参数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岩相建立火山岩双介质储层物性参数定量解释模型,定量计算火山岩储层的物性参数和含油饱和度。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有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玄武岩和安山岩,可划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及火山沉积相3种岩相类型;孔隙和裂缝是准噶尔盆地PX井区重要的储集空间,测井综合识别裂缝方法适用于火山岩裂缝型储层预测;岩性约束的"孔隙-裂缝"双介质模型适用于火山岩储层储量参数的优选和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定塔河油田南部地区奥陶系储层类型及测井识别特征,以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方法 以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生产测试资料为基础,通过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3类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为孔洞、裂缝、孔隙,4类储层组合类型分别为裂缝-孔洞型、孔洞-裂缝型、裂缝型和裂隙-溶孔型,不同的储层类型具有不同的测井识别特征.结论 储层总体表现为如下测井识别特征:深浅测向电阻率缩小,并显示明显正幅度差,密度减小,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增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岩石薄片鉴定、常规测井、烷烃气碳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资料,开展了川西南井研地区嘉陵江组气藏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合区域埋藏-热演化史和构造演化史恢复,恢复了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井研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条件良好,嘉四段云坪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发育,以龙潭组为主的二叠系烃源岩为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油气来源,中-小型烃源断裂为天然气成藏充注提供了有利通道,低缓斜坡背景下的构造圈闭为天然气富集成藏提供了有利场所,区内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表现出一期持续性干气充注特征,其成藏演化经历3个重要阶段:印支晚期-燕山中期二叠系烃源岩成熟生烃;燕山晚期高成熟干气开始充注成藏;喜马拉雅期-现今持续充注与调整成藏。  相似文献   

9.
针对东部某碳酸盐岩油藏裂缝发育,在开发后期油藏内部裂缝系统油水分布复杂,储层有利发育区的确定存在多解性的情况,采用蚁群算法对该区裂缝进行识别和预测。笔者参照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对蚂蚁参数值调优,系统描述了研究区裂缝的空间展布特征,即裂缝体系呈网状结构,NW向、NNE向及近EW向的三组裂缝簇占绝对优势。再利用钻井漏失量、生产资料及成像测井对裂缝预测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表明利用蚁群算法识别及预测裂缝的方法切实可行,能为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技术支持。蚁群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仿生学算法,在利用地震资料定量预测裂缝方面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沙坪场气田石炭系黄龙组主要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决定着低渗储层的渗流和产出能力,裂缝在改善储层渗透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测井信息为基础,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该区未取芯井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参数及裂缝发育程度进行了预测。使用误差统计法对储层参数预测模型效果进行评价,其预测效果满足本区所需储层参数计算的精度要求。证明了神经网络算法是在测井信息较少的情况下预测储层物性的有效手段,也为其他地区储层预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PG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综合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川东北PG地区的钻井资料及试气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飞仙关组含气储层具有裂缝加孔隙的特点。对此,采用一种综合性预测方法——基于叠前地震的振幅和频率随方位角变化特征分析、相干体、FVO分析以及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等,对PG构造飞仙关组进行了裂缝储层及其含气性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飞仙关组储层裂缝加孔隙发育,各向异性特征在横向上变化较大,FVO梯度低值异常、泊松比低值异常、低相干性与各向异性检测的裂缝发育带较一致。储层综合预测结果和井上的资料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川南丹凤场-塘河构造嘉陵江组钻探和开发成果为基础,结合地层、沉积相、储层、成藏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研究区嘉陵江组气藏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有利的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发育,并控制了气藏的平面分布;联通下伏烃源岩层系的断层控制了天然气供给;发育的裂缝体系改善储层渗透性与连通性,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提高了储集性能;岩性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天然气聚集提供了储集场所;膏岩层的封盖及保存条件影响气藏的分布.并且研究区嘉陵江组成藏要素具有良好的时空匹配关系.通过上述气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研究区嘉陵江组气藏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而混源气源的混入,烃源断层和石膏盖层的分布,是油气聚集层位及有利成藏区块确定的重要因素.成果的取得,为川南地区嘉陵江组气藏的勘探及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岩心、铸体薄片观察及测井、试井资料等,研究了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储层裂缝类型及特征,分析了控制裂缝产生和发育的地质因素,主要为构造应力、岩石类型、岩石厚度及匹配关系.详细分析了不同构造区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裂缝类型,得出本研究区储层为裂缝-孔隙型,裂缝起着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的双重作用.而碳酸盐岩厚度、裂缝类型配置、基质与裂缝的渗透率关系控制了油气产能高低.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的已有研究主要是孔隙特征测试方法和测井新技术研究,利用常规测井进行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以蒙古国的塔南凹陷白垩系低渗透储层为例,将薄片观察、岩石孔渗测试、压汞测试与测井资料分析相结合,以储层品质指数为纽带,间接实现非取心井段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孔喉半径均值和排驱压力)的常规测井解释,对储层孔隙结构类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本区发育孔隙连通型、孔隙半连通型、裂缝-微裂缝连通型和致密型4种孔隙结构类型的储层,以第Ⅲ类和第Ⅳ类为主,每类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孔渗特征等都不同。W30井与W49井试油段分析表明,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对低渗透储层的油气产能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YM2井区储层为典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通过岩性,测井,地震解释等资料成果可将YM2井区储层初步划分为溶洞型,裂缝-孔隙型及裂缝型三大类,并依此标准对溶洞型储层的代表—YM2井进行了初步的单井精细描述,预测该井为高产井,为下一步该区块的潜力评估及开发部署做铺垫。  相似文献   

16.
YM2井区储层为典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通过岩性,测井,地震解释等资料成果可将YM2井区储层初步划分为溶洞型,裂缝-孔隙型及裂缝型三大类,并依此标准对溶洞型储层的代表—YM2井进行了初步的单井精细描述,预测该井为高产井,为下一步该区块的潜力评估及开发部署做铺垫。  相似文献   

17.
通过成像测井资料并结合地质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分析,对16井区火山岩裂缝性储层有效性和渗透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储层空隙类型主要为裂缝和基质溶孔,储层模式主要为裂缝直接连通裂缝型、裂缝间接连通的孔隙—裂缝型,储层类型有低孔—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型2种;储层孔隙度较小,基质岩块孔隙度为2%~22%;裂缝为0.01%~0.08%,为低孔、低渗性储集层;储层主要分布在火山岩的中上部不整合面250 m以内。  相似文献   

18.
探讨四川盆地威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中多尺度裂缝地震预测。据岩心、测井裂缝资料分析目标层裂缝发育特征,优选裂缝预测敏感地震属性,利用分频裂缝检测技术对龙马溪组-五峰组页岩储层多尺度裂缝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较为发育,倾角、C_3相干属性对裂缝发育较为敏感;不同频带的分频数据裂缝识别能力差异明显,低频带分频数据只能识别一些较大的裂缝带,高频带分频数据可检测到较小的裂缝带;小尺度裂缝预测主要受到频率、信噪比、面元大小等因素的限制。增大C_3相干属性分析的道窗可使低频段分频数据获得更好的裂缝检测效果,但要利用高频段分频数据检测尺度更小的裂缝带需要横向分辨率高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9.
普光大湾地区断裂系统自动识别及裂缝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乐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8):5304-5307
作为典型的裂缝孔隙型气藏,裂缝系统的识别和表征对于普光气田大湾区块产能建设和后期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该区块在逆断裂发育背景下,裂缝发育,非均质性更强,利用已知分属各断块的井预测井间、其他断块的储层属性也变得更加困难。为此,本文采用多学科协同分析方法,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应用断裂系统自动分析技术和离散裂缝网格建模技术,采用确定性建模和随机性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大湾气藏储层段飞仙关组、长兴组的离散裂缝模型,表征了裂缝的纵向、横向分布特征,实现了对储层裂缝系统精确、定量的描述,为气田下步开发研究提供了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富县地区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富县地区岩心、测井、地震、试气等资料,研究了其古生界生、储、盖、圈闭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认为该区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大.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为平凉组泥岩及马家沟组灰岩、泥灰岩,具有低丰度、过成熟的特点;储层为风化壳,主要储集空间为微裂缝、溶蚀孔隙和基质内微孔;盖层为上古生界石炭系本溪组铝土岩、铝土质泥岩及泥岩.上古生界烃源岩为暗色泥岩、太原组和山西组碳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煤层和生物碎屑灰岩,具高丰度、高成熟的特点;储层为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水下分流河道及滩坝类砂体,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混合孔隙、残余孔隙、裂缝-微孔隙、裂缝;盖层为上石盒子组泥岩.圈闭类型主要有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局部发育构造-岩性圈闭.油气成藏综合研究表明,下古生界以中央古隆起的马五段为有利勘探目标,上古生界以寻找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及滩坝等有利沉积相带控制的岩性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